分享

《母亲节》,蕲春梅新胜文章

 家乡文化天地 2021-06-18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日历上写着,5月13号是母亲节。这是天下所有母亲的节日,有品位的儿女们会为自己的母亲送去一束康乃馨,或是给母亲一个深深的拥抱。然而我久居外地,母亲长住农村老家。在农村,不知母亲节所谓何来。寄去一束花怕是会惊着母亲,想来个拥抱,相距甚远也不太可能。只好打个电话,电话里绝口不提母亲节的事,只是轻描淡写的问一问:家里好吗?母亲注意身体!母亲的回答:好,家里没事,放心吧!我身体好着呢!这就是作为一个儿子,我在母亲节所能做的。

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孩子,就好像把我扔在人海里,下一秒钟就会消失不见。可我有一个相当融洽、温馨的家。这又不是每个普通人能享有的幸福。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有家就有了根,有了心停留的港湾,有了一切幸福与快乐的源泉。在我看来,我是如此的幸福,我爱我的家人。和去年一样,我还是没有机会陪在母亲的身边和她一起絮叨絮叨,只能又坐伏在电脑前敲打内心这些对远方母亲不可名状的思念了。岁月静逝,时光如流,转眼间,这个为普天下关注期待的一天又走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从手机《新闻早晚报》得知,虽然母亲节源于西方,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母亲或送去祝福,或聊表寄思。而且许多专家们也建议设立“中华母亲节”,以此来弘扬中国孝道,并建议将母亲节定在农历三月二十八,据说这一天是孟子的诞辰日,我想,这也许得源于“孟母三迁”的故事吧。但我也想,不管定那一天,这也算是我们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即将实现的中国梦吧!

母亲长得不是很漂亮。小眼睛,厚嘴唇,眼角边还有一个榆钱儿大小的黑疤。不会阿谀奉承,农村人叫不会来事儿。母亲是家中的顶梁柱,一直以来,母亲就是我的英雄和偶像。她为我创造了许多,我的生活才会不比别人差。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亲就过世了,妈妈为了供我们姐弟两人读书,把我寄居在外公家,自己独自一人田间劳作,每天和车子、粮食打交道。稍大的时候,母亲又去山上挖黄姜,在这段时期的记忆中几乎没有她的踪迹,因为早晨醒来,她已出门,妈妈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做饭,做好饭就上山挖黄姜了,我睡着时,她上山还未归来。我在想,是什么让妈妈能在那样炎热的夏天,太阳厉害的让人出汗如下雨一般,乐此不疲,坚持不懈?春秋轮回,我真的很清楚,我的一家都是在妈妈丰满的羽翼下才生活的这般安康与恬淡。母亲是那种有什么事都会放在心里的人。默默的承受着,直到事情解决了,才会像说别人的事一样,随口说来。所以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没做到的事情,永远放在心里,等做到了再说。

真的很心疼母亲,都马上60岁的人了,还不放弃那一点地。我常常问母亲:难道真的等你老的动不了,你才能闲得住,才能让我们好好的伺候你吗? 妈妈不会用语言表达她的关爱。春运时托人买好票,一言不发,送我上车,然后转身走开。我知道,她也不舍。我盯着她远去的背影,才发现她是如此的孤单,妈妈已没有当年的意气奋发,而是平添了几分沧桑。其实妈妈每次送我上车的时刻,也是我最痛苦的时刻,眼泪总是背叛了我的眼睛。年轻的我,带着一颗叛逆的心,老会觉得她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觉得这个世界是年轻人的。但在上班的几年中,让我明白,母亲以前讲的那些人生道理、社会阅历是多么的珍贵。那是她最大的财富,而我却弃之一边。历史的车轮碾过一年又一年,岁月的痕迹已爬上额头。妈妈的关节因为年轻时干了过重的体力活而隐隐的作疼,是那些年春夏秋冬的馈赠,而我却什么也做不了,如果没有母亲为了家付出的一切,我都不敢想象,我会生活在怎样一种状态下,我还能平静的在这里诉说母亲的故事?我觉得,我的母亲很像一本厚重的书,深沉却不失味道。母亲又像是冬天的阳光,让我觉得生命的任何时候都是有温暖的包围。有时觉得母体的爱像蜻蜓点水,散开一圈圈的涟漪后,又一圈圈的回拢过来。最后化为平静的湖面,等待下一次的波澜。母亲给予的真的好多好多,我想我会用一生来感谢她。

母亲已年过花甲,或许是受知识的局限,母亲有时说话做事也难免偏执偏激,譬如,在我们兄弟两人的成长中,我们都有类似的同感,当我们在犯错时最怕的是母亲,最需要事事提防的也是母亲,就是到现在,我们这些子女在和母亲的交往沟通上都还需要慎微谨行,因为我们一旦在言语处事上背离了母亲的初衷,那可真就“大祸临头”了,因为母亲通常不是轻易说过去就过去了,她会为此怒火难息,甚至一连几日闭门绝食,这些可都是我们子女最怕,最不想看到和遇上的一幕呦!

岁月无情催人老,饱经沧桑的母亲已在很多事上显得力不从心了。我常常想,要是母亲也能识文断字该多好啊,我可以把我面对母亲无法在嘴里说出的心里话通过这一行行沉重的铅字倾诉给她,让她也能够充分感受到这文字里流淌不尽的另一种爱;我也常想,要是母亲能认得字,她一定不会再为我们的不争气而苦苦地折磨自己了,我也总是想,要是母亲能自己认下儿子给她写的这些衷肠之语,我想那横亘在我们这两代人身上的心理代沟就不是无法逾越的了。可是,母亲终不能读书识字,我只有在这个母亲节到来之际,默默地在心里为她祷告:母亲心怡!母亲健康!母亲平安! 怀着一份自责,谨以此文献给天下善良的母亲: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妈妈您辛苦了,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能幸福、健康、平安、快乐的安享晚年。我们会常回家看看您——勤劳的母亲。愿天下的母亲天天过着节日!愿天下的母亲永远幸福安康!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梅新胜,1990年出生,湖北蕲春桐梓乡人,初中文化,职业工人,从小酷爱写作,2015年好友邀请让我走进文学,迄今为止已有三部长篇小说《佳宝传》。《贵州青年》,《诡异古宅之鬼陵的传说》以及散文、短小说、诗歌数百篇。分别发表在江山、盛京、执手天涯文学网站,得到多位老师的编辑和众多读者的喜爱。其中有些作品多次被刊物选中上刊,现为盛京文学网美丽团社宣传部长。当代知名作家,诗人。

我的创作宗旨:以不成熟的笔,讴歌真善美,写尽人间真情,弘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

《家乡文化天地》微信平台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欢迎全球各地的湖北人、蕲春人、以及各地热爱乡土文化的人士投稿,散文、小说、格律诗词、古风诗、民歌民谣、自由体诗、精彩摄影、绘画、书法、经典自拍短视频、精彩自唱歌曲、戏剧、相声、曲艺等等文化作品,都受欢迎。各类作品文责自负,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力求原创,若在其他报刊或微信平台上已发表过,务必请注明,以免误判。

     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各投稿者务必请附上个人简介一则,近身照片一张,以及与作品有关的照片若干张。

      各类文章的打赏金,一周内累记超过20元的,除去微信平台的维护扣费外,原创文章作者和平台的运营者按7:3分成,须一周后到账。

     在这离多聚少的打工年代里,愿五湖四海的老乡们能在网络中团聚、相知,言说自己的难忘故事,发表自己的生活感悟,分享久违了的乡情文化,联络同乡故旧之间的感情,传播时代正能量。愿这个平台能为各位老乡的生活带来一些温暖,一抹亮色……

       为了更好地服务分布全球各地的乡亲和各界读者,来稿中的部分合适作品,将会在今日头条、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和百度百家号等同名网络平台中刊发,敬请留意。

       本平台对所有作品仅作展示,请各位作者请自行做好来稿的相关校验,以及文字的把关工作,各类文章文责归作者自负。

投稿QQ邮箱:631832697@qq.com

最接地气的公众号

敬请您的关注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公众号

关注是最贴心的支持,转发是最温馨的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