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梅名人刘任涛跌宕起伏的人生:刀与笔(三)

 荆楚文史哲 2021-06-24
▲李正阳题
我到电影剧本创作所第一天,夏衍所长对我说:“医务生活是写不完的,你是医生,今后可以专写医务题材。”他建议我快写一部反映农村推行新法接生的电影剧本。我生在农村,对此感受至深,立即接受了这个任务。

我国农村土产婆用旧法接生,新生儿发生破伤风和产妇患产褥热,损害母子健康和生命,非常可怕!新法接生可以挽救大小两条人命,但农村封建思想和习惯势カ阻碍推行新法接生,新旧斗争异常激烈!
我去浙江萧山和绍兴与助产士一道,在农村为孕妇作产前检査和接生,开办新法接生学习班,改造土产婆。我体验在农村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深感在我国卫生战线上值得尊敬和表扬的人物首先是乡村助产士。于是我写出了《生命揺篮》的故事梗概。

我上北京向中央卫生部和中央电影局汇报情况,李徳全部长和陈荒煤局长都肯定我的“故事梗概” ,并作了指示。为了充实内容,我去东北金县和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继续访问调査,然后返回上海写出了剧本初稿,听取审査意见。夏公时为中央文化部副部长,他抽空看了剧本二稿,颇为满意,认为稍作刪改,即可拍摂。没有想到我耗时三年多,修改了八稿的电影剧本,结果竟被合盘否定。否定的理由是:知识分子是改造的对象,现在是青年助产士改造土产婆(劳动人民),违反政治原则,一位戏剧界权威人士劝我将主角改写为土产婆,我坚决不同意。
《生命揺篮》真实反映了农村生活一一青年助产士,她掌握先进医学技术,她的成功是科学的成功,是符合科学规律的现实生活。《生命揺篮》没有写错,我不再修改八稿,也不放弃创作权,不能让官僚主乂和教条主义将剧本的“生命” 扼死在“揺篮”里,我要为剧本另觅生路。为了这个剧本,我先后约消耗了四年时间(八稿一共审査了一年,幸好我利用空隙写了一部动画片剧本《松鹤老人》)。

过了一年,整风运动开始了,谢晋和徐昌霖到创作所检査被否定的剧本时,认为《生命揺篮》第三稿即可拍摄,现第八稿竟被“枪毙”了,这样处理是很不公平的。此时我巳将剧本改为同名中篇小说,在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小说发行后,北影的董克娜和石联星喜欢《生命揺篮》,要求拍成电影,同时长影的刘国权也看中了小说,并将它写成分镜头剧本,准备拍摄。后来两厂协商,摄制权让给了长影厂。1958年长影厂开始拍摄时,“大跃进” 开始,各厂都在拍“跃进片”,长影亦不例外,《生命揺篮》最后遭到寿终正寝的厄运。

我追悔不该改行,为什么我还要再为电影消耗我的时间和精力?我决定离开上海,重拿我的手木刀,去做乡村医生。

【作者简介】刘任涛,1912 年3月生,黄梅县王埠刘畈村人,1924 年毕业于黄梅孔垅二高并参加北伐军,大革命失败后在武汉上海等地半工半读,1931年在上海东南医学院专学眼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