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乡村老中医接诊一位大便黏浊,下肢浮肿的患者时说:“去除湿气这么重的患者让你去运动发汗的大夫顶多是医术不精,但是敢开薏米仁这类汤药的必是庸医无疑。”当时我不敢苟同,但是之后我佩服不已! 这位患者就是典型的湿气重,加上但是南方是梅雨季,她的情况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身体困重,四肢乏力; 精神疲惫,经常头重如裹,头晕; 有耳鸣的现象,食欲差没有胃口; 小肚子大,腹胀,大便黏腻; 身上起湿疹,头发油腻; 关节酸疼,走路疲惫没有力气; 鼻头爱出油、黑头多、酒糟鼻、眼袋浮肿。 她刚开始去看大夫的时候人家给她开的就是红豆薏米,但是没有喝多久,湿气没有除掉,反而搞成腹泻了。 老中医说:“去除湿气让你去运动发汗的大夫顶多是医术不精,但是敢开薏米仁这类汤药的必是庸医无疑。” 她说:“你这也太绝对了吧,那治病不喝药喝啥?看着你怎么尽然说假话呢?” 老中医说:“湿气就是水湿,有內湿和外湿,外湿不难理解,这种天气阴雨连绵湿气自然少不了,但是人体也有自己保护机制,水湿一进入就会被代谢排出去。 内湿就是体内脾胃的运化产生的,脾喜燥恶湿当人体湿邪偏重时,脾脏会被湿邪所困,脾脏的功能,就得不到正常的发挥,湿邪代谢也会受到影响,这样反过来,进一步加重体内的湿邪,形成恶性循环。” 她说:“这我不懂,这跟我喝不喝药有什么关系?” 老中医说:“汤药要先进入就是脾胃,因为脾胃承担着食物的运化作用,这时的脾胃本来就很虚弱,喝药祛湿就是一边健脾一边伤脾。 这就好比一只漏水的桶,一边加水,一边漏水,肯定装不满,但是身体不是桶,长期的药力和高负荷的运转之下只会越来越弱, 而且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需要启用肝肾的解毒作用,就是单纯的祛个湿你就要搭上肝脾肾同时受罪,到最后还是腹泻了,划算吗?” 她说:“难怪湿气没有减轻还腹泻,可是那不喝药就难道不管了吗?” 老中医说:“那肯定不会的,健脾祛湿还别的办法。你回去把花椒,白芷,陈皮,桂枝,茯苓团,艾草,肉桂揉碎后敷于肚脐,睡前敷早上取下。 这是利用穴位直接将温阳的药力作用于虚弱的脾胃,不用脾胃自己运化,直接吸收,同时温阳的药力也可以将经络的寒湿化开,排出体内的寒湿。 尤其是里面桂枝它的温阳之力不仅很强,它还能打开经络,让药力循经而走。艾绒、桂圆、花椒、白芷,陈皮,茯苓团,芳香化湿的,温阳健脾和胃、散结通滞,温阳通便,增强脾的运化能力,打通中焦。” 医书古籍《类经图翼》中记述:“神阙穴行隔盐灸,艾炙至三五百壮,不惟疾愈,亦且延年。”可见敷药于肚脐才是针对现代人寒湿体质的上乘之法。 哪怕不懂中医,也能操作,不用担心给肝肾凭添负担。 现在,工业化的今天,已经规模化生产,如果有人嫌自配麻烦,也可以选择成品——仲古艾业肚脐贴 买2发3 买3发5 买5发10 |
|
来自: 勇无止境879 > 《中医(已转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