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残酷的当今社会,生过孩子的女人能不能当全职太太?

 许川相待情感 2021-06-21

这里是睡前必读的中国女性情感指南,我是许川,用心理学带你找到幸福的方向。

01
读者提问:

我家里刚有了双胞胎,老婆只能辞职在家。

她身边很多人都跟她说一定不能当全职太太,要不然这一生都完了,但是没有人根据现实情况来说问题,没有人会提两个孩子怎么办。

结果现在我老婆每天因为要上班的事情和我吵架,家里没有一天安静,甚至吵到要离婚,我该怎么说才能说服她?

许川回答:

你问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你问“怎么才能说服老婆”,什么是说服?

说服是你站在你自己的角度上,只考虑自己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然后企图通过一些策略和谈判技巧,让对方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你的利益。

但凡你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侵犯你老婆的利益,你都不需要动脑子去“说服”,她自己就会同意的。

夫妻俩出现分歧时,无论是什么分歧,双方需要思考的应该是“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思考“我怎么去解决对方”。

如果你提出的解决方案不是双赢的,而是自私的,即使你暂时取得了胜利,你觉得你老婆能在委屈中坚持多久不跟你离婚呢?

所以你的问题应该是,
“老婆生完孩子之后提出回归职场,基于我们家的现实情况,这事怎么安排才能让我们双方都接受,让家庭的利益最大化呢?”
比如,现实是孩子还小,而且是双胞胎,需要父母一方居家照料,在老婆提出重返职场时,你就可以问问她:那对于孩子的养育,你是怎么打算的呢?

如果她说,希望你辞职回家带孩子。那她这么说就有这么说的道理,说明她赚钱能力比你强,她要是出去上班,比你赚得多。如果她的能力是月入3千,而你月入3万,她肯定不会提出这种建议对吧?

如果客观上老婆赚钱能力的确比你强,这时候你就不能说,我是男人你是女人,女人就得在家带孩子。那这肯定不行,这就属于不讲道理了,你说服不了她。


如果老婆提不出解决办法,她就说她就是想要出去上班,觉得不上班就完了。那你就可以问问她,她的顾虑在哪里,她需要你怎么做,才能打消她的顾虑?

你不能说“你想太多了,你给我好好在家看孩子就完了,哪那么多担忧”,这么说肯定不行,因为你老婆在家当全职妈妈的确是承担风险的——

她职业发展停滞,再过几年和社会脱节,她就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了,到时候你要是辜负她,背叛她,她连离开你的资本都没有。


你不是爱强调现实问题吗?这也算是现实问题啊!如果你认为这不是问题,那就说明你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没考虑老婆所面临的风险和所需要的保障。

如果你提出说,收入全部上交老婆,由老婆支配,房产放在老婆一个人名下,做好公证,你看看老婆是否会安心在家做全职太太呢?

如果她还是不愿意,她就想接触社会,就想实现自己某方面的价值,那你们也可以一起商量,做出一个整体规划,比如在保障家庭收入和家庭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轮流出去工作。

你们两口子之所以因为这个分歧天天吵也吵不出结果,甚至吵到闹离婚,就是因为你们谁也没有提出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

没有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对方的需求和顾虑,去共同想出一个双方都觉得合理、安心的协作模式。

夫妻间有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沟通思路有问题。从你的这个例子中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就是——夫妻遇到分歧时,了解对方的利益点和顾虑点,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共识解决方案,而不是只想着达到自己的目的,说服对方怎么为自己妥协。


02

读者提问:

结婚是要选对人,还是要婚后调教,哪个更重要?如果一个男人家暴,冷暴力,会因为女人的调教改变么?

许川回答:

重要的事说在前面——选择重于改变!

千万不要明知道对方有严重的问题还要去选择他,然后寄希望于婚后调教,尤其是你提到的家暴,一旦出现,越早结束关系你越少受伤。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未必能在婚前看到对方的全部缺点,也不可能一遇到问题就离婚。

虽然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有些非本性的缺点,确实可以在伴侣的影响下发生积极的改变。你所说的“调教”,我更愿意把它叫做了解与磨合。

可能举个例子说会更明白一点,既然你还提到了冷暴力,我就说个前些天遇到的关于冷暴力的案例吧。

来访者是位女士,她属于快人快语的性格,遇到什么事喜欢理论一番,但她老公一吵架就沉默,她老公越沉默,她就越急躁,她越急躁,她语气就越冲,声音就越高。

然后他老公干脆就躲出去了,有时候甚至一连几天都加班,回来很晚,睡在客房里。直到她自己劝自己算了吧,主动跟老公求和,老公才恢复正常。

这位女士说她宁可老公凶一点,跟她吵,她也受不了老公这样冷暴力。但要说她老公不爱她吧,也不是,她自己也说老公平时挺好,知冷知热懂疼人,下班早还会主动煮饭,对孩子也上心。她就问我说,有没有什么办法调教一下老公,让他有事好好沟通,别总冷暴力。


我说想要知道该怎么办,得先分析出为什么,想分析出为什么,就得多了解他。人的行为背后总是有原因的,找到这个原因,才好想对策。

长话短说,后来了解到她老公成长在一个父母冲突不断的家庭中,他从小就被家里的硝烟战火折磨,结婚后每当妻子发起争吵,他都会出现一种“压力应激僵死”的反应。他的沉默是一种非自主选择的应对方式,就像突然晕倒一样,这时人的行动会被身体抑制,紧张和焦虑使大脑一片空白,说不出话。

他事后回避妻子,其实也不属于冷暴力,而是他被动启用的防御机制,他的沉默不是要伤害妻子,而是出于自我保护、对妻子的保护,以及对双方关系的保护。

他认为没有什么比争吵更加糟糕的了,只要自己一直不吭声,双方就吵不起来。尤其是妻子每次都会主动求和,更让他觉得沉默的效果不错,他会欣慰地认为至少自己的沉默让妻子冷静下来了。

那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自己得先保持高觉察力。

当感到老公又要进入到沉默模式中时,你情绪的本能会激发你更加强烈地要求他开口,这时就要提醒自己,当前的状态已经脱离沟通的目的了,继续沟通会导致他更加漫长的沉默。

然后后退一步,从根本上跳出当前的沟通模式,移除他的压力源——可以尝试去抚慰他的情绪,然后转移话题或暂时走开。

另外就是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比如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比如这位来访者,她说她平时就喜欢与人理论,那么她的沟通方式应该属于偏强势的,可以尝试在面对老公时,说话压低音量,放慢语速,在沟通事情时给老公思考时间。

当然,不是每个喜欢冷暴力的人背后的原因都一样,应对的方式肯定也不同,我说这个例子只是在说,伴侣的有些负面行为模式并非无法改变,你可以通过加深了解和分析,通过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来引导对方产生改变。

最后再强调一句,选择重于改变,婚前发现对方有暴力、极度缺乏责任感、习惯性背叛等严重问题,不要姑息,不要抱着调教的幻想,能用分手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离婚来解决。


03

读者提问:
如果一个人伤害了你,你还会接受他回头吗?

许川回答:

我知道有很多人,一旦受伤,绝不回头,结果他每段感情都不长久;也有很多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原谅伤害自己的人,结果被同一个人反复伤害。

其实,感情中要不要接受伤害过你的人回头,没有大众标准答案,分人,分情况。

我们先来做个类比。

如果一个人养了一只小猫,他很爱这只小猫,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巧克力喂给小猫,小猫吃完死掉了。这个人痛心疾首地发现原来猫不可以吃巧克力,他买了本关于科学养猫的书,仔仔细细读了一遍。现在,你觉得这个人还可以再养猫吗?

我认为可以,因为首先,他没有带着伤害小猫的主观故意,他的出发点是正向的;其次他从自己的错误里汲取了经验教训;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他面对错误的态度很积极,他做了系统的学习和提升,在养猫这个问题上,他不会再犯无心的错了。

而整件事,也反映出这个人的人品性格,他是靠谱的好青年。

那么在亲密关系中也是这个理,没有人天生就知道怎么经营一段亲密关系,TA抱着最好的愿望和最温柔的心去对待另一半,TA仍然有很大的可能伤害到对方。

比如不懂怎么沟通造成的伤害、不懂怎么控制情绪造成的伤害、付出与需求不匹配造成的伤害、误解和隔阂积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造成的伤害、好心办坏事造成的伤害等等。


而且亲密关系中的伤害往往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在你感到自己受伤了时,其实对方也在受伤。

如果双方都有意愿了解清楚这个伤害是怎么发生的,都想知道以后怎么避免,都乐意通过学习去提升自己经营亲密关系的能力,那么之前经历过的创伤反而会成为这段感情走向健康、走向成熟、走向稳定的契机。

如果你面对伤害一概选择不原谅,那么你很难从你的经历中汲取到经验,即使进入下一段感情,你还是不懂怎么去应对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和挫折。

还记得有个词叫“修成正果”吧?对,“正果”都是修来的,不是天赐的,没有人天生就会经营感情,两个天生就会经营感情的人凑到一块,毫无伤害毫无芥蒂地过了一辈子,童话都不敢这么写。

但我们肯定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对方回头,都选择接受。究竟要不要接受对方回头,一定要分析评估以下这几个方面:

1.他的人品如何?

如果他对父母不孝,对朋友鸡贼,唯利是图,自私自利,那这人回头也是为了榨取你的剩余价值,一定不能接受。

2.他当初是否抱着伤害你的主观故意?

比如他和你确立关系时就抱着玩玩的心态,不在乎会对你造成什么伤害,他也从来没有付出过真心,那你要是接受他回头,他就会再坑你一次。

3.如果他人品没问题,也没有故意伤害你,只是固有观念或因不懂经营给你造成了伤害,那你要看他有没有反思意识。

他要是仍然一味给自己开脱辩解,试图说服你认可他的行为,那么你也不要接受他,除非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承认自己的行为对你有伤害性,并愿意改正。

值得强调的是,判断要不要接受也只是一个起点,重点是接受以后,双方怎么去共同经营,就像我前面说的,在一段真诚的亲密关系中发生的伤害是双向的,只有双方都有意愿反思自己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经营能力,这段感情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