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辗转十余年的征北大将军卫瓘(guan)终于得偿所愿,被征调回京出任尚书令,由封疆大吏摇身一变,成为顶级的朝廷大员。这一天,他等了太久。卫瓘是西晋成立之初绕不开的一个人物,他出场就贡献率一出“一计害三贤”,这是《三国演义》末段最精彩也是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当年,钟会、邓艾灭蜀后,两人生了嫌隙,钟会找时任监军的卫瓘对付邓艾。两人随后以谋反的罪名逮捕了邓艾,并将他押往洛阳。后来钟会联合降将姜维,意图自立。卫瓘设计脱身后鼓动邓艾的部将反抗钟会,最后钟会和姜维都死在乱军之中。这些兵将要求释放邓艾,钟会却担心邓艾日后报复,便一边许诺向朝廷求情,一边悄悄派人劫杀了邓艾。这便是卫瓘的一计害三贤,钟会、姜维、邓艾皆死。要说卫瓘还真是心理战术大师,在成都城里的十多万兵将中,他的直属部队只有一千人,最后能制住所有人,就是靠卫瓘将心理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钟会、邓艾和姜维好歹是三国末期少有的名将,却被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卫瓘一锅端了。卫瓘真真的名声大噪,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卫瓘也招来了很多非议。不仅是后世的《三国演义》读者反感卫瓘,当时也有不少人对卫瓘的作为感到不齿,认为他不能团结将领,祸首之一便是他自己。不知有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卫瓘受到了排挤。他本想留在京都发展,却被一次次外派,先是徐州,后是青州,最后又去了幽州,离京都是越来越远。其实司马氏并没有亏待这位大功臣,卫瓘虽然一路辗转,但官职也一直在升。他在益州是代理镇东将军,到了徐州就转了正。司马炎继位后,又给他升了一格,任征东将军。转到青州后再升半格为征东大将军,就此正式成为西晋王朝的核心统帅。公元271年,卫瓘这块金砖又被司马炎搬到了幽州,从此一直待到了278年。卫瓘在幽州待的时间最久,在这里他为晋王朝立下了不亚于益州平乱的功劳。是时,鲜卑人已经成为西晋王朝的主要边患。西境的鲜卑秃发部叛乱如火如荼,晋朝为此先后折了四位刺史。而北境也不安生,幽州东北方向是老牌势力乌桓人和东部鲜卑,西北方向是新近崛起的鲜卑拓跋部。卫瓘先是借重鲜卑人打压乌桓,迫使本就凋零的乌桓人投降内迁。解决完乌桓后卫瓘又分化瓦解势力更强的拓跋部,几年时间就使这个北魏帝国的前身土崩瓦解。鲜卑人的首领拓跋力微是个传奇人物,据称活了一百零四岁,其实算起来是个亲晋派。他派儿子沙漠汗入质西晋,学习中原文化和制度,有意效仿中原建立稳定国家,摒弃短视的边境劫掠。若任拓跋部发展下去,说不定拓跋部提前一百多年就崛起了。卫瓘当然要打断这个过程,保证晋人在北境的绝对优势。卫瓘后来找到了机会,沙漠汗在晋朝呆了十余年后回归拓跋部,却陷入内讧,被保守派杀死。卫瓘便以此事大做文章,派兵向拓跋力微发出诘难,并拉拢亲晋派起兵为沙漠汗报仇。拓跋力微面对派系纷争和亲子之死,心力交瘁之余病逝了。拓跋部领导下的部落联盟就此土崩瓦解,再难对西晋造成威胁。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是乌桓人还是拓跋部此后都与晋廷保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充当晋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盾牌。后来石勒祸乱河北,鲜卑人就曾多次出兵帮助晋军抵御石勒的羯族军队,并收留了很多汉族难民。卫瓘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司马炎不能装看不到。在卫瓘的多次请求下,司马炎终于恩准卫瓘回京,并且出任尚书令。尚书令职权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有着丰富地方治理经验的卫瓘做这个职位是如鱼得水,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四年后,卫瓘升任司空,位列三公,还和晋武帝司马炎结了儿女亲家,成为西晋朝臣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