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grandy3hz 2021-06-25

   中国古典园林的妙处正在于它的不定性——一切安排若似偶然,也从不强使人必须按照某种程 式行事,但不论你何去何从,都能于不经意之中得到最大的满足。这就如西泠印社承段空间开始的处理手法,人们从东西两侧的书廊穿过栢堂之后,来到了栢堂北侧的一小块空地上,此时一大块自然山体呈现在面前,站在山下仰望,岩石嶙峋,花木扶疏,馆阁错落,山腰上建筑物的飞檐翘角在鸡爪槭和桂花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吸引着你前去一探究竟。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柏堂后西侧石径口有石坊一座。此时,面前却有东、中、西 条登山小道让你选择。西面小道与前句、叶铭书写的篆字楹联“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廿年”。这一石坊对人们选择游览路线来说是个心理暗示,该条小道也就成了上山的主要道路。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中间的道路起点处于与柏堂同一条轴线上,也是全园的南北轴线,道路走势却最为曲折。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东面石径植有修竹,石竹相映,古意浓浓。上山台阶,紧靠印人书廊。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柏堂后面的上山小路旁,有一仿龟钮刻石石章。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上面刻的是“金石寿,西泠印社八十五周年纪念,一九八八年十月五”。释文:金石寿落款:西泠印社八十五周年纪念,一九八八年十月立。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前山石坊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石牌坊1923年印社成立二十周年时所立。石牌坊应当是原来的正门,石级蜿蜒,引人入胜。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石坊高3.3米,宽2.19米,额枋上隶书“西泠印社”为安徽桐城张祖翼手书,石柱篆书楹联“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廿年。”,由西泠创始人之一的丁仁撰,另一创始人叶为铭篆书。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牌坊脚下的山岩上,有一行不规则的楷书摩崖石刻:“渐入佳境。”四个字,叶为铭书。(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往上走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石上竖刻西泠印,不知谁人之笔。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1922年,国内军阀混战,你争我斗,抢夺政权,“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政局的混乱,导致社会极不安定,哄抢私人财产事件时有发生,这不免令印社众人又一次为社址的安全担心,唯恐房舍地权受到搔扰,或被人挪作他用,他们再次提笔拟文向地方政府机构浙江省会警察厅申请保护。夏超从19128月起,主政省会警察厅管辖全省各县警察所及重要乡镇警察分所。拥有属下二万之众,掌握浙江军警实力,权倾一时。很快,夏超签发了“浙江省会警察厅布告第一二八号”文告,文告中强调“西泠印社乃保存国粹,研究印学,同志集会之所”,社址“产属公有”,严令该区管警队保护。有夏超签发的文告护佑,其它人等自然不敢造次妄为。这样,西泠印社社址得以再一次度过动荡的艰难时月。夏超本是书生,投笔从戎,风骨儒雅,经史成诵,喜丹青翰墨,与文人交好。在此之前,他还出资参与小龙泓洞的修建,使山顶平台景观更加丰富。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保护碑”高74.5厘米,宽51.5厘米,厚17厘米,一面镌刻有民国元年(1912年)七月杭县知事汪嵚为保护西泠印社而签发的布告,另一面镌刻的则是19238月浙江省警察厅厅长夏超签发的保护布告,即“浙江省会警察厅布告第一二八号”,全文如下:案据西泠印社社员丁仁、叶铭、楼村、王云等呈称:窃西泠印社乃保存国粹,研究印学,同志集会之所。其间藏有近二千年之东汉三老碑、汉画像石及其他石刻,古今名人印谱、书画藏帖。花木点缀楼阁建筑,均系本社同仁捐资而成。产属公有,当然归诸公用。兹经议定嗣后社中房屋,凡有社友暂欲息止,则可通融,倘有长期住宿或非本社社友或携眷属杂居,均与本社有碍,自应一律谢绝。诚恐发生前项情事,不服管社人劝阻,致起争执。为此呈乞核给布告,并令该管警队保护,实为德便等情。除核准批示并行知外,合行布告仰即一体知悉,毋得违背,切切特此布告!中华民国十一年八月七日厅长夏超(钤印:浙江省会警察厅印)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仿桥钮石章。释文:戊辰秋日,印人雅集,同庆建社八十五周年。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前方竹林中的毛杉木六角亭就是石交亭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石交亭右上岩壁刻有篆书“静观”二字,横列,1983年由社员李伏雨所书。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石交亭是1912年由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叶为铭提议构建的,社友来社,多在此观印赏石,交流心得,以石交友。石交亭为印社初创时期建筑之一。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石交亭取名寓意“结交金石”之意。王毓岱撰《石交亭记》言“所谓印人者,皆石交也。所谓社友者,亦石交也”,“交石如交人”,“交人如交石”。寓意“结金石之交”。仿苏东坡“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句,称“宁可肉不食,不可交无石”,曰石交亭。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石交亭老照片(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1982年西泠印社建社八十周年和2003年西泠印社百年社庆前夕曾作两次大修。现石交亭为毛杉木六角亭,亭内正中放置一张石圆桌和四条石鼓凳,供游客休憩之用。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亭额为印社社员赖少其所题“石交亭”三字魏碑。赖少其(19152000),广东普宁市人,斋号,木石斋。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西泠印社社员。他独创的“以白压黑”技法,成为新徽派板画的主要创始人。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杭人王毓岱《石交亭记》曰:“宇宙间万物惟石最古,自有天地以来便有此石。……惟石不能言而好古者咸愿与之交。……所谓印人者皆石交也。琢之、磨之,攻之、错之……”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在石交亭上方不远处有一排敞开的建筑群,中间的那座便是山川雨露图书室了。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山川雨露图书室建于1912年,是印社初创时期建筑之一。“此屋阅沧桑,幸比邻竹阁柏堂,劫火犹留一净土;同人寿金石,愿追溯秦符周钵,瓣香岂仅八先生。”印社创始人之一王福庵先生对此作有诠解。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此处为印社诸子及同道集印、藏印、论印、研讨学问之场所。清翁方纲有联题《常熟消遥游》:“山川雨露图书室,风月琴樽水竹居。”择前句移用之。1956年辟为西泠印社金石书画供应部,现作为印社产业经营用房。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山川雨露图书室的楹联为清末著名外交家、书法家陶在宽手书:“湖胜潇湘,楼若烟雨,把酒高吟集游客;峰有南北,月无故今,登山远览属骚人。”此联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的对联名作之一,被选入各种对联选本。联语遣词典雅、清疏,景中寓情,涵蕴情味,耐人品玩。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山川雨露图书室匾额系清代文人翁方纲手书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山川雨露图书室东侧与仰贤亭之间的连廊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连廊东侧是仰贤亭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连廊北侧面相山体是一圆洞门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连廊内西侧,山川雨露图书室墙。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2013年西泠印社一百一十岁,社员签名墙。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1904年成立至今共有六百五十多位社员,去世二百多位,现有四百多位。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东侧,仰贤亭面墙。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仰贤亭侧面外壁有两篇《西泠印社记》,当中一大块长方碑式,为张景星撰、王寿祺篆书;两旁横式四小块,为吴昌硕撰并隶书。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张景星撰,王福庵书,西泠印社记。石高二米,宽43厘米,共15行,每行45字,额为隶书,一行。释文:西泠印社记。社以印名,集印人与印而成社也。印昉于三代而盛于秦汉,沿及魏晋,稍不逮古。唐宋以降,古意凌夷,逮明文寿承力肩返古,遂为一代印宗,而周氏栎园又从而传之,印学赖以不坠。厥后吾浙八家昌明浙派,海内宗仰,于是印人蔚起,辉映后先。迄今言印学者,类能道之,然不谋所以保存,势必日就湮没,印社之设,乌可缓哉?光绪甲辰夏,仁和叶铭、泉唐丁仁、山阴吴潮避暑于孤山,小住人倚楼,研究印学,适仁和王寿祺馆泉校,山阴吴隐由沪归,昕夕过纵,谋仿解社创立印社。同时,安吉吴昌硕雅慕西泠,信宿湖上,遂推昌老为社长,就柏堂之后、数峰阁之侧,芟除荒秽,拓地数亩,乙巳春醵赀先建仰贤亭,奉先贤二十有八人,由亭西望之巍然而庭楹者,山川雨露图书室也。下行十数武有亭翼然临于竹阁之上者,石交亭也。由亭而西,心心室也。由室而北,斯文岙也。由岙转北,山石奇突,野竹行列,中有印泉。由泉再西,峰回路转,宅幽艺阻,则小盘谷遗址在焉。泉左为宝印山房,其右为福连精舍。折而东蜿蜒一径,名曰鸿雪。循径得一大池,俞曲园旧题曰文泉。泉水澄清,冬夏不涸。泉之西为剔藓亭,东为题襟馆。由此而上有四照阁故址,今年春鸠工重建,与孤山巅连,远吞山色,平挹湖光,幽阒辽夐,气象万千,盖至此而西湖形胜一览无余矣。综其前后得二里许,其四至则北枕孤山路,南面白公堤,广化寺傍其西,庐舍庵界其东。集社者何?人因印集也。名之者何?社以地名也。积十余年之心力,合十余子之财力,惨淡经营,苟完苟美。愫心朝夕相与,各出所藏吉金乐石,摩挲而考证之,觉墨花香篆云影波光,俛仰之间古欢何极!然则是社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西泠诸哲之志,引其绪而存其真也,则西泠千古,印社亦千古矣!甲寅立夏泉唐张景星记,仁和王寿祺书。(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吴昌硕撰并书,西泠印社记。释文:西泠印社记。西泠山水清淑,人多才艺,书画之外以篆刻名者丁钝丁至赵悲庵,数十余人流风余韵,徦于来叶。言印学者,至今西泠尤盛,同人结社,并立石勒钝丁、悲庵诸先生像为景仰观摩之,所名曰:西泠印社。社地与梅屿柏堂近,风景幽绝,集赀规画,创于甲辰,成于癸丑,堂舍花木,位置点缀,咸得其宜。于是丁君辅之、王君维季、吴君石潜、叶君品三修启立约,招揽同志,入社者日益众,于癸丑九月开社。彬彬秩秩,觞咏流连,洵雅集盛事也。印之佩见于六国,著于秦,盛于汉,有官印、私印之别,刓玉范金,间以犀角象齿。逮元时,始有花乳石之制,各以意奏刀,而派亦遂分。钝丁诸人,尤为浙派领袖,浙派盛行由来矣。顾社虽名西泠,不以自域,秦玺汉章与夫吉金乐石之有文字者,兼收并蓄,以资博览考证,多多益善,入其中如探龙藏,有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之概。尝观古人之印,用以昭信,故曰印信。上而诏令文移,下至契约笺牍,罔不重之;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无印辄疑为伪,印之与书画固相辅而行者也。书画既有社,印社之设,又曷可少哉?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稍知其源正变。同人谬重,予社既成,推予为之长,予备员曷敢长诸君子?惟与诸君与商略山水间,得以进德修业,不仅以印人终焉,是则予之私幸耳。甲寅夏五月二十又二日,安吉吴昌硕记并书。(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圆洞门北侧的山上是印泉和鸿雪径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圆洞门背面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山川雨露图书室背面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仰贤亭,在西泠印社山前怀,左挽福连精舍,右携山川雨露图书室,它是西泠印社的第一个建筑物,由此始向四周渐次开拓。早期为清明、重阳两节社员祭典之地。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仰贤亭,为明代古迹,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印社初创时期重建。创始人叶铭博考志承,追踪往哲,题额曰“仰贤”,承袭了明天顺间胡郡守所题旧名。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仰贤亭西侧圆洞门门楣之匾额“仰贤亭”由王个书。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仰贤亭南侧。仰贤亭为封闭式建筑小品,粉墙黛瓦,古朴雅致。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仰贤亭老照片。仰贤亭面积不大,飞檐斗拱,小巧玲珑,南面进出,外衬一对开护栏,高约一米,两旁各有一半圆形洞门可进出。敞开的门,可使亭内一年四季沐浴着西湖的阳光雨露。(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南墙外“仰贤亭”匾额是19799月沙孟海书。(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亭内文化展陈丰富,有丁敬、金农、郑板桥、赵之谦、释达受等二十八印人画像碑及丁敬身大像碑。丁敬(16951765)清代书画家、篆刻家,“浙派篆刻”开山祖。丁敬画像刻石系清代画家罗聘所画,吴隐摹刻。罗聘(1733-1799),“扬州八怪”之一,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等。为金农入室弟子,布衣,好游历。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仰贤亭内南侧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亭内北侧是印社创始人之一吴石潜先生摹刻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所绘浙派先贤《敬身先生倚仗坐石图》嵌诸壁间,以申景仰。此后十年,印社诸君共访求廿八印人遗像“述其事迹,系以传替,按年次而编摹。求形容于仿佛,一堂济济”嵌诸东西壁面。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仰贤亭正中安放有一张石圆桌、一条石凳。石桌周围长约八尺五寸,边缘厚约三寸,上面刻篆书铭文一篇:“龙泓印学开南宗,一灯相续传无穷,二篆八分校异同,和神如坐春风中。”在铭文的右边镌有“宣统二年七月,西泠印社丁仁铭,王寿祺篆(即王福庵),叶铭监造,吴隐刻石”款识。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亭内两圆洞门旁行书十四言联由金鉴书:“先生扇莲社清风刻画六书负鸿博,胜地是桃溪深处渊源一派溯龙泓。”金鉴(1831-1911),字明斋,号奕隐,杭州人,性好书画,精鉴别,善围棋,亦能刻印,西泠印社早期社友,小龙泓洞有他制作的石枰。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1914年,印社集刻二十八印人画像碑(丁敬、高风翰、金农、郑板桥、汪启淑、桂馥、张燕昌、邓石如、蒋仁、黄钺、巴慰祖、黄易、奚冈、伊秉绶、陈豫钟、文鼎、陈鸿寿、张廷济、包世臣、屠倬、赵之琛、杨澥、吴让之、吴咨、钱松、徐三庚、赵之谦、释达受),“述其事迹,系以传替,按年次而编摹。求形容于仿佛,一堂济济”,画像按年次而编,嵌左右亭壁。分刻十六石,第一石篆书为吴昌硕题 “印人画像”四字,二、三石为吴隐撰序。以下每石二、三人不等,末附跋。此画像石描摹之精,镌刻之工,堪称近代刻碑之首。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印人画像。吴昌硕题释文:印人画像。吾宗石潜同社集二十八印人像勒之贞石,嵌奉印社仰贤亭,以垂永久。灿光芒於列宿,切仰止於高山,彼七贤六逸,不能美於前矣。印灯续焰,微吾石潜曷属焉。上元甲寅嘉平月,安吉吴昌硕,时年七十有二。钤印:俊卿之印、仓硕。
  吴石潜作序释文:先贤二十八印人石刻前序。古文之存于今廑矣。彝器款识而外唯秦汉玺印,嗜古者,博收而详考之,可以明六书之通变,溯二篆之本源,其关系职官氏族之学犹末也,而可以雕虫小技薄之耶?不有印人孰传印学?不有印社曷集印人蒙生也?晚不获亲炙乡邦先哲而挹其丰采,聆其绪论。自束发受书,迄今廿余年,一知半解,得力于良久之切劘。盖营道同术,通镐纻、共晨夕者,偻指十数子。古所谓金石交庶乎,近焉礼儒行云。今人与居,古人与稽,爰谋所与居者,于孤山之麓,拓地数亩,勼工庀材,约之椓之,乃慰乃止,名曰:西泠印社。社之中凡所建置,曰仰贤亭,曰山川雨露图书室,曰石交亭,曰心心室,曰斯文,曰宝印山房,曰藏书处,曰剔藓亭,曰题襟馆。距楼不数武有四照阁故址,阁久废,今葺而新之。有径一,曰鸿雪。泉二,曰印泉、文泉,印泉盖新凿也。始事乙巳春,迄甲寅春,庚蛳十易微,吾同社诸君子通财合作,或独未遽及此,蒙之奔走微劳,宁足录焉。社既成,推安吉吴昌硕为社长,俾厘定社约,提倡社政,复出旧藏印人真像二十有八,模勒贞石嵌仰贤亭,以志模范。夫印人之铮佼,并世与夫蒙所仰止,景行者二十八人之外宁可一二数,它日求得遗像而増益之,并扩充印社之范围,尤吾同社诸君子是赖。诗不云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鲁论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仁者兼德行道艺而言之者也。印社之集,亦以文会友之志也。吾同社诸君子诚能切磋琢磨,精益求精,蕲于艺进乎。道以引翼先哲之绪而昌明廑存之占文,则吾印学家之西泠谓即文学家之桐城阳湖、理学家之鹅湖鹿洞可也,而可以雕虫小技薄之耶?印社卜筑之初,同时建议者有仁和叶君铭、王君寿祺、钱唐丁君仁。例合并书以志雅谊,甲寅仲夏山阴石潜吴隐记于沪上归仁里。
   最下面是丁敬画像。(网络下载图片)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上层右,高凤翰;中间,金农;左,郑板桥。三层右,汪启淑;左,桂馥;二层右,张燕昌;左,邓石如。下层右,蒋仁;左,黄钺。(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上层右,巴慰祖;中,黄易;左,奚冈。第三层右,伊秉绶;左,陈豫钟。第二层右,文鼎;中间,陈鸿寿;左,张廷济。下层右,包世臣;左,屠倬。(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上层右,赵之琛;左,杨澥。第三层右,吴让之;中间,吴咨。左,钱松。第二层右,徐三庚;左,赵之谦。下层,释达受。(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西泠印社尊崇的对象,乃浙派篆刻之鼻祖、西泠八家之首丁敬,进而泛指已故印人,且没有特定的地域、门派之分,以此祭祀此前的印坛名流先贤。敬奉丁敬,设像以祀,此幅《丁敬身先生像》,是西泠印社创建人之一丁辅之的父亲丁立诚捐献的。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丁敬的画像几乎无可寻觅,一是因其个性执拗,孤洁忤俗,虽书嗜篆体,然不易与人,志书说他“非性命之契,不能得其一字也”,“贵人求取刻印,辄吝不肯与”,性格使然。二是因其生前极其不赞成别人为其画像,并屡告家人,死后也“不许张讣画像出殡”,他的模样后人只能见诸文字描述,无法奢望其影形。然,仰贤亭之画像,尤为珍贵。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这块碑由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所画,吴隐摹刻。碑高五尺,画中丁敬持杖立石上。碑额:砚林亦石。上刻丁敬手稿诗两篇,行书,十四行。左题“丁敬身先生像”六篆字,一行。还有袁枚楷书题诗两行。下角一印:“扬州罗聘”,旁镌刻“西泠印社摹”五字。(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下面这块石刻不知何故,也看不清。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东侧园洞门门楣之匾额由赵朴初题写。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东侧园洞门

杭州西冷印社(三)仰贤亭仰贤亭东侧游廊与宝印山房相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