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上海电影节有关的日子

 突突101 2021-06-20

2021年的上海电影节就要接近尾声了,我还有余下一部电影,在今晚九点开场,是一部土耳其片子《困在系统中的人》,这个片名总让我想起此前朋友圈曾刷屏的热文,困在系统里的骑手之类的,但两者肯定没有任何关系。我预备写完这篇推文,就去看电影,电影院离我16公里,乘车半个小时,来得及的。

今年上海电影节,我一共看了9部电影,其中有4部是日本电影,这个比例和往年差不多,日本电影数量总是在我的观影片单中占绝对的领先地位,我曾分析过一些客观原因,比如上影节中日本电影的数量本来就多,又或者在我个人所喜爱的电影出品国别中,上影节中鲜少能够见到韩国电影新片、美国电影新片等,而相较之下,选择日本电影,总是比另外一些国家的电影,触雷的几率更小一些,所谓触雷,就是碰到烂片的意思。

看电影节这些年,我的确遇到过一些烂片,换句话说,我遇到过一些实在对不上眼的片子,她不是没人喜欢,但我实在喜欢不上来。比如2018年在上影节看过的一部《海边的生与死》,这大概是我这几年的上影节观影记录中,豆瓣评分最低的一部,很不巧,她还真是日本片子。又比如2015年的《横风之中》,2019年的《布努埃尔之神鬼迷宫》,2016年的《弗罗斯特,凌晨四点》等,这些就都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片子了。我发现这些我喜欢不了的片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故事节奏非常慢,非常慢,慢到我无力承受,眼皮打架。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在观影这件事上有一定耐心的人,慢节奏的电影我没少看,但一部电影实在过于作者化,故事讲的七零八落,各方面都乏善可陈,同时又慢的出奇,那我真无法忍受。

我第一次去看上海电影节,是2015年,不记得当时是从哪里得到的相关信息,只记得我当时买票时,电影节已经开始几天了。那年我看了三部电影。分别是《熟悉的陌生人》,法国电影,悬疑片,《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日本电影,动画片,以及前文提到的《横风之中》,闷片。

值得与大家分享的是《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岩井俊二当年的热门电影,算是2004年《花与爱丽丝》的前传,声优出演,是一部情怀满满的片子。电影从音乐、故事、台词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延续了《花与爱丽丝》,演到最后,情节上也恰好彼此衔接。

我印象很深刻,《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是我跨越大半个上海,从浦东转了几趟地铁到嘉定影剧院去看的,想来也是因为排片如此偏僻,才让我有机会买到票吧,看完后内心很感动。还记得我后面还在网易云上找到了片子的配乐《fish in the pool》,留下了一条评论,那条评论被赞了2W多次,直到今天还有人赞。

我是这么写的:以前看别人写影评,作者经常说观影过后,电影落幕,音乐声起,影院响起了掌声。那时自然是不理解的,觉得即使电影再好,在这样一个知识把他作为消遣的大环境里,这种事情是尴尬的。这次上影节,看的《熟悉的陌生人》、《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的两个场次,真的如此发生了,于我而言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我注意了一下时间,是2015年6月26日,到今天将要六年时间了。上影节之前,我无法想象会有人看完电影鼓掌。到现在则觉得是一件平常的事,上影节很多电影,都是远道而来,他们都是有所表达的真正的电影,看电影的也多以真正的影迷居多,对的人遇见对的事物,算是互相欢喜吧。

看电影节,就像是抽盲盒。

每一年的上海电影节,大概有五六百电影展映,一般为期半个月左右,这些电影中,几乎没有在国内大范围公映过,以后也基本没有机会公映,除了部分名导新作,经典复映,我们对这些电影的各方面信息也知之甚少。所以我说,看电影节的电影,就像抽盲盒,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将要看的那部电影长成什么样?是不是你的菜?这不像我们日常看的电影,我们至少可以通过参演的演员、执导的导演,大致的故事和类型等去有所推断。

当你购买了一张电影票,你只有等到电影开场,才真正知道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过去几年,我看过的好几部上影节电影,直到今天,都没有任何正规(网路流媒体引进)的非正规(网络资源共享)的途径来到国内,我和她的相遇就只有那么一次。而有一些我买了票最后没能去看的,对我而言,直到今天甚至永远,他可能都是一个盲盒了。

当然,盲盒之所以叫做盲盒,是因为盲盒是可以开出意外惊喜的。看电影节,总是会有一些意外惊喜。

2016年,在上影节,我照旧看了一部岩井俊二的《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电影放映完并没有散场,而是举办了一场见面会,岩井俊二本人在主持人和翻译的陪同下上台,与观众进行问答互动,离开的时候,他从我身边走过,距离不过一米,脸上的皱纹都依稀可见。还是那一年,我在长泰广场的电影院看了印度片子《劫富帮》,因为喜欢,在互联网上搜寻了许多片子相关信息,最后找到了片子导演的ins,看到他发了一张同样的电影票根,才发现原来我和导演看了同一场他自己的电影。2018年,看《基伯龙三日》,导演见面会,看着眼熟,想起电影开场前,我们才在影院门口抽了烟,她找我借打火机,我说不谢。

从2015年到2021年,我大概在电影节看过50来部电影,我留下的票根有40张,我细细翻看,2020年的一张也没有保存,估计去年我本来也没看几部。

这40、50部电影中,真的有我甚是喜欢的,并愿意强烈推荐。我喜欢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家族之苦2》,以及同是日本电影的《只有爱能让我能让我生存》,喜欢讲述二战遗留故事的《记住》,还有前文提到的好些部电影,在这里,不一一介绍。

电影节看了六年,似乎我对电影的所谓热情并没有消散,直到今年,我还是会有一天排3-4部的电影观看经验,当在一个影院看完一个片子,马上冲出去,打车开往另一个影院,有时候时间将将好,有时候会堵车,最后只能在电影开场后的黑暗中去摸索着找自己的位置。也有这样的场景,夜里看完一部排片很晚片长很长的电影,散场后已是午夜,一屋子观众四散,来往的车辆短暂拥堵,然后回归和四周一样的冷清,一个人走着,难免突感疲惫和落寞。

2016年的时候我曾建了一个群,叫做上海电影节组团群,我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公众号都有所宣传,也在豆瓣网站发过贴,有不少人加入进来,大家在群里互相转票,也真的有人相约一起。我记得群里有人会满打满算掐着时间,只为多看几部,也有人从外地赶来,特定参与这场电影盛宴。我每一年都会在群里同步上海电影节的相关消息,时间定档、展映篇目、开票时间等信息,一年一年过去,群里的消息回复越发寥寥,甚而无声。

我想,很多人都已经离开上海了吧,很多人都已经和过去的某部分自己说再见了吧。

记得2017年那个夏天,我曾在一个影院赶场看电影,碰到看同一场的群友,只记得他的网名叫小北,他看起来比我还年轻,比我还疯狂,我们都不健谈,只相互打了招呼,简短聊了聊,电影散场后就没再见过。很想知道,他现在还在看上海电影节吗?


头图:上海电影节票根

并没有刻意留,就是看完了就带回家放在抽屉里,也有些扔了,比如去年的,一张也没有。

你还可以:

悲伤是对自己无能的怜悯

文字是会骗人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