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球室里的家教

 夏禾锄锄 2021-06-22

节假日恰逢阴雨连绵,小区里的乒乓球室便也闹腾起来。在观察家长和孩子运动中,我得以见识不同的家教模式。

这边张爸爸带着初一的儿子来了。
“儿子的寒假作业是篮球,这不下雨吗?虽然我俩的乒乓球水平不好,不过运动才是目的。“

孩子球艺真不咋的,一会儿球飞了,一会儿球丢了,一会儿球跑到门外了……推挡,捡球,看起来有些乏味,孩子兴致不高,好像还有点排斥。

孩子的球打低了,爸爸就蹲下身;孩子的球打偏了,爸爸快速迎上去,爸爸接球虽然吃力却不急不恼。

轮到爸爸发球了,“啪、啪“刚好瞄准孩子接得住的点,孩子轻轻松松把球接住了。

一来二去,孩子接球变稳了,回击更有力了,爸爸的耐心有了显著的效果。

“啪“,”看准了,我要发威了。“爸爸一边说,一边出其不意来了个旋转侧身扣球。

“好家伙,我才不怕。“儿子反扣一击。虽然这一招扑空了,儿子的挑战性却被激发了。

爸爸开始加大难度,左右轮番出击,儿子也愈战愈勇。此时,爸爸边示范边指正:“双脚分开,弯腰抬头,稍下蹲。“

“好的,我有点懂了“。

……

父子的欢笑,飘荡在球室里。

小章是我认识比较久的小学生球友,去年还是我的手下败将,一年下来已经把我甩出几条街了。他为什么进步这么大,主要归功于他爸爸的有效陪练。

小章每周仅参加一节教练课,教练要一次要带20多人,所以球技还得靠小章回家自个练习。

每次陪儿子打球,章爸爸都是向儿子虚心请教:

“儿子,旋转球怎么发?“

摩擦呀,你要注意让球拍感觉有一点点摩擦。"

“舒老师的球我怎么挡不过去,儿子来指点一下."

“打他反手呀!"

……这样的对话是父子互动的日常。

爸爸球技其实不错,但他尊重儿子,儿子呢,也乐意把他从教练那里学到的本领倾情奉献。他成了爸爸的老师。

为了教会老爸,小章很努力,在球室里和每个大人交手,向每位高手虚心学习;把教练的新花招都拿来一一尝试、巩固。,

一年下来,小章球艺迅速提升,2020年末一举拿下了小城青少年组的冠军。这不仅进一步促成了对乒乓球的热爱,也提升了他的自信,这种自信也迁移到了学习。

可惜,小章这种父子相处模式并不常见,那天看到是另一种父子互动模式。

孩子是高中生,还算乖巧听话,爸爸球艺精湛。

和张爸爸一样,孩子是被拖来了,也许是爸爸担心孩子上网时间太长,会沉迷游戏吧

刚开打没几分钟,就听到老爸的教育:

“你站错了,哪有这样挺直腰杆的?”
“哪有站着不动的?要灵活跑动?”

快点,眼睛看准 球往哪个方向来,要有预判。

……

“球太高了,你看,到天上了。“

“哎太 太正了,有这样打法的吗“

爸爸的声音越来越急,恨不得打孩子一顿。

孩子几乎没吭声,但是他已经很不情愿了。

“你太笨了,这么高的球也接不到。”爸爸终于开始骂人了。

“你才笨呢?我不打了,要打你自己打,我反正很笨。”

孩子扔下球拍,跑了,只剩下一个尴尬的父亲。

球室外的雨一直没停 有时细雨润物,有时骤雨狂飙,这正如室内的父子练球。

其实,假期亲子陪伴,我们不需要那么着急让孩子快速掌握一门技术,教育不是说教,更不是责怪、吼叫,教育是看见,是发现,是安静耐心地陪伴。像两位章(张)爸爸一样,亲子互动期间,我们要“放松”自己的眼睛,让它带着温柔,带着理解,带着爱,而不是苛刻、评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