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宋志华||我的外公

 颍州文学 2021-06-21


我的外公
宋志华

(图为作者外公)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而我的外公在我看来是一面传奇的旗帜。
外公名叫柳财全,1936年6月19日出生。去年过年时,我跟我先生还有爸妈一起去外公家拜年,说起疫情时,外公从箱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被一块布精心包裹着的感谢信,他意味深长地说:“这是社区给的感谢信。”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外公主动到社区做志愿者,在疫情缓解后,社区给每位志愿者发了感谢信。看到这封信后,外公的传奇事迹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外公是湖北黄梅县人,从小就不知道“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是什么感觉,他是个孤儿,小时候跟着哥哥、嫂嫂一起生活,但那个时候家境又不好,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在那个战火频仍的年代,能活下来就是他最大的幸运了。1947年,在外公11岁时,也是抗日战争刚刚胜利,解放战争还在继续的时候,他们姊妹三人一起外出讨饭吃。漫无目的地走着,有时候能讨到饭,有时候一天都讨不到饭。那时候的状态用“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到了1958年6月,也就是在外公22岁的时候,赶上武汉军用飞机场修建,修飞机场需要挖山,而这正需要人力,有的地方挖土机进不去,就需要人力去挖,外公为了能挣口饭吃,毅然决然地到武汉修建飞机场。不管是寒风凛冽,还是酷暑炎炎,外公一直咬牙坚持着。没过多久,跟外公一起来的工人因为怕累,已走的是所剩无几了,而外公依然在努力干着。
幸运之神会光顾每一个努力的人,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同年10月份,湖北黄石的钢厂招工,也就是现在的大冶钢厂,外公被调到钢厂上班。那时候,外公选了一个大家都不愿意做的工作,就是炼钢炉。虽然比较砌锅炉辛苦,但外公从来没有懈怠过,每天都认真地做着自己份内的工作。由于外公的敬业,没多久,他被选上了炼钢炉班的班长。更幸运的是,钢厂为了让员工能够多识字,还为部分员工提供了读夜校的机会,外公积极报名,白天干活,晚上去夜校读书识字,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懂得,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
由于外公勤奋学习,工作踏实,1964年7月1日被接收为预备党员,在入党时,他的指导员告诉外公:成为党员以后,要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不怕苦、不怕牺牲。外公坚定地答道:“我可以做到!”外共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入党之后,外公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钢厂,最后一个离开的。别人不想做的活儿,他来接,过年时,别人不想加班,他主动提出加班。我当时问外公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他说自己闲不住,做点活儿感觉更踏实。我懂得,外公心理的踏实应该就是他当初入党时的承诺兑现后的欣慰吧。
1996年,外公正式退休了,退休后的外公更是没有闲着。他种了一块地,不同季节种着不同的蔬菜。外公是一个自控力很好的人,他每天晚上8点休息,早上4点起床,十几年如一日。早晨起床吃完饭后都会去地里看看,除除草、施施肥、浇浇水。在外公的精心照料下,绿色有机蔬菜长势也非常好,每次都是大丰收,果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外公一个人自然是吃不了太多,一部分蔬菜送给我爸妈还有两个舅舅他们,其余的蔬菜,外公就送给左邻右舍了,尤其是家里比较困难的老人。认真、实干、勤奋,是中共党员的共同品质,包括外公在内。
大家记忆犹新的2019年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那时候人人不敢出门,个个惊慌不已。有一次,我妈妈去超市买菜,嗓子痒痒,咳嗽了一声,周围立马投来异样的眼光,吓得妈妈买完菜赶紧回家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总得有人出来维护正常的出入秩序,保持小区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我的外公,一位当时已经83岁的老党员毅然主动请缨做志愿者,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做志愿者期间,外公每天早晨带好口罩,早早地就在小区门口开始一天的疫情防控工作了,测体温、信息登记、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劝返走亲访友的人们等等,即使当时户外天气比较冷,他从来没有缺席过。也许当初入党时的那一句“我能做到”,外公一直铭记于心。当时湖北的疫情也是最严峻的,尤其是食材比较缺,购买比较困难,好多人是买不到菜吃,外公依然将地里种的蔬菜分给邻居。
党员引领群众,汇聚众志成城。正是有无数个和外公一样的党员冲在前面、带头奉献,我们国家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保卫战。
我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外公从目不识丁的孤儿到成为一名光荣在党56年的优秀共产党员事迹能引领着我向前,同时也能不断激励着
的党的未来接班人。


作者简介:宋志华,硕士研究生,1990年出生,安徽科技学院教师,喜欢读诗和散文。


热文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