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动态|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路径

 GEI新经济瞭望 2021-06-24

GEI新经济瞭望

New Economy Outlook

关注

近十年来蓬勃发展的第三代信息技术,呈现出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等新特征,正在渗透融合至制造业领域,推动着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本文以化工新材料企业万华化学的数字化转型为例,探讨了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路径。

一、

万华化学的数字化蜕变

万华化学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MDI、TDI、ADI全系列异氰酸酯制造技术的化工新材料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生活家居、运动休闲、汽车交通、建筑工业和电子电器等行业领域。过去多年来万华化学实现高速成长,2013-2017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达27.3%,净利润年均增长37.1%。在高速成长的背后,除了坚持打造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之外,还和万华化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直接相关。

 实施信息化建设

2008年,万华化学开始实施集团管控战略规划,先后完成了ERP、CRM、OA、BI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设,旨在保证整个公司体系的信息透明化,使管理层能够快速了解生产运营过程中的信息。2011年,万华化学收购匈牙利化工企业BC公司,开启国际化发展之路,业务的高速发展对IT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信息管理的标准化与安全体系能力,万华化学相继部署了安全治理、权限管理等系统。通过对信息的整合,万华化学的运营效率和质量逐年提升。

搭建企业云操作系统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多种信息系统上线,使得原有IT系统的统一管控及扩展能力无法满足万华化学日益增速的业务发展需求。例如,前端应用和业务数据爆炸式增长,传统IT架构(SAN架构)的性能和可扩展性面临压力,缺乏灵活性;业务系统对数据量和性能不断增加的需求,使得SAN架构的运维和问题排查越来越复杂。为此,2014年,万华化学开始部署Nutanix超融合架构,搭建起全新的企业云操作系统。项目实施后,万华化学业务选择空间大幅提升,系统提供的AHV虚拟化平台可以满足大多数业务场景需求;企业规范化、统一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企业在一个界面中即可完成所有日常维护工作,运营管理效率提高50%;大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能力显著增强,系统与多个业务平台对接,整合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并能自主进行数据分析、挖掘,为向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二、

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以往所说的“信息化”,从企业层面看更多的是基于业务流程再造与优化的“信息化”,即通过信息化手段,把优化后的业务流程进行固化、自动化,并提供业务决策支持,比如传统的ERP、HCM、CRM、SRM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实施即是“信息化”的体现。然而,数字化并不等同于信息化,它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从万华化学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可见,相比于更加注重推动业务流程再造与优化的“信息化”,“数字化”对于驱动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变更加彻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使业务流程更加客户导向并融入生态体系,海量数据和智能分析能力能够更前瞻性的提供决策支持并直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推动企业业务、运营模式、工作资源、客户体验等发生全方位转型。

因此,本文认为,数字化转型并非仅从技术层面进行简单的IT系统升级,而是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思想对企业的业务结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和根本性改革,进而改变制造业原有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商业模式、价值链分布和竞争格局

三、

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一是推动物理世界与网络世界互联互通。通过工业互联网、传感器、CPU芯片、数字平台、制造执行系统(MES)、设备与设备(M2M)及设备与云平台(M2C)数据传输和云服务等数字化技术,将传统工业体系中分散、封闭和独立存在的自动化设备连接起来,形成无缝隙对接的网络物理系统,挖掘现有工艺设备的潜能,避免设备和人员的无效或低效运转,从而大幅提高工厂生产效率。

二是构建一支适应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队伍。随着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愈演愈烈,大量数字化就业岗位应运而生,在人才结构性短缺的大背景下,能否培育一支数字化网络化知识与技能武装起来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决定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因素。对地方政府而言,要以需求为导向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通过打造产业优势、营造创新生态系统、提供多方位的保障条件来吸引和培育数字化人才。

三是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能力。实施制造业公共数据库建设工程,建立公用数据库,重点提高数字采集、存储、传输、分析处理、共享与应用能力,提高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大力推进工业云服务进程,积极投入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公有云服务开放共享与公平接入。制定和完善数字化信息安全的标准规范和管理政策,不断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切实保障数据信息安全。

四是推进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打造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赋能平台,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利用该类平台驱动自身数字化转型,形成“以大带小” 的协同推进模式,不断提高大中小企业互动创新和协同制造的能力,实现普惠性数字化转型。

END

本文版权归长城战略咨询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GEI新经济瞭望

New Economy Outlook

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