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村落---上丹村

 木香草堂 2021-06-21

    颜书明

    编者按: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成立的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进行了 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评审认定,海南省7个村庄入选。分别为 :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东方市江边乡 白查村、文昌 市会文镇十八行村、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办上丹村、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东谭村、 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这7个村庄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在海南占有较重的文化分量,本刊将陆续对7个村庄进行介绍, 助力海南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办上丹村为攀丹村的上丹、中丹、下丹、头丹、尾丹5个自然村之一,现为城中村,是海南四大文化名村之一。上丹村成为名震琼岛的文化名村,唐氏家族的重教兴学起了重要的作用。唐氏世家,教化黎民、传播文化,对海南、对国家有重大贡献。自宋至清,上丹唐氏是海南的名门望族,累朝名宦辈出。在科举时代,唐氏家族就先后诞生了9名进士,38名举人,单在明代一朝更是出了6名进士,并且还出了两对父子进士,成为千秋佳话。

    唐震是海南唐氏入琼始祖,南宋正奏名科文举进士和绍定二年科武举进士。历任通判、知州、府帅、三江提督等,宋淳祐初,晋太傅、诰授光禄大夫,是南宋一名爱国爱民的忠臣良将。

    唐震与长子唐叔建落籍攀丹村,置书万卷,在琼山东厢筑“攀丹义学”,又名“攀丹义学院”,(明正德初年,唐胄夺职还乡,掌教书院,把“攀丹义学院”改为“养优书院”,正德十四年,按察司副使王弘又将“养优书院”改为“西洲书院”)修圣贤之学,以化黎民。震公后裔,如唐次道(唐次道是震公长孙,是元代琼山唯一的举人,广西乡试中解元)、唐阊、唐孔宜、唐谊方、唐衡、唐胄等代代相传,为琼岛培养了一大批才俊。丘濬、海瑞、王佐、郑廷鹄等海南名贤,都是上丹唐氏门人。

    唐舟和唐亮,唐胄和唐穆是两对父子进士。唐舟于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中广东亚元,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中进士,任江西新建知县,衢州通判、监察御史,浙江巡按等职。唐亮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中浙江举人,次年中进士,历任洲判官、詹事府主簿、宁国府同知等职。唐胄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27岁中广东亚元,明弘治十五年中进士,历任云南金腾副使、户部山西司主事、广西布政使、北京户部左侍郎等职。唐穆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

    在人才辈出的唐氏家族中,对海南影响和贡献最大的当属唐胄。唐胄为官清正廉明,革除弊政,平定地方动乱,可谓是政绩显著。史称其“耿介孝友,好学多述著,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之冠。”(《明史》·唐胄列传)唐胄31岁中进士不久,因家父去世,归家守孝。此后,因不满宦官刘谨擅权,称病居家20年。在此期间,创办“西洲书院”,教兴后学,沉心修志。海南现存最早的一部志书《正德琼台志》即为唐胄所述著。相传,丘濬一生述著丰裕,晚年曾有“郡牒未修”的感慨。迨及唐胄之时,一部较为完整的《琼台志》才告纂成。此后,历代所修府志、县志皆传承于此,为海南史学界专家学者研究海南历史的重要依据。

    据史料介绍,连接府城东门至上丹村的青云路及青云桥,是根据唐胄的建议修建的。桥头高处立有唐胄题名的“青云桥路坊”,桥尾不远处有一块空地,立有“青云”、“进士”、“会魁”、“省魁”、“联桂”、“联壁”、“天衢”等10多座牌坊,均为官府和当地士民为旌表和纪念唐氏先贤而建立。古代时,南渡江是重要的交通水道,青云路及青云桥是连接南渡江水道和府城东门的必经之路,彼时,青云路及青云桥车马行人南来北往,熙熙攘攘,热闹兴旺。唐胄父唐正曾在其自家宅门外开挖了一个大池种荷养鱼,后因修建青云路被填平。唐胄便在稍远的地方,参照其父原来所挖荷池的大小,再挖一口新池,池中筑有小丘,四畔种上柏树和翠竹,并命名为“像池”。攀丹村有“竹根泉”、“峻灵泉”、“养桂泉”三口古井。其中“竹根泉”为唐胄居家时所凿。井壁上所嵌的一块石碑上,刻有唐胄亲笔所书的“竹根泉”三个大字。上丹唐氏是海南的名门望族,官宦世家,庙祠堂煌,香火不断,但是在十年文革的浩劫中,唐震、唐胄故居与“西洲书院”、唐氏宗祠以及青云路上的10多座牌坊等都惨遭破坏。目前仅有“竹根泉”保存完好。“西洲书院”和唐氏宗祠等虽经唐氏后人修复,但由于城市房地产业的疯狂发展,目前已经处在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生存”状况也颇让有识之士担忧。

                                                                〔作者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


  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上丹村,又称攀丹村,形成于南宋年间,距今约800多年的历史。

  如今的上丹村内,乡土建筑、旧式民居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水泥建筑,有平房,也有五六层高的板式楼房,重修的唐氏大宗祠有仿古的味道。现存的仅有由唐胄凿挖及题名的竹根泉,唐氏大宗祠是2004年前后由唐氏后裔集资,在原址上重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