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很重要

 新用户2731tcsb 2021-06-23

熬夜、节食、“机”不离身:纵欲,正在慢慢毁掉你!

听说手机屏幕辐射大,所以你换了张绿色的壁纸。”

“你在凌晨三点转发遥远城市有人猝死的新闻,再给自己定了五个起床闹钟。”

“你试了各种节食方法,没有一个有成效。”

你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健康,却不知它正在一点一点地消耗你的生命。

在《掌控分寸》这本书中提到:

在喧嚣的环境中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重新构建自身态度和行为的方式,从而掌控自己的生活,认知关系和做事的分寸,不必受他人过分的影响和控制。这一过程将帮助你提升生活质量,提升自尊,以及全方位地提升健康生活。

达到这一切的方法就是:把握分寸,掌控界限。这一完整的概念将助你逾越任何障碍,让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真正的转变。

什么是分寸?分寸就是我们在管控自身行为和与他人互动时对界限的掌控。

把握分寸从掌控自我开始。

放纵熬夜:想睡就睡,不想睡就通宵

朋友Adrian是搞游戏开发的,记得在一个新游戏上线的前后N个月,他经常跟我抱怨天天熬夜,周周加班,通宵到天亮是家常便饭,最长一次是连续一个月一天都没有休息。后来他体检发现肝上长了肝血管瘤,并且心率显示心动过缓。后来项目上线不那么忙了,他逼着自己每天早睡早起,外加天天遛狗,一年后心率正常了,只是肝血管瘤不能自愈,除了手术没有别的办法让它消失。

之间网络上有句调侃话:

“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去最好的医院”。

这话说的一点不假,随手一搜,网络报道的因为熬夜猝死的例子有很多:

“28岁网易女编辑离世,生前劝媒体人别熬夜”

“天涯34岁副主编地铁猝死,友人介绍其工作很拼,经常熬夜。”

“某公司工程师连续工作34小时超负荷致死。”

渐渐地,也有越来越多呼吁“停止熬夜,好好睡觉”的声音发出。

从古到今《黄帝内经》一直提醒人们不能熬夜。据其中记载:子时23:00-1:00是心肾相交时刻,这段时间休息不好,会产生“阴虚阳亢”现象;1:00-3:00是肝血的“值班”时间,如果这时候没休息,人就会“易动肝火”,容易乱发脾气。

前段时间,上海某医院心脑血管专家也表示:熬夜容易导致心律失常,而这早已成为年轻白领最主要心脏问题。

现在就连很多媒体也在多次提醒年轻人——别再熬夜了。根据某社交平台发布的《中国网民熬夜报告》显示:00后成“熬夜冠军”,其次是90后,而最能熬的行业前三名分别被公关、媒体和游戏行业占领。

熬夜,熬的不是夜,而是命。我们常常熬夜,明知百害无一益,却常常失眠! 要打破这一魔咒

首先,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良好就寝时间。

要养成写睡眠日志的习惯,留意下每晚你真正感到疲劳的时间,并依据这一时间定好自己的就寝睡眠界限,根据界限倒推出晚上读书、洗刷等例行事宜要花费多长时间,提前做好规划。

其次,当遇到夜间醒来的情况要安抚自己重新进入睡眠。

夜间醒来时往往会像个孩子一样感到焦虑或害怕,这时可以意识到静躺本身就是有益的,这样就能减少极力想入睡的紧张感。

然后,善待自己。意识到自己是感到温暖的、舒适的,可以放松下来休息。

放纵食欲:想吃就猛吃,不想吃就不吃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以下这些经历:

有没有工作一忙起来,三餐根本不定时?

有没有饥一顿饱一顿,要么饿到胃疼,要么撑到走不动?

有没有早餐不吃,中餐外卖,加班晚餐是夜宵,假期在家懒得动还是外卖?

伟人毛泽东曾说过: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人的一生,无论贫困或富有,每天都应该好好的吃饭,才会有足够的精力去应对各种压力。

然而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块,“伪精致”让人们的生活焦虑感逐渐增强,出现了一些不良饮食习惯,主要以以下两种为代表:

1.节食与暴饮暴食

如果你仔细观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一些喊着减肥的女生,在减肥坚持到一半的时候,就开始大吃大喝了,她们觉得这是因为自己长期节食,食欲对她们的“报复”。

然而有相关研究表明,食欲与节食之间唯一的关系,取决于你的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是否会增强你的自尊心。当你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时,就会感到更有活力和自信,这一积极的结果会减少你的暴饮暴食行为。

2.进取式饮食

进取式饮食又被称为健康食品强迫症的症状,用以形容对健康食品的不健康的沉迷。

健康食品强迫症是由史蒂文·布拉特曼医生在 1997 年所定义,他认为某些我们通常认为的健康饮食已经成了“一种极端的、强迫的、束缚心理的,甚至有时威胁身体健康的紊乱。”

进取式进食狂们进食限制的可能是糖类、动物制品、卡路里、小麦等。愉悦感似乎是来源于节制带来的情绪上的满足而非身体感受,然而这种满足感并不会长久。

3.好好吃饭,好好爱

还记得《许三观卖血记》里有这样一个画面:

许三观每次抽完400毫升的血,都会奢侈地去胜利饭店。吃一盘热气腾腾的炒猪肝,二两刚好温热的黄酒,然后就像立马恢复了元气,又继续像个正常人一样,可劲地去挣钱养家。

一个成年人的身体,并非仅仅属于自己,更多时刻,是属于事业,家庭,以及需要照料的老人和孩子。

一个成年人的身体,并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上有亟需照料的高堂,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随着担子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你不敢再任性、放肆,任由身体透支。因为你还要靠它工作、养家,去撑起你必须要撑起的天。

所以,爱惜自己,好好吃饭吧。你首先要照顾自己,之后才能决定你能给予或照顾他人多少。

放纵玩欲:“机”不离身

曾经在地铁上有意观察了一下,车厢里几乎所有人都是“低头党”,戴着耳机,刷着视频。身边90%的人闲暇时基本上也都在看手机,没有几个人在闭目养神。

人们每周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共有多少?答案可能会令你吃惊:

一般成人每周在线时长几乎可达一天一夜。根据通信监察机构英国通信管理局报告显示,普通成人每周在线时间超过了 20 小时,其中有 2.5 小时是在“途中上网”——在家、办公室、学校之外的地方。16 至 24 岁的年轻人每周上网的时间在 27 小时以上,这基本上和全职工作时间一样了。

科技的发达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但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中医认为:神乃精气的外在表现,精气充则神色旺。现在人本来都神色外散,不知内守,如果再被电子产品过度消耗,腰椎突出、颈椎增生,手机依赖症,内心紧迫感和焦虑感与日俱增,不知休养,怎么可能健康长寿?

要打破这一魔咒:

首先,确定你上网的总时间。

记录每次上网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长,观测自己常用的上网工具在某个周末内的使用情况以作为自我行为的大致取样。

其次,要想真正掌控上网时间,你需要检查与你交互的人和事,以及平台。

这意味着你要找到在你本应做其他事情时,不断吸引着你上网的原因。

要知道:你的手机可不是活生生的人,只是一个通道,一个工具。要记住,手机上的对话都不是面对面的。

人生短暂,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过日子吧!

做一个开心快乐、知足常乐的人,简简单单的生活足矣。

管控好自我边界,就像《掌控分寸》里说的:

请记住,个人边界和我们自己的皮肤一样,是我们自己的事。要想让它处在巅峰状态,必须对其进行照料和营养补充。你对自己的决策力和优秀的自我关爱越是有自信,你的自我界限(或皮肤)就成长得越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