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花袭人的忠人之贤和王夫人的识人之智

 漫话红楼 2023-10-22 发布于北京
再读第三十四回花袭人向王夫人进言的情节,突然就被感动了。
         
清代徐时栋在《烟屿楼笔记》中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王夫人和花袭人这两个不同阶层的人,在这一瞬间,都有找到了知己之感。
         
这种知己之感,只有一直在焦虑中寻求解决办法的人才能懂得。
         
共同的焦虑、共同的目标,让她们在贾府这个看似人口众多、实则孤立无援的地方,看到了清晰的努力方向。
         
可以说,放眼整个贾府,真正为宝玉的未来焦虑的人,也只有这两个人。但是,如果她们没有在这一次交流中发现彼此,她们就只能望玉兴叹,空有焦虑而无能为力。
         
花袭人的忠人之贤,王夫人的识人之智,在此刻合二为一,让她们都看到了希望。

花贤人的忠人之贤:尽职尽责且深谋远虑。

         
袭人之忠,早在黛玉进贾府之时,就已经有所交代:“贾母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说明袭人是贾母所信任的“竭力尽忠之人”。
         
忠,是臣下的基本职责,忠字从中从心,表示为人中正且没有二心。这一点,很多人都能做到,比如鸳鸯、平儿、紫鹃、晴雯、莺儿等,都对主子忠心不二。
         
但,在红楼众丫鬟中,能在“”忠之后再加一个“贤”字,却只有袭人一个
         
         
         
何为“贤”?《易经 系辞》中说:“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贤者,包括“德”和“业”两部分,德是品德,业是事业。
         
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极写袭人之德:爱劝、善劝,抓住一切机会把宝玉“规引入正”。
         
向王夫人进言,则是极写袭人的贤业:把辅佐宝玉当成事业,为之不怕得罪主子,说出有可能得罪王夫人的话。
         
没错,花袭人的进言非常大胆。
         
首先是时间上本来就处于风险阶段。
         
宝玉因“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气得贾政一顿狠打,“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打得皮开肉绽。
         
         
俗话说,打在儿身,疼在娘心,无论别人如何心疼,都赶不上亲娘的疼。
         
按照常理,这个时候,当娘的一心都在心疼儿子上,不能对打人的贾政发泄,很容易发泄到别人身上。谁再说一句宝玉不好不对,那就撞到了枪口上,成了发泄的对象。
         
想要一个母亲在这个时候保持理智,几乎不可能。
         
因此,袭人在此时进言,有极大的风险。
         
但是,此时又是进言的绝好机会,因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后果,比无风起浪预判后果要有效得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职场上向老板提建议,公司经营得顺风顺水,什么事都没发生。这个时候对老板说如果不这么做以后会怎样怎样,老板很难听得进去。
         
如果公司已经发生了亏损问题,这时候提关于止损的建议,老板往往听得进去。
         
因此,对于花袭人来说,这是个需要权衡得失的时机。不过,如果有得,只会得在宝玉身上,只对宝玉有好处;如果有失,那就是袭人的失。
         
         
因此,如何抉择非常考验人,只要稍微担心自己有失,就不敢走这一步。
         
但是,袭人稍加考虑后,还是勇敢地跨出了这一步:“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这句话要说出口,真的很难。因为听起来像在说“打得好”,“该打”。
         
只有贤者,才肯这么做,因为在袭人的心里,宝玉的未来比她的人生重要得多。
         
这就叫“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为了成就功业,宁可牺牲自己。
         
这其实是一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赌博,赌王夫人明理不护短。
         
可是,天下母亲,有几个能做到不护短?何况是王夫人这样养尊处优的贵夫人。
         
比如贾母,就从来不会承认宝玉有什么错。
         
爱有很多种,有的爱如贾母这样,养在温室,不允许受一丁点伤害;有的爱如袭人这样,今天的责罚打骂,是为了明天能不再犯错。
         
宝玉被打,袭人的心也很痛,“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但即便是这样,她依然认为,“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因为,眼光长远的她,非常清楚,如果宝玉照这样发展下去,“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可能就能把命丢了,还带累了父母家族。
         
因此,在成败机率各占一半的情况下,贤袭人舍弃私利,忠诚为主,勇敢地向王夫人进言。
         
很幸运,王夫人不是护短的糊涂母亲,她的明理与识人之智,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王夫人的识人之智:明辨是非且重用贤才。

         
只要愿意不带偏见地用心去读原著,就会发现,王夫人其实活得很不容易。
         
虽然娘家显赫又贵为荣国府的当家夫人,但王夫人心里很苦。
         
同是王家女儿,王夫人和王熙凤不同,她不贪图享受,对权力也没有欲望,虽然贵夫人,其实她更像一个普通的母亲。
         
普通母亲有什么特点?望子成龙且终身有靠。
         
但是,原本有两个儿子,有出息的那个却早逝了,宝玉成了唯一的希望。
         
按说好好教育宝玉,未来也是可期的,因为宝玉资质不错,孺子可教。
         
         
可是,贾母剥夺了她的教育权,把宝玉当女孩养在深闺,“喜在内帷厮混”的臭名远扬。
         
因此,当黛玉入贾府,她只能交代黛玉“以后不要睬他”。既怕黛玉的到来让宝玉玩得更荒唐,又怕把黛玉的名节也损坏了。
         
有人质疑:为什么不去要求自己儿子却要敲打刚来的小姑娘?
         
如果要求自己儿子有用的话,还用得着焦虑吗?宝玉有贾母这把保护伞,谁还能要求他?
         
一边必须对婆婆遵循孝道,一边焦虑宝玉不学无术,王夫人却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干着急。
         
这是一个找不到出路的困局,眼着宝玉一天天大了,不但毫无长进,还做出撩拨金钏、结交优伶这样的丑事来。
         
         
但凡糊涂一点的母亲,就对宝玉听之任之了,毕竟按照贾府现在的条件,宝玉就是玩一辈子,也是养得起的。
         
这就是王夫人面临的第三个困境:贾政特别要面子,他自己本想从科举出身,光耀门楣,只因皇恩浩荡,免他入试,直接保送了。
         
靠祖宗的荫庇保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贾政希望儿子能实现他的愿望:从科举出仕。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政对宝玉非常严苛,非打即骂,做母亲的怎能不心疼?
         
一边是不上进就打,一边是任其玩乐不求上进,王夫人哪边都说不上话。要从夫,要孝敬婆婆,对儿子的教育,她完全没有发言权。
         
做母亲做到这份上,无力又无助,还没办法撒手不管听之任之,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啊。
         
可以想象,她一直在寻求突破,寻找一个可平衡各方关系的办法。
         
袭人的进言,让她意识到,这个办法找到了。
         
         
为什么袭人可起到平衡关系的作用?
         
首先,袭人是老太太的人,是老太太亲自调教并派来侍候宝玉的。
         
然后,袭人有规引劝导宝玉上进的心,这又符合贾政的教育思想。
         
因此,袭人能把两种对立的教育思想进行中和。
         
还有比这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何况,袭人是主动提出来的,难得她忠诚而又有见识,一心为宝玉着想,并没有任由宝玉胡闹。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被贾母定评为木头的王夫人,其实比老太太智慧多了。
         
因此,在听到袭人说出宝玉该打的话时,王夫人像看到了知音,“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原来自己并不孤独,还有个人和自己一样,有着相同的焦虑。
         
         
下人有建议敢提,主人认可的同时用行动进行了支持,不但正式授权给袭人,而且把袭人的职位抬到了最高。
         
这也足以说明王夫人不来虚的,不是那种开空头支票的领导,不会压榨下属。不需要先看到业绩和成效,先就实打实地给好处,钱和权都给。
         
花袭人和王夫人都是实心人,都是付出型的,都不计较个人得失。正因为这样,她们才在一个意外的机会里找到了彼此,解决了长期的困扰,把焦虑化为了行动。
         
可以说,没有王夫人的授权,花袭人不敢擅自作主,即使她是老太太派来的。同理,没有花袭人的主动,王夫人也解决不了这个困局,即使她是宝玉的母亲。
         
两个真正为宝玉着想的人交了心,达成了共识,就像一个项目终于立了项,接下来就是收获成果了。
         
可惜,宝玉过于冥顽不灵,“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让两个最爱她的人白忙活一场。
         
这句脂批应该同样表达了作者的痛恨之情:“今若此,能不痛哭流泣,以成其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