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许老曾说: “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 (意为:好上加好,精益求精;不到绝顶,永远不停) 他当老师教过英语和法语, 更主要的是做他喜欢的翻译。 62岁, 在被多数人视为人生夕阳之处, 这一轮朝日, 无畏生老病死,一路全情放光。 老先生以一年至少 新译一本名著、出一本论文集、 写一本散文集的速度,酣畅创作。 唐诗宋词元曲、 《诗经》《楚辞》《论语》《道德经》、 莎士比亚、司汤达、巴尔扎克…… 目前,他已出版中英法译著180余本。 那一面书墙摆着的, 便是他不曾碌碌无为无愧于心的明鉴。 如果把你的一生写在一张名片上, 你会如何介绍自己? 2017年,96岁的他做客《朗读者》节目时, 拄着拐杖,迈入会场, 而后递出了一张名片—— “书销中外百余本, 诗译英法唯一人”。 乍一听,些许张狂, 可他立马解释:“我实事求是!” 老先生嘱咐过, 如果他去世了,墓碑上就刻名片这两句。 狂,是因为他有资本,有底气。 89岁时,他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93岁时,他拿下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 “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得主。 86岁时, 他被诊断罹患直肠癌, 当时医生认定他最多能活七年。 得知自己只剩七年寿命时, 他反而照旧抓紧一切时间翻译诗词和名著, 有条不紊地忠于自己的所爱。 回看当年,他笑笑而谈,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 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我不管还能活多久, 认真享受每一天,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 近几年,他频繁地通过镜头出现在我们眼前, 哪怕多有不便,也非常愿意配合。 他并非“想红”, 老先生他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想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文化之美, 想要给自己找找“接班人”。 在他,“人生最大的乐趣” “全世界最大的乐趣”就是: 和喜欢的在一起,做喜欢做的事。 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 转化为全世界的美。 17岁求学西南联大,大一英文考试时, 16岁的杨振宁80分考了第一, 他得了79分,排在第二。 当时日记里他就“酸了一把”, 如今回想起来,老先生还是不服气的, “小鬼,比我小一岁, 还比我高一分。” 那时西南联大曾流传一段话: “湖北朱,安徽杨, 外加许二王,理文法工五堵墙”, 指的就是 后来的科学家朱光亚、 物理学家杨振宁、 翻译家许渊冲、 财政金融学泰斗王传纶 和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王希季。 当年这五人才识过人, 像一堵墙一样难以被超越, 许渊冲就是其中的文科代表。 不较劲,无人生。99岁时, 他还在跟朱生豪、傅雷的译笔较劲, 饶有兴致地讨论 “To be or not to be” 如何翻译更妙。 96岁那年的中秋夜, 他骑车出门赏月,不慎摔了,右腿骨折。 谈起这段负伤经历,老先生还打趣自己, “要不是为走这美的路,我就不会摔了。 不过月光如水,还摔得蛮美的。” 生老病死,世事沉浮, 无改天真与痴狂,神采与热爱。 一方书桌,字斟句酌 自在天真,笔耕不辍 “越向前走,越有光明的前途, 每个小时,都要快快活活。” 这是他翻自莎翁的一段话。 回望这百年“美的路”, 才发觉他已活成“人间理想”: 我们将永远记得 这一生热血的少年形象! 我们将永远记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