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的朝圣》

 怀旧梦缘刘连第 2021-06-21

在著名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朝圣》中,就讲述了一位六十岁的老人,活得很通透,不纠结。看完这篇小说,才发现人生终点最好的活法就四个字:过好自己。

收到朋友病危信件:

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哈雷德的老人有天突然收到了一封来二十多年没联系的同事来信。这个同事现在身患重疾,并且将自己染病的噩耗告诉了老人。

老人开始纠结和犹豫,在收到信件之后,他应该如何回应,是给对方写一封信,还是选择去看望这一位二十多年前的老友,但是老人最后的决定却让所有人非常意外。

收到信的哈德雷老人其实已经60岁的高龄,然而当他收到信件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感到疑惑,为什么二十多年没联系还要给我送信呢?

在阅读完信件之后,老人本能的反应是将它丢弃掉;不过想了想,他还是选择提起笔来回了一封信件给自己的朋友。他在信件当中写满了对朋友鼓励的话语,并且希望朋友能够珍惜自己的人生,不要因为病魔的折磨而选择放弃。

当老人把信拿出去寄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他遇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孩子。这个孩子听老人诉说了故事之后,表示自己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

孩子也曾经有一位即将病逝的亲人,告诉自己他生病了的噩耗,而孩子选择的是穿越大半个地球去盼望亲人,他的选择是徒步。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疯狂的想法,但是对于孩子说,这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孩子之所以选择徒步去寻找亲人,是因为她相信,在没有见到自己以前,亲人一定会坚持信念,努力让自己活下去。

直到看到孩子的到来,而对于这样的信念,反而能够给自己的亲人更多的鼓舞。听了孩子的故事,哈德雷深受感触,他感觉这辈子好像都只为了结果在活着,从没没有为了信念而活。于是他决心像孩子一样挑战自我,做不可能的事情。

徒步去找自己的好友:

哈德雷在听了孩子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他试想自己是否也能像孩子一样勇敢徒步大半个地球,去寻找自己生病的好友。

在哈雷德的认知世界当中,其实他并不是感动于孩子去寻找亲人的故事,而是非常欣赏孩子为了去寻找亲人而有的坚定意志。

很多人可能在徒步过程中会由于山路过于陡峭或者是深陷流沙当中无法拔出双腿,之后陷入迷茫与混沌,从而丧失了一开始的初心和意志,但是孩子并没有,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徒步走向了她病重的亲人,因此哈德雷受到的触动很深。

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哈德雷还是决定去寻找这一位多年前的老友,并且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亲人们。

亲人们顾及到他的年龄实在太大了,于是极力反对,并且告诉他从这儿跨州徒步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但是他本人却觉得无所谓,毕竟人生总是要疯狂,那么一回才算完整。

尽管家人极力劝阻,但是还是没有打消他的念头,他最终还是选择一个人踏上了旅程。他还特意给老友的遗愿写了信,希望他们能够转告自己,将徒步去看望朋友的消息,并且希望那位朋友能够坚持信念。

等到他出发的一天,医院当时觉得哈德雷只是在开玩笑,不会有人愿意徒步600km到一个这么远的地方看望一个重症患者。然而,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哈德雷还是启程了。

徒步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而在过程当中哈德雷其实也有过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念头,甚至是希望能够在路途当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一想到垂危的老友,他又放弃了这一念头,继续向前赶路。

最终,哈雷德走了八百多天来到了老同事的床前,老同事也遵守着他信中活下去的约定,等着他的到来。

哈雷德不仅让这位老同事为信仰而活,更在这一路实现了自我救赎。

在徒步旅行的过程当中,他发现自己仿佛看开了很多东西,他的人生回忆不断涌现在眼前,哈德雷也开始在这一段旅行当中学会了思考自己过往的人生。

他发现,其实人的一生就如同虚无缥缈的云彩一般,很多的回忆充斥才让他变得有分量。而我们穷其一生,却很少会去思考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活,在这一场徒步当中,他终于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人生临近重点,最好的活法便是为自己而活。

结语:

其实在哈德雷的故事里,我们也感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虽然漫长,但是人们往往会把生命浪费在无意义的纠结当中。

我们从不去思考为什么要去做这样的决定时,会纠结于答案的选择,而从现在开始,人们应当学会再对每一个事情做出判断之前,要学会如何思考过程再去得出结论,而不是为了一个结果而反复纠结,放弃了思考的过程,而最后我们的哈德雷也是成功徒步,看到了他的好友,同时也找到了属于他的人生真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