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兴业证券徐佳熹谈创新医疗器械 以下是我整理的 兴业证券 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的近期路演直播,主要探讨他对 创新医疗 器械的估值和市场前景的看法。 ...

 思美人盻 2021-06-25

以下是我整理的兴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的近期路演直播主要探讨他对创新医疗器械的估值和市场前景的看法

请问对高质耗材怎么看

徐佳熹我觉得高质耗材这一块的话其大家可能更多比较典型的就是两个维度我觉得两个维度非常重要

第一叫做细分赛道的增速快不快也比如说国外它是怎么样进行的一个替代因为在一些创新医疗器械方面特别高质耗材领域海外还是在使用习惯上有一些不同的我举个例子国内超过一半的关节置换无论是髋关节还是膝关节是因为骨折但是在国外90%以上是因为一些退行性病变那么就是换句话说是因为摔倒导致的那这就变成一个消费升级产品那我们会不会陆续往那边去靠

再比如说技术的迭代最早的时候比如说心脏内科大家做的是搭桥手术是一个心脏外科的活那个时候是说要开胸然后你的冠状动脉阻断需要搭个桥大家还记得这个我们小的时候在读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俄罗斯的这个总统叶利钦做过搭桥手术那时候还不不放这个冠脉支架那现在PCI手术那就是变成一个心脏内科可以做的介入者非常方便那么同样现在使用的一些新的这个项目像经股动脉进行的瓣膜置换等等这些手术现在一台手术可能要花10万20几万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随着进口替代的加速这块就会便宜下来多年前一台PCI的手术也要花到可能大几万块钱它现在根本只需要几千块钱积攒了以后可能就三千块钱这样的一个水平那么这就便宜很多在这个领域第一你要找成长性赛道如果这个细分赛道增速有30%-40%那么它本身就很好

第二这个赛道里边要在进口替代的初始化阶段什么叫初始化阶段我觉得我自己拍脑袋说5%可能是一个门槛低于5%比如说1%或者2%可能这个时候国产的产品还并不算太靠谱还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替代但如果你做到30%那么你的进口替代的黄金阶段已经过去了那但是从5%到30%这个阶段对于内资企业来说你既继承的一个这个行业30%的增长同时你在这个基础上再叠加一个几倍的进口替代的空间那它40%50%的增速可以维持四五年的这个股票哪怕你40倍50倍去买或者60倍PE咬咬牙去买你拿了几年也是赚钱就这事很有意思

医疗器械有望迎来行业大发展的黄金十年

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来看预计2024年将超过594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 5.60%处于稳定发展期而从我国的市场数据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行业规模从 2006年的 434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53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3.01%远高于全球增速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速超过10%

从赛道内企业增速和市值来看器械较药品具比较优势中国企业市值空间巨大目前全球医械巨头企业如美敦力飞利浦的收入增速都处于个位数增长而国内企业势头正足多数企业都以20%以上的增速快速增长而对比我国及全球医疗器械企业的市值我国企业的市值较国际巨头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医疗器械与药品产品属性不同没有原研仿制的区别各类器械规格参数众多难以进行一致性评价质量分级只能通过临床数据医生评价以及产品材料进行质量区分而且一致性评价需要较长的周期而耗材通常来说生命周期只有两年左右厂家自己针对产品的频繁换代可能会导致一致性评价还没做完产品就可能已经退市而高值耗材差异较大集中采购的可能性较低这也使得赛道内企业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而医疗器械领域的另一个重要逻辑在于进口替代领域他指出目前国内进口替代领域仍大有可为通过进口替代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治疗负担与此同时国内的医疗器械进口替代正逐步从低端向高端进化相关企业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展现

医疗器械疫苗创新药这几个赛道都非常好可是目前估值其实已经非常的高了请问该怎样去判断他们的估值及其发展前景

我觉得短期跟长期的的情况还是不一样客观来说短期很多估值的处于历史的高位我觉得港股的整机构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意义上香港的特别是大型市值的药企其实非常看表观业绩如果表观业绩好基本上市场表现都不错那么相反如果表观业绩不尽如人意大家基本上不愿意去听一些长期的愿景所以表观业绩还是比较重要的但今年其实不完全是这样而且一些大市值的公司就算阶段性业绩可能不达预期比如像减持等等这样的情况但其实并没有影响到长期

我们相信一个是大家对于后续的产品线布局有一定的预期第二个是跟资金的属性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知道今年海外市场有一定动荡而欧美的部分资金是有所撤离的而相反A股南下资金则促进了A股和港股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就想前两年头部公司的估值出现港股化的特性一样股价逐步溢价这是整个金融相互融合过程当中一个必经的路径这有一部分市场的因素在那么也也导致了部分公司短期的估值处于一个历史高位但是从长期来说有几条战略性的赛道大家对于短期估值可以有一定的忍耐度但这取决于持股市场如果大家是长线的战略性投资人比如说您刚才提到的像头部的这种大型类公司大家做长这个赛道还是可以看的

再比如您刚才提到的器械我觉得有两个指标第一个是细分赛道的增速如果这个增速特别是在国际上他认为是一个成长型的大家就会觉得在中国你未来这个整个赛道是好的第二个就是进口替代率在进口替代率由5%—成长到30%的时候头部的国产肯定是受益的这也是为什么A股以及港股的相关公司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原因

为什么说未来是创新器械的黄金发展期

从战略性的角度我们做出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三大理由

1新需求和创新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2进口替代加速和集中度提升催生龙头胜出

3更好的融资环境和医疗政策驱动行业创新

从估值方法看后续医疗器械板块中优质的产品管线也会类似于创新药开启pipeline 估值法如近期上市的启明医疗沛嘉医疗都已经采用了管线估值法

中长期来看我们需要关注几条战略性的赛道创新医疗器械特别是细分市场增速快所在领域进口替代率还比较低的领域创新药几家大型药企核心资产核心CRO\CDMO 公司部分biotech创新疫苗医疗服务各细分赛道的第一家/最大的上市公司消费升级药店+独家中药品牌企业

创新技术和新需求引领行业发展

从需求看更微创更精准更早期诊断的器械需求在逐步增加从供给看医院端以药养医模式在医疗政策推动下将逐步淡化以医疗器械作为重要支撑的新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将会逐渐绽放更多光彩

从药械比看全球vs 中国尚有很大提升空间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7截至2016 年底我国药品和医疗器械人均消费额的比例仅为1:0.35远低于1:0.7 的全球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1:0.98 的水平展望未来创新技术和新需求将引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进口替代和集中度提升催生行业龙头

除了需求的增长进口替代是未来医疗器械行业的另一个巨大红利进口替代发生的临界点有以下几个观察指标一是人才和技术水平达标二是使用者的知识得到普及三是渠道触达国产企业实现进口替代的最佳路径是进口产品做过重点学术推广但市占率相对较低内资企业集中度较低进口替代刚开始行业内第一梯队暂未形成内资企业选择在此时进入做出技术上有竞争力的产品辅以强大的营销推广能力有望铸就品牌护城河从板块来看

·心血管支架监护仪等已经实现进口替代也诞生了乐普医疗微创医疗迈瑞医疗这样的龙头大公司

·彩超化学发光内镜耗材或者微创耗材骨科耗材心脑血管耗材等板块在技术已经媲美进口产品后目前正在逐步进口替代是未来牛股诞生的重要细分领域相关公司如彩超化学发光的迈瑞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内镜耗材南微医学骨科耗材威高股份爱康医疗春立医疗三友医疗TAVR领域的启明医疗沛嘉医疗主动脉和外周耗材领域的微创医疗心脉医疗

进口替代之外的逻辑自主创新除了进口替代外自主创新也是未来重要路径器械的创新需求和灵感很多来源于临床中国巨大的手术量有助于持续挖掘出创新需求目前国内频现自主创新的微创新类产品例如艾德生物的基因检测产品心脉医疗的术中支架健帆生物血液灌流器南微医学的牵引器等

未来国内医疗器械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2017 年前全球CR20=54.5%中国CR20=14.18%随着行业规范和医疗政策中对于高端器械的鼓励+中低端器械的集采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

优质医疗器械品种有望实现管线估值

医疗器械的研发周期相对较快研发风险也较低优质医疗器械品种未来也可能类似创新药实现管线估值近期上市的启明医疗沛嘉医疗等都已经采用了管线估值法估值体系的变化有望推动医疗器械板块中具有Biotech 属性的公司主要是港股18A 和科创板新兴企业走出新的估值提升行情进而也会拉动现有医疗器械企业在研品种的价值重估

能够实现进口替代的公司具备何种基因

追溯我国已经实现进口替代的器械细分领域的成功经验技术品牌性价比渠道都是国产企业的制胜法宝政策对于国产产品的支持也起到一定助推作用此外国产设备实现进口替代还有个重要前提即在竞争格局尚未形成之前就能把产品推出的公司进入第一梯队抢占先发优势

技术是核心竞争力进入第一梯队至关重 要类比于我国创新药研发的四步走战略即从研制me too 做起第二步是me better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第三步是 best in class BIC)第四步是 first in class(FIC)我国医疗器械的研发策略也是逐步从 仿制到创新

国外的医疗器械以颠覆性产品微创新产品为主技术含量较高且需要自己做学术推广国内医疗器械研发模式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类似于 me too 或者me better 创新药跟随进口器械或在其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研发风险较低 而且进口产品已经在前期做了一定的学术推广工作另一种是自主创新的微创新类产品国内市场先前并没有进口产品例如健帆生物的血液灌流器等国内企业自己建立直营团队做用户教育和学术推广凭借品牌力抢占先发优势对于第二类产品属于进口替代之外的投资逻辑

医疗器械领域除了少数高端产品技术壁垒较高外其他产品的研发周期很短所以能否看准时机先发抢占市场份额非 常关键根据蓝切斯特法则市场份额相差在 1 .7 倍之内的为企业竞争的射程范围据此可将市场结构分为完全垄断优势垄断双头垄断多头垄断以及分散竞争五类

我国医疗器械很多细分领域竞争格局属于分散竞争型这种格局为我国国产企业进口替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进口替代刚开始进口产品市占率较低内资企业集中度较低行业内第一梯队暂未形成时进入做出技术上有竞争力的产品辅以强大的营销推广能力铸就品牌护城河是 国产企业实现进口替代的最佳路径 例如上海微创和乐普医疗在 2 004 年左右进入心血管支架领域当时强生美敦力波士顿科学雅培都是我国心血管支架的重要厂商 彼 此间不存在绝对优势由于心血管行业本身规模较大也为我国国产企业预留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且外资企业已经在 前期做好了用户教育工作微创和乐普凭借自身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的性价比优势以及全面的营销渠道在四年之内便完成进口替代形成国产第一梯队(微创乐普吉威)之后竞争格局便维持至今近10年很难被打破

器械学术推广不同于药品品牌效应延续性强

一个医疗器械产品的成熟不仅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还需要相当时间的市场培育来得到用户的认可 一种新器械的使用不仅要求医生能够理解和处方还要求医生具备相应的诊断和手术操作 水 平以确保产品应用效果而各级医院的医师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对培训和服务的要求更高市场 培育也更为缓慢例如 骨科植入物产品需要跟台和备货服务这就意味着医疗器械的营销推广需要更多的多级经销体系导致器械经销商小而分散 2 017 年以来 两票制 的推广使营销进入变革期国产企业需要建立更加扁平化的营销渠道就需要加快推进自建营销队伍诸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将产业 链延伸到下游渠道参与医院的供应链管理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医疗器械与药品的另外一大不同点在于器械的品牌营销影响力非常重要对于药品同一个化合物可替代性很强产品同质化严重招标往往意味着药品降价然而器械则不同医疗器械的采购不仅要 考虑产品的技术水平 更要考虑医生的使用习惯更换品牌难度较大所以招标对于器械的价格影响有限品牌力强的企业具有定价能力品牌力强的产品定价高营销费用空间更大经销商更愿意推荐销量也更好会形成量价齐升的良性循环例如迈瑞医疗的监护仪在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销售价格高 于其他国产产品品牌效应的延续性很强除非新兴企业有颠覆性的产品行业一般呈现马太效应新进入者很难打破格局因此国产医疗器械实现进口替代营销能力及品牌 效应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一句话总结: 国产替代 + 研发创新能力 + 品牌渠道营销 = 未来医械龙头

对于生物医药投资者来说分析研究国际医械龙头的发展轨迹密切追踪研发创新最新进展同时关注市场政策动态才能挖据出下一个中国医械巨头 tenbagger (十倍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