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倭名将俞大猷:既是战功卓绝的武将,也是才华横溢诗人

 戏秦皇汉武 2021-06-23

俞大猷是个武将,但也是个颇有才华的诗人。他一生戎马倥偬,每有余暇,常爱吟诗作赋,以表达他的心志。他的诗风格清新,感情豪放,自称“欲写心中无限事,不论工拙不论多”,所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作为一员抗倭名将,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战斗生活自是他书写的主要题材。在《舟师》一诗中,他这么写着:“倚剑东溟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队火先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

夕阳景里归蓬近,背水阵奇战士功。”这首诗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抗倭战斗中的一个壮阔场面,塑造了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纪录了灿烂辉煌的战斗功绩,气势磅礴,豪情满怀,非一般的文人可以企及。

在诗歌创作中,俞大猷善于借物咏怀,写出了一些寓意较深的作品。如在《杨西洲南征赠以战袍》一诗,他借战袍表达了自己以身许国的壮烈情怀。

诗中这么写着:“我看此袍经百战,半襟犹带血淋痕。天阶今日朝衣换,忠孝连袍付与君”。在《牡丹》一诗中,他则借牡丹来表明自己爱国主义的耿耿丹心。诗中这么写着:“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最擅奇。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俞大猷一生虽然屡立战功,名重一时,但腐败的封建统治者,对他是很不公正的,曾两次以莫须有的罪名夺其“世荫”,弄得他不得不要“戴罪”立功,然后恢复。他做的官也不大,最高职位仅仅是一个省的总兵而已。

所以,在他的诗中,也表露了他对世态和人生淡漠和抑郁的感情。在《题普照寺》一诗中,他这么写着:“借问浮云云不语,为谁东来为谁西?人生踪迹云相似,无补生民善自迷。”

这首诗,有人却称之为《题厦门南普陀》。以我看,此诗题在哪里都无妨,但作为俞大猷空虚和矛盾心境的写照,却是值得一读的。

俞大猷年青的时候,还拜著名剑师李良钦为师,向他学习剑法。初次见面,李良钦就很喜欢他,授艺特别认真与严格,所以俞大猷进步很快。

有一次,李良钦为了试他的剑法,教习时故意用剑来碰他。俞大猷一闪,师徒工人不期而然地斗起剑法来。在格斗时,李良钦见他剑法纯熟,无隙可乘,高兴地对他说:“好学生,你的剑法将来是可以无敌于天下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