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拖延,不仅仅是“我不想去做它”| 长期慢性拖延背后的9种情绪

 一杯咖啡心理 2021-06-24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2021)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常任编辑2名

翻译心灵语言:一杯咖啡英语编译组员招募中(2021版)

文章编号:F20210518

自我成长专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 第 464 篇文章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0-2021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0-2021版)

作者 |  迪康 ·约瑟夫 ·法拉利,哲学博士,德保罗大学圣文森特德保罗心理学特聘教授。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修改和增删。
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Arthur(156)
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晓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本文要点:

  • 拖延症有各种不同的情绪联系, 其中一些是有害的。

  • 当你拖延时,考虑此时浮现出的正面或负面的情绪。

  • 一个人从拖延中得到的即时满足可能并不是那么令人快乐的。


去开始一个你根本不想完成的任务,也许是一个挑战。我同意,这需要努力。然而,生活需要我们去投入太多这种任务(这也许是责任)。但在不同程度上,我们还是感觉到不喜欢去做它,我们必须记着我们有责任去做这些事,其他人指望我们去做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

在这篇短文中, 我将探讨在40多年间长期研究拖延症情绪中的一些发现。在这里,我们回顾一下已知的引起拖延或者由拖延产生的情绪。



首先,要分开情境性和倾向性的拖延症。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每个人都会拖延,但不是每个人都是拖延症患者。

大学生会在学业相关的任务上拖延,比如论文的研究、阅读和写作,但不会在有趣的事情上拖延,例如免费的校园音乐会,宿舍聚会等。所以有些延误偏好是情境性的。

对比之下,与此相关的是倾向性拖延。研究表明,20%的成年男女会有跨情景和任务的生活方式的拖延。比较与其他的失调的人格倾向,20%的比率是个很高的数字。我的兴趣更多在这个因素上:

长期的慢性拖延。

有9种不同的情绪和情境性倾向性拖延症之间的联系。

这9种情绪如下:


1
焦  虑


在两种拖延分类中, 最经常被研究的就是焦虑, 尤其对于情境性(学术上)拖延症而言。

对很多人来说,他们有一种对自己生活缺乏控制的焦虑感。


2
恐  惧

我们可能经历过:

失败的恐惧(我永远都不会完成,我永远都不会被根据能力来正确评判),

成功的恐惧(如果我做得好,我将被期望付出更多),

社会负面评价的恐惧(如果其他人不喜欢我的行事方式),

错过的恐惧(朋友们在聚会, 我却在这里做作业)。


3
羞  愧

这是我们对自己整体感觉的负面情绪。

拖延症帮助我们免于直接面对自己的缺点

由于之前的挫败而产生的羞愧会让我们延误某些工作,因此导致更多的延误和回避, 从而固化了拖延的循环圈。


4
内  疚

这种负面情绪会刺激我们减少将来暴露在公众面前的糟糕技能, 拖延症会促使我们避免面对它。


5
懊  悔

由于过长的等待, 拖延症会让人丧失生活中的很多机会,他们会以“假如…”来不断反刍过去的失败。


6
厌  倦

“我不想去做这无聊的任务, 什么时候才是个头?这太无聊了, 我再也不想去做了。” 

拖延症和厌倦倾向会导致注意力分散, 变成另一个逃避任务、日常事务和工作的因果。


7
懊  丧

由于不能容忍事物可能会使你感到懊恼沮丧, 所以你会拖延完成任务。


8
愤  怒

你是如此痛苦, 如此愤怒, 你可能会拖延,以一种被动的攻击来面对他人或环境。永远都完不成,我就让你们看看!


9
报  复

你相信自己在工作上得到不公正对待, 所以你在工作时拖延以此来回击那些待你不公的人。


那要怎样?

人们要意识到拖延症的复杂性,你的负面情绪会使人退行。并不是所有的拖延症都是一样的,伴随情绪而来的失调行为需要去处理。

对你一直想要避免的事情换一种想法,会缓解你的负面情绪,完成那些让人有点胆怯的任务会激励你,并且可以彻底地去持续工作,完成任务,让你更少地感到羞愧、焦虑和内疚。

我相信你能改变自己, 并对此持积极乐观地态度。

参考文献:

法拉利 J.R. 2010 《还在拖延?完成任务的无憾指南》 纽约:J. Wiley & Sons

雷扎 费齐 贝纳 & 法拉利J. R. 《40年情感和拖延症相关性研究探索:情境性和倾向性拖延症分类文献回顾》


END
都看到这里了,请动动手指
给本文打个分

一杯咖啡读者调查时间

您还想看到“心理信息共享”、“自我成长”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讨论躺平时,请了解一下欧文·亚隆帮助“躺平”鼻祖叔本华的故事
画面重塑:我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改变过去吗?
总是用安抚缓解焦虑,却让情况变得更糟?|如何打破过度安抚怪圈
为何说“一万小时定律”和“刻意练习”已经过时?
自我关爱不等于自私:怎样才能拒绝做个“老好人”
卡夫卡与父亲|自恋的父亲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错失恐惧:流量时代的集体心理病
关于“控制”的问题,我们一直都在错误的方向上兜圈子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当代心理咨询流派概况研习小组招募:取各家所长,突破自身局限

《人类性学基础》线上认证学分系列课,学“原汁原味”的人类性学

培训课 | 国际知名性心理学家桑德瑞教你做好性咨询(线上)

2021下半年·朋辈咨询课程:大众自助助人的心理课

公益线上| 后补习时代的家长成长营:如何养育有安全感的孩子?

6月活动报名:存在主义疗法的普及课(线上)

行业动态、内幕、发展……打破信息不对称,职场八卦组成立啦!

参与编制城市地图,一起打卡上海有趣地方

一个深入认识自己的机会:专业心理测试“罗夏墨迹”公益申领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1最新版)

2021年社群年度成长目标,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