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屌丝逆袭之《思考》篇

 阿蒲2017 2021-06-21
屌丝逆袭之《思考》篇

今天,我们来继续讨论屌丝逆袭中,关于思考的话题。学习的主线包括:学习——思考——行动——改变,显然,它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叔本华说:“一个人只要可能就应该像伟大的天才那样思考,而像普通人那样说话。”

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知”,就看他能不能把复杂的道理用简单的话讲清楚,俗称“讲人话”。

为什么有些人,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原因就是,这些人善于调动大脑去思考。经过思考,真的理解了,才能总结成浅显易懂的道理。最后,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个人的认知范畴。

中华文明,渊源流长。从儒家孔孟、商鞅韩非、道家老庄,到程朱理学、佛教东传、阳明心学,以及近代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检验真理等等,无一不是代表一个时代的真知。

不可否认,任何时代,人类对精神与物质的需求客观存在。那么,有需求就有供给,供给优先满足需求。

基于,人类喜欢避难趋易,喜欢愉悦的心情。从供需关系分析,这就是客户的需求。那么,根据供应规则,鸡汤类的产品就是不二之选。

“鸡汤”类产品,无处不在,它们顺应潮流而生,特别是目前火遍大江南北的短视频。这些短视频作品,创作者表达的简直就是你的“心声”。让你感同身受,频频颔首。

所以,“优质”的美文、短视频登堂入室,10万 的点击量唾手可得。明显,这样的效果,对于创作者就是一种激动的技能反馈,但是,对于读者可能就说一种“噪音”;一种只能提供帮闲(注意不是帮忙),却无任何可操作性的精神粮食。

心灵鸡汤的爆棚效果,来自付梓前的量身定做、悉心设计。这就是典型的先有客户,再生产产品的商业模型。

但是,我们读书学习的初衷,难道不正是为了听从先贤、师从优秀人物,从而改变思路,获取有价值的认知吗?

所以,思考的第一个层次就是产生判断,让你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所取舍、有所放弃,远离毒鸡汤的干扰。

一般来说,人类喜欢避难趋易,喜欢按部就班。但是,这种舒适区或者愉悦心情,恰恰是一个人的成长陷阱。唯有思考、认清格局,才有机会挤破瓶颈,更上一台阶。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能够获得知识,而“思”的核心是形成认知,这就是思考的第二层次。

畅销书《异类》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其核心观点就是在一件事上死磕一万小时,你就会成为专家。

如果,你平时习惯让意识接管大脑,只要稍微思考,你就会有所疑惑:中国有那么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他们的农耕时间肯定超过一万小时,但是,为什么杂交水稻专家只有袁隆平一个?

屌丝逆袭之《思考》篇

另外,还有大批弃农从工、洗脚上田的农民工。从他们进入了建筑工地、电子厂、船厂等行业起,到现在从事的工作也超过一万小时了。但是,也没有看到他们成为专业工程师,行业专家。

显然,往死里干,片面关注一万小时的积累,并不能保证一个人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2016年,艾利克森写了一本书《刻意练习》,在这本书里,他指出了一万小时定律的片面性。

《刻意练习》显示,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表现与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那就是有目的的练习。这种练习是专注的、有反馈的、需要走出舒适区的、有动机目的的,同时是适合自己的。

为什么《异类》能一度成为畅销书,却在《刻意练习》付梓后备受诟病?显然,这就是思考的结果。

耐人寻味的是,在你阅读一万小时定律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意识到除了勤奋,刻意练习不可或缺?似乎答案有两个:其一为“学而不思则罔”,其二为“思而不学则殆”。

举个栗子:在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五岳剑派门徒个个精通本门剑招精髓,但却无一不败在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下。

用风清扬的话讲:“学习是够努力了,但是没有思考变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只会吟。”———学而不思则罔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打开思维意识(前额皮质),努力学习师傅的一招一式,在极度专注下形成潜意识招式库。高手的最高境界,就是关闭思维大脑,忘记一招一式,让更强大古老的潜意识接管。

潜意识为什么这么厉害?我们知道,大脑采用了意识分层的手段,潜意识和意识。意识是认知能力,需要从零开始积累,而潜意识却一直存在。潜意识的威力在它的信息处理速度,据报告,速度是意识的275000倍,二者的能力有着天壤之别。

此时,看着对手出招,你已经不知道自己会用什么招式迎敌了。但是,最后一刻,你的潜意识都能帮你快速计算,挑选出最有效的招式制敌。其招式经常妙不可言,这就是所谓的“无招胜有招”。

显然,要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前提是已经识别、学会了各门各派的招式精髓。如果一开始,你的大脑仓库空空荡荡,却想成为一代宗师,那叫发白日梦。严重的话,会整出神经病来的。———思而不学则殆

一言以蔽之,先有“学”,再有“思”。学习是积累,是沉淀,是必要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比如,对朱元璋称“王”这个历史事件来说,必要条件就是高筑墙、广积粮。

最后,讲一个现象。屌丝在逆袭过程中,可能有这样的问题:自己在“学”方面已经废寝忘食,在“思”方面搜索枯肠,但是却迟迟看不到付出的反馈效果。

其实,我也正处于这样的阶段。但是,没关系,因为你已经识别,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我们期待出现的那个转折点,学武者叫“打通任督二脉”;投资者叫“成长复利爆发”。

那么,这个等待期有多长?应该说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比如和我同姓的王德顺,就是在79岁时才等来了打通任督二脉的机会,上了T台。

屌丝逆袭之《思考》篇

这么看来,你还担心自己没有机会吗?应该说,你更应该担心的是,个人生命周期如何、雪道是否足够长?

有句话说的好“灵魂想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