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悟”谈起

 悦来阅好吧 2021-06-22

成佛无佛本来佛。

                  “悟”是禅门。

                        —— 一念净心

悟,是东方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明的立根之基。

一个字,尽显古人智慧。可遗憾的是,今人只知其用,却不明其理。

那今天这篇文章,就从“悟”字谈起。

,是形意字,左偏旁是树心,意指人心;右偏旁是“吾”,意指“我”,合起来为的本意和内涵,全部都在这里了:悟“我”知“心”。

可见,人的这个心在我之后。人心为什么会昧,昧而生迷,就是因为这心,被“我”遮盖,从此人只知“我”,不知“心”。

其实,从人类为万物命名之始,“我”这个概念与“心”这个概念是不同指的。“我”这个概念是人类意识对自身在大脑中所投射的影像的有相命名。而“心”这个概念,是人类思维和认知深化而形成的无相命名。

我们从小就用“我”这个概念,用的很熟。一说“我”,就知道这是指自己。可我问你,你既然知道自己在用“我”这个概念,就应该要知道是什么在用这个概念。

如果你说是“我”在用,那你还是糊涂。为什么?你想想,对于第一个发明“我”这个概念的人,是什么在发明“我”?

这个什么,就是心。当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你就知道人们意识当中的“我”这个观念,其实就是心。

但是这是后来者明白。

你要知道当初立“我”这个概念,不是这么立的。至于“心”这个概念与“我”这个概念是不是产生同一时期,我认为这需要画个问号。

从人类认知发展的逻辑来看,“心”这个概念的使用比“我”这个概念的使用要晚的多。因为“心”是人类知解、逻辑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没有前面那些基本概念,基本逻辑做铺垫,不可能有这样深层的认知。

就像人类婴孩,从小就会使用“我”这个概念,但是“心”这个概念对孩子来说不好立。因为它无相,看不见觉不到的东西,怎么去给它命名?

更何况又有多少成年人,知道“心”呢?不也是糊里糊涂的,不明不白的?!有的人甚至活一辈子,都不知道“心”是什么东西,你说遗憾不遗憾?!

我说,真遗憾!这就是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存在,人这一辈子就糊里糊涂的过了,真是无趣!

所以“悟”这个字,我们需要好好看看,看看这个字,也看看我们自己。有时候,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多留出一份心,去好好看看它们,你会发现很多妙趣,是人类思维认知的世界,永远给不出的。

比如道、自然、本来、如来、佛性

这些概念,你永远不可能通过思维的认知、思辨,去理解掌握。

为什么?因为境界不同。

成道无道本来道。

何为境界?我们有很多人一看这个词,就觉得那是圣人用的概念,离我们很远。其实每个人只要有心,就会有境界,境意为心境,是心所感知的状态,同时这个状态有界,人心不能总在一个界里存在,这就是境界的往复。

我们借此谈谈佛境道境。可以说以心的实际觉受和认识来看,释迦牟尼和老子是相合的。释迦说“非法非非法”与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是异曲同工。

用大家能够理解的话来说这个境界的实际觉受,就是婴儿知

这是人的本知,生而就有。但婴儿有什么烦恼和问题么?他脑袋里没有概念,能有什么问题?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人的问题,都是观念的问题,都是认知的问题。自然的存在本来如是,能有什么问题?

认知,是人类的工具。人用它,亦被它用。

佛为什么总跟你讲觉悟,就让你反复体会这个事,从而让你从概念里出来。认知构建的世界,是什么?那是颠倒梦想。

人从本来之知,进入到颠倒当中,就不知道开始是怎么一回事了,就住进去了,就出不来了,那认知对你来说,就是困你心的笼子。

所以自古修道学佛的人,都讲究一个“返”的思维和意识,就是让你不断返,一直返到最开始,你就悟道得道了。

最开始是什么?是一无所有!没有概念的客境存在,心在这里自然流淌,哪有什么有无,有无皆破;哪有什么如是,如是而非;哪有什么心,心亦破之。

这就叫破尽万相,一无所得,用《心经》的话来说,就是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破到尽头,你就是菩萨了,你就是成佛了。

佛把这个境界,叫做净土,本来,如来。

道把这个境界,叫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你看,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但就事理来说,往往是最简单的东西也最复杂,至浅的东西也至奥,这就是认知的往复。

为什么我上一篇文章要说,没有什么明心见性!别做梦了!

如果谁说自己见性成佛了,那你就是见幻成狗屎了!

为什么?因为本来无佛。

​人们往往喜欢把不能理解的东西神秘化,这是人认知的需求,所以就会有宗教的产生。宗教就是用来解释不能被理解的东西的,比如生死的问题,世界的由来问题…

过去的人,还把打雷下雨说成雷公暴怒,把月食说成天狗吃月,因为不能被直接认知,所以要神秘,神秘正好弥补了认知的空白。

觉悟,就是这样一件不能被人直接理解的一件事,因为这事理解不了,所以就会神秘。

神秘在哪?就在人心着相!

本来如是,何觅如是?

人心为什么会着相?因为执着是人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

你只有执着了,才可以用你执着的东西,去理解存在。

人心的问题,也就往往从这里产生。

因为人们往往对自己执着的东西,没有觉知。这些东西也往往不是我们主动吸收的,而是被动灌输的,比如错对的分别,好坏的评判,是非的论断…

我们说一件事是好的还是坏的,你心里要有标准,没有这些东西与那个事对应,你就不可能知道好坏。

可是你要知道,那些东西,在成就你认知的同时也束缚住了你。

不改变那些东西,那你看一件事,就永远是同样一个结果。

对心里的那些东西有觉知,并能够从里面跳出来,不被它束缚,就是觉悟。

当然,自古对觉悟的说法也是百论不一。因为人的领会能力不一样,所以就需要对不同的类别的人,说不一样的话。在佛门中,人的领会能力被称为人的根性:上根之人,以无相无为法待之;中根之人,以无相有为法待之;下根之人,以有相有为法待之;不同根性的人只要有所领悟,都叫觉悟。

人的智慧,既然能够创造出观念世界,进入主观相对境界,就能够创造出离观念世界之法从而回到本来客境,这就叫回归本来,这就是般若波罗蜜,亦是返,亦是道的演绎。

成佛无佛本来佛,成道无道本来道。

净心有言“至无之路需借有,以有破有方至无。何故?有以无显,无以有隐。有之极为无,无之极为有。从有走向无,是出世,从无走向有,是入世。出世为佛,入世为圣。无佛圣之分,是为道行。道行者,正心诚意是也!此心直也,率也,故生智慧也。人之立,一切有说,皆为虚说,一切有论,皆为幻论。故此应知,论论化生,实无定论。为本来如是者是也;

如是之法,可生万法。如是之心,可解万心。如是之为,可行万为。如是之念,可破万念。

以婴儿之知驭有识之境,以无为之定应有为之变,便无为者之无所不为。此无为,是大为。一切如是,这便是人行大道,无为之无不为。如是者,登佛之境界,览太极妙旨,观自在恒生。”

劝慰众生,殊不知本是身在佛门心在俗,脚踩天堂,头躺地狱。心在颠倒,何求解脱?解脱亦是幻梦,唯不求者自得也。

我是一念净心,天地之大,汝可知此心,比天大更大?!

作者:净心,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心理学学者。资深读书人,自媒体人。破悟观念,明心见性,回归自在本来。用自己的一丝光亮,带给深陷泥潭中的朋友希望的火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