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般都以“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1月至3月)发生之时,当成北宋灭亡的日期,但实际上从国土的沦陷范围来说,“靖康之变”后,北宋并没有亡。
因此,金国在“靖康之变”后,只占据了原属北宋的,太原以北和真定以北的区域,加起来还没有一个省(宋时称省级单位为路)。 这些地方其实就是金军于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2月)第一次南侵时,北宋被迫通过和议割让给金国的国土。 也就是说,金军在“靖康之变”发生的这一年,只抢了开封的财物和部分人口(主要是皇族、官吏、工匠、女性),没有占领多少北宋的国土(太原是当年才被金军攻破,但早在一年前,已经割让给金国了)。
陕西、半个山西、半个河北、山东,河南,淮南等长江以北的所有国土都还在,北宋的四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应天、北京大名),也一个没丢。 金军这么大方的原因当然是他们没办法统治这庞大的区域,金国女真族人口太少,可提供的官吏及兵员不足。 而且,金国撤走时,强立了一个张邦昌当皇帝,试图让张邦昌来整合金国无法直接统治的地区,然后变成金国的儿政权。 但张邦昌没那本事整合,他空有名义,却无钱、无兵、无势,当了三十来天皇帝后,就赶紧退位,把一切都交还给了宋高宗赵构。
比如,当年八月,岳飞投奔张所帐下时,去的是河北大名府,当时的抗金前线已经推进到了那里,和在真定一线的金军对峙。 如果宋高宗能还都开封,组织力量抗金的话,北宋估计还是北宋,就不会如后来那样,被称为南宋了。 就算担心开封的危险性,也可以去洛阳或京兆府(长安),有足够的防御纵深,最重要的是,不能离开北方。 其实,守在开封,危险性很小,即使金军再打过来,也未必就能攻破开封。
开封是当时最大的城市,也是防御体系最强的城市,几乎没有之一。 但宋高宗不敢赌,他害怕,或许还有当时的主和派大臣汪伯彦、黄潜善的怂恿,于是,他在登基五个月后,就大踏步地撤退到了淮南的扬州。 而在他撤退到扬州的两个月前,主战派大臣李纲就被赵构罢免了。 罢免李纲加上把行在撤到扬州,意味着宋高宗彻底放弃了和金国继续争夺黄河以北国土,这对宋朝的抗金士气,打击相当大。 并且,这并不是宋高宗南撤的终点。
可这样的胜利,并没有给宋高宗带去勇气,他依旧不敢还都开封,反而时刻准备着继续往南跑。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二月,金军奔袭扬州,宋高宗再大踏步跑到杭州,建炎三年九月,金军渡江,他更是亡奔海上。 并且,在当年六月,他就已经下令接替宗泽(病故)的东京留守杜充放弃开封,把大军全部撤退到长江以南。 至此,宋高宗通过两次行在南移,把宋朝变成了南宋,几乎不战而彻底放弃了长江以北的所有国土。 岳飞曾在杜充准备放弃汴京时恳求:“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
都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可当皇帝无能时,危害到的何止是三军? “靖康之变”后,宋高宗面临的局面并不差,可比东晋南迁和南明时强太多,国土、民心都在,士气也绝不缺,金国怎么说都是异族。 当他跑到杭州时,甚至亡奔海上时,金国都还无力或没有那个心思统治北方,他们要顾及的,还有草原上。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国册封刘豫为“大齐”皇帝,这个时候,金国也没有直接统治北宋丢弃国土的心思。 直到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金国看着刘豫实在太无能,又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准备,才决定废掉刘豫,自己下场统治原北宋沦陷区。
“靖康之变”只是让宋朝没了两个皇帝,宋高宗两次南逃,主动放弃了广袤的国土,才真正让北宋变成了南宋。 参考文献:《宋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