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贵州省—-— 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

 木香草堂 2021-06-25

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

风土人情荣乡楼上村是贵州省石阡县城神奇古寨,被当地人称为“佛顶山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村庄”。

地理位置村寨藏于深山之中,加上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古村落的风貌得以“原汁原味”的保存下来。在楼上村,百年古柏有百余棵。苍翠中沿青石铺就的古巷漫步楼上古寨,古巷呈甲骨文“寿”字形延伸。

民俗民风楼上的古民居以“歪门斜道”著称,歪门四合院以前是大户人家财不外露的表现。寨民们安居乐业,不张扬,不夸饰,含蓄平实的个性。

贡茶之乡据史料记载,远在唐、宋时期,石阡就有种茶制茶的历史,并被朝廷所选用,素有贡茶之乡的称誉。

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 以“北斗七星”布局的美丽乡村

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始建于明弘治六年(1494年),是一座以周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整个村寨坐东北面西南,距石阡县城15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集古楼、古屋、古巷、古桥、古井、古树、古墓、古书、古风、古韵于一体,被誉为“佛顶山下的明清古村落”。

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 以“北斗七星”布局的美丽乡村

楼上村距石阡县城15公里,该村以“北斗七星”树为中心,以“北斗七星”的天枢至摇光交天权与天玑形成四个象限,划分为不同的四个分区,其东南象限为生产区,西南象限为居住区,西北象限为娱乐区,东北象限为墓葬区,功能分区明确。整个居住区的道路结构为一“斗”字。集古楼、古屋、古巷、古桥、古井、古树、古墓、古书、古风、古韵于一体。被誉为“佛顶山下的明清古村落。”楼上村至今保存着独特的汉族古汉民族风俗,有哭丧、哭嫁、吹唢呐、民间刺绣等古老的习俗。

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 以“北斗七星”布局的美丽乡村

楼上村内外,古木参天,翠竹成林。村中古巷以青石铺就,成“斗”字形延伸。巷道旁,院墙低矮,屋舍均为明清时期的青瓦木屋,门窗上雕刻飞禽走兽、梅花、蜻蜓、蝴蝶、喜鹊等吉祥图案,精致优美。原来村中还有明代中期所建马桑木建筑三十余座,但因匪患被焚,现只剩下一处。该村古民居大门和香龛上的对联颇为讲究,不仅遣词用语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而且下笔书法均有大家风范,体现了周氏家族以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 以“北斗七星”布局的美丽乡村

值得一提的是,该村中的古民居建筑有着高门槛和“歪门斜道”的传统。高门槛是指每户人家的门槛都有数十厘米高。而“歪门斜道”即各家各户的门歪着开,青石板古巷斜着走。这一传统可能与古时大户人家讲究趋恶避邪、财不外露有关。除了古民居外,楼上村中还保存有明万历年间的德梓潼阁、清朝末年的古戏楼、民国时期的天福井、周氏墓群、小屯寺等古建筑和历史遗迹,记述了楼上村数百年以来的历史沧桑。

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 以“北斗七星”布局的美丽乡村

楼上村还以保有哭丧、哭嫁、吹唢呐、溜秧歌、毛龙灯、敬酒歌等古汉族风俗而闻名。如今,楼上村仍延续着古老的习俗,每年都要在周氏祠堂前举行盛大的清明法会,以祭祀祖先。同时,村民在古戏楼上进行茶灯、木偶戏等民间传统戏曲文艺表演。2008年,贵州省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被评选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