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进阶之路:教师该如何基于反思促进专业能力不断升级?

 课程教学研究 2021-06-25

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积极、持续地思考”是指教师愿意对教育、教学活动及其背后的观念、假设进行思考,并能持之以恒;

“周密、深入地思考”是指教师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及其背后的观念、假设,进而做出合理判断、选择;

“自我调节性地思考”是指教师能运用“周密、深入地思考”,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控、调节,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

这既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都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

图片
▲教学反思的心理结构图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教育,提高教学理论素养,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还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缩短专业化成长时间,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神圣感,形成高尚的师德。

除此之外,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的学理探讨,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

目标方面,重视教师批判能力的培养;

内容方面,注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与积累;

教学方式方面,注重教师的直接体验与活动。

教学反思开辟了教师继续教育的新途径,促进了改进教学质量的新思路。

图片
▲教学反思的内部心理过程图

教师应该反思什么?

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多重的螺旋式的发展过程,每一环表示不同的发展阶段,由内向外不断升高。沿下图,在各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观察反思、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从而形成新结论。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来考察。

1

教学反思的广度

教学反思广度从课堂、学生、自身、制度、人际关系入手:

1、反思课堂教学:评价教学活动本身的利与弊,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包括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及教学技巧的运用等。

2、反思学生发展:分析并考虑与学生发展、能力培养相关的因素。分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健康心理及健全人格的发展这三个方面。

3、反思自身发展:分析并考虑与教师个人发展及专业素养提高相关的一些因素,包括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关注教师的人格魅力与自我形象及关注教师的待遇等。

4、反思制度改革:关注考试制度的改革以及当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关注宏观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改革的实效。

5、反思人际关系:包括教师如何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与学生家长相处,共同教育、培养学生,也包括同事之间的和谐相处。


图片

2

教学反思的深度

教学反思的深度从教学技术、理论分析、价值判断入手:

1、教学技术水平,就是前反思水平。在此阶段的教师注重对程序性、技术性的问题思考,即如何利用最佳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关注的是“怎么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这个水平最关心的是达到目的的手段,重视手段的效果和效率,对目的没有加以检讨,这个水平就不能称为反思水平。

2、理论分析水平,即准反思水平。此阶段,教师能够透过教学行为层面来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但这种分析往往根据个人的经验进行,其目的在于探索或澄清个人对行为的理解,考虑行为背后的原因、意义。

这一水平主要基于个人的经验来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教师对结果做解释是基于个人对环境的主观观点而不是对客观结果的描述,还达不到反思意义的水平。

3、价值判断水平,又被称为反思水平。教师反思时考虑道德的、伦理的标准,并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的背景来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藏于这些问题中的意识形态,以引导改革。这一水平,教师关注知识的价值,以及对教师而言有的社会环境,并且能够去除个人的偏见。

然后,教师进一步对于课堂和学校行为能够做出防御性而非盲目的选择,以开放的眼光看待问题,其中包括伦理、道德的思考。教师能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政治意义来分析教学行为。


图片

教师如何反思?

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可以通过4种有效方式:

1

头脑中想一想

这种方式属于教师的自我内部对话,反思水平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的自我约束能力。但局限性在于不能深刻揭示、分析反思问题背后的多种原因。

2

教后记

利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所想,进行自我分析,又可细分为案例式反思日记、主题式反思日记、教学过程反思日记、行动研究报告式反思日记。

教师可以通过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经验上升到规律,最终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高智慧境界。

反思日记内容应包括日期与时间、对一两个事件进行深入的记录与分析、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帮助、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的反思、教学情境的优劣、教学评价如何进行、以及本节课对未来教学发展的启示等。

3

同事合作讨论

就所发生的问题、困惑进行讨论,同事合作需“骨干教师”带领,每次讨论围绕一定主题,持之以恒,且需创建民主和谐的氛围,开诚布公地讨论教学问题。

4

行动研究

即以所遇到的问题为课题,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来研究、解决问题。该方式是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和深化。

在反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反思的“落脚点”、“系统化”、“实践性”及“发展性”。做到从怀疑处反思、从转换立场处反思、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转换时空处反思、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从联系对比处反思、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图片

教学反思如何不断升级?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规律,教学反思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发性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回顾,但不能揭示教学行为等背后的规律。属于反思过程的最里面的一环。

第二阶段为理性反思。形成多种观念、多角度、多侧面评价、判断所形成的“多种观念”,以获得最佳理论。属于中环。

第三阶段为发展性反思。教师能清晰、准确地将发现的问题表征出来,从而多方面、多角度的寻求解决对策,进而监控、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属于最外环。


教师遵循这三个发展阶段,层层递进,教学反思水平会产生质的飞跃。

总而言之,教师写教学反思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为了提高自己教学的水平和能力,让学生学有所成。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