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欠这么多钱,好吗?

 hlhihfhc 2021-06-26

图片

以前,我给大家撰文介绍资本负债率和动态资本负债率,很多朋友看了,搞迷糊了。

有人问我:资本负债率和我们平时讲的负债率,到底有什么区别?

还有人问我:有些书本上说,企业负债率超过60%、70%就很危险,说明企业偿债能力差,按这个标准,我发现很多企业都超标了,甚至连格力美的这样的大白马也不合格,这可咋整?
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很多朋友可能连最基本的企业负债都还没搞懂——因为基础知识不牢,所以在进行相关的比率分析时,会产生混淆和迷糊。

我计划用20-30分钟的时间,给朋友们科普一下企业负债的基础知识——跟别人讲财报知识不同,我不会做生涩的概念推广和复杂的公式推导,我就用小学生、老太太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来告诉你财报数据间的逻辑关系(专业术语,叫“勾稽关系”)。

搞懂了基础逻辑、基础关系,再看报表上的数字,就都是活的了。

当然,声明一点,这是科普文,理想的受众是财务小白,专业人士和财务高手,请绕道,别浪费时间。

我们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吃穿量家当。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有多少钱,就办多大事,别做严重超能力的事,别瞎咧咧。

打个比方说,你兜里有20块钱,买10块钱的零食,没人说你,但你买了100块钱的零食,可能就会有人骂你烧包。

企业的负债,道理与此类似。

我自己有80万块钱的资金,打算开家宾馆,需要100万资金,缺20万——钱不够,怎么办?

我各种调研后,得出的结论是:宾馆开成,年净利润20万没问题。

所以因为缺20万而不能开宾馆,就会错失投资良机。

实在割舍不下,我决定从亲友处借20万,凑够100万,去开宾馆。

钱借来后,我的资产状况是什么情况?

1、净资产80万;

2、负债20万;

3、总资产100万(净资产80万 负债20万);

这时我的负债率是多少呢?

20%。

即:20万负债对100万总资产的百分占比。

也就是说,负债率的公式为:

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总资产=净资产 总负债

你看,负债率的公式,经我一拆解,就是这么简单。

按照上边的两道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当负债率超过50%时,意味着企业的总资产中,负债超过了净资产。

极端环境下,需要用净资产来还债时,净资产比负债还少,那就还不上了。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资不抵债。

正因为如此,教科书们才告诉我们:企业的负债率超过60%、70%就很危险了。

实际上,从公式上看,哪还需要60%?

超过50%就意味着资不抵债了。

按这个公式,我计算了下上边朋友提到的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2018、2019年的负债率——

图片

格力电器2018年的合并报表负债率63.10%,2019年60.40%。

都超过了50%,确实不低。

图片

美的集团2018年的合并报表负债率64.94%,2019年64.40%。

也都超过了50%,并且还都比格力高。

只能说是:更不低。

聊到了高负债率,我想到地产行业可能更突出一些。

所以我又为大家统计了保利地产的相关数据——我本来想统计万科的,后来一想,最近写文章经常以万科举例,“次数太多了,伤肾”,所以换个标的,继续带节奏,大家可能比较容易接受——

图片

看一下,是不是?

保利地产的负债率更高。

2018年、2019年合并报表的负债率都接近80%,母公司都超过了80%。

负债率80%,意味着杠杆倍数为4倍(总负债/净资产),这杠杆,用得是够大的。

可是,这些公司,都是出了名的好公司啊。

好公司也有这样高的负债率和杠杆倍数,那差公司呢?

还让人活不活啦?

转过来想:负债率这么大,难不成全靠借钱活着,那好公司还好在哪呢?

别急,关键的问题,不能光看负债率有多高,还得看负债率的分子——即负债——是从哪儿来的。

说简单点就是:负债跟负债是不一样的。

还是上边我开宾馆的例子,我自己有80万,又借了20万——80万是我的自有资金,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借来的那20万是从哪儿借的。

借的渠道不同,承担的压力和风险就会大大地不同。

比如,我可以从我爹那里借20万——我爹说,拿这钱创业去吧,什么时候挣了钱什么时候还我。

你看,这种情况下,我的负债成本几乎就是0。

比如,我可以从银行那里贷20万——贷一年、贷两年,还是贷三年,银行有法定利率,我按法定利率还本付息就OK了。

这种情况下,付出的就是大众化的利率,风险比借爹的高点,但并不是太过危险。

再比如,我还可以从社会上借高利贷——年息两成,也就是20万贷款,一年4万利息。

可能压不垮我,但风险明显比上边两例要高得多。

所以同样的负债率,因为负债的来源不同,企业所要承担的风险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然,我举的那个开宾馆的例子,是一个极度简化的例子。

如果是开一家企业,那情况就要复杂得多。

但再复杂,基本道理是一样的。

众所周知,一家企业如果想有效运转,离不开三种基本活动。

第一种叫筹资活动——开企业,总得需要一点启动资金吧?企业开起来后,可能还得需要一点周转资金吧?扩大再生产时,可能自己的钱不够,还得再想办法筹一点或借一点钱吧?

股东出资,金融机构借款,企业发行债券、优先股,这些活动,都是筹资活动。

第二种叫经营活动——企业开起来了,你是酿酒的,还是做鞋的,得有自己的主营活动。

这个好理解,不多说。

第三种叫投资活动——企业运转了,赚钱了,需要扩大再生产,对内需要设立新厂,对外需要上下游并购,或者钱赚得确实太多了,也想跟腾腾爸似的搞点股市投资,跟股市里来买点股票什么的,也未可知。

这些都是投资活动。

通过上边的介绍和叙述,我们可以看到:

筹资活动,就是为了给企业筹钱“输血”,除了股东出资直接进“所有者权益”(即所谓的“净资产”)外,其他途径借来的钱,都是企业的负债;

经营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你欠我的,我再欠他的”这类现象,从而也会发生负债;

只有投资活动,是企业拿钱向外投放,购买的东西会作为某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下沉淀下来。

也就是说,在企业的筹资、经营、投资三种基本活动中,只有筹资、经营两种活动能给企业产生负债。

根据负债生成的基源不同,我们就把企业的负债划分成金融性负债经营性负债两种。

筹资活动中,除股东出资外,无论是向金融机构贷款,还是通过金融机构向公众发行债券、优先股,实质上都是一种金融活动,所以这个过程生成的负债,我们就称之为金融性负债。

经营活动中生成的负债,我们就称之为经营性负债,这个好理解,不再多说。

企业的负债主要集中表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栏下。

那么具体的哪些账户是金融性负债,哪些又是经营性负债呢?

我们以格力电器2019年财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为例,给大家简要展示罗列一下——

图片

(格力2019财报截图)

企业的金融性负债主要有四项(截图中红框圈示),分别为:

1、短期借款;

2、长期借款;

3、应付债券;

4、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

简单地说,凡是从金融机构融的资借的款,都是金融性负债。

理论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也可能包含着一些非金融性负债,但实践中,绝大部分是还款剩余期限低于一年的长期借款。

所以,我们化繁就简,干脆直接把它划为金融性负债。

企业的经营性负债,通常主要有三项(截图中黑框圈示),分别为:

1、应付票据;

2、应付账款;

3、预收款项(包括新会计准则设立的“合同负债”)。

另外,还有两项(截图中蓝框圈示)——“其他应付款”和“其他流动负债”——也经常会出现大额的数据,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格力电器为例,它的“其他流动负债”账户数据高达650余亿,比短期借款、长期贷款的总和还要多。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细加甄别——在它的财报附注里,我们可以找到这个账户数据的具体结构——

图片

(格力2019财报附注截图)

650亿的“其他流动负债”总额中,有近620亿的销售返利。

很显然,这是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负债。

所以在计算格力电器的负债时,我们就应该把它列入经营性负债中。

“其他应付款”和“其他流动负债”如果数据较大,我们就需要通过查找附注的方式,来细分结构。

如果其中列示的数据,有需要支付利息的部分,我们应该将之列入金融性负债;如果其中列示的数据,不需要支付利息,我们就应该将之列入经营性负债。

当然,在操作实践中,大多数情况下,会列入经营性负债。

因此,经营性负债还有两个“可能”的大项:

4、其他应付款;

5、其他流动负债。

企业的负债栏中账户很多,远远超过我们上边列示的9项。

所有的项目中,除去金融性负债之外,其余的负债都应该划入经营性负债。

因此故,企业的经营性负债主要是、但不限于上述5大项目。

比如“应付职工薪酬”,这是企业欠职工的工资,它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自然负债,只是通常数额较小,我们将之忽略处理罢了。

金融性负债是企业需要还本付息的债务,它肇起于企业的对外筹资活动。

因为与它对应的通常是各式正规、强势的金融机构,到期就得还本付息,商量余地不大。

要么乖乖地还本付息,要么赖账——但企业对金融负债赖账,往往会引发很严重的后续影响。

想想这几天某国企闹得沸沸扬扬的恶意逃兑企业债的案例。

对金融性负债你不是不可以赖,但赖的后果,往往就意味着信用破产。

这是不想活的节奏。

还想好的企业,不会这样干。

经营性负债主要是企业在经营过种中占压的上下游资金,加上少数暂时未予支付的薪酬、税费等。

“欠钱的是大爷”,生活中经常上演的事,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实际上更是经常上演。

而且,能演这出好戏的,通常都是强势企业。

因为这类负债只用还本,不用付息,且对应的通常是上下游合作伙伴,只要保持适度的规模,不断地欠新还旧,大家的经营就都能过得去。

所以长期看,它是一种良性负债。

体现的是一种强势的地位。

所以有些企业,猛一看,负债率很高,但扣除掉经营性负债后,其真实的负债水平,可能并不高。

这是我统计的格力电器的经营性负债和金融性负债——

图片

图片

格力电器2018年总负债1585.19亿,经营性负债1277.23亿,真实负债仅307.96亿,真实负债率仅12.26%。

同样的逻辑,我们可以计算出2019年真实负债率仅9.85%。

是不是真实的还债压力就非常地低了?

至于金融性负债能干什么?

你再复习下我以前讲的“资本负债率”和“动态资本负债率”内容?

再来看看保利地产——图片

图片

保利地产2018年扣除经营性负债之后,真实负债率水平为23.30%;

2019年真实负债率水平为25.33%。

都是非常低的水平。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保利地产的“其他流动负债”为0,但“其他应付款”都数额甚巨,2019年居然高达1000亿。

我查了下附注,绝大部分是“应付工程款”——显然,这也是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负债。

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把它归入经营性负债中。

总之吧,如果分不清什么是经营性负债、什么是金融性负债、这些负债都代表了什么含意,那么简单地套用资产负债率公式,拿个60%或70%的数字当成标尺,是不是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聊到这里,再顺便讲一下:除了经营性负债、金融性负债这两个常见名词之外,我们在阅读企业财报分析文章时,还经常看到有息负债、无息负债这两个名词——这四个词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顾名思义,有息负债就是需要还息的负债,无息负债就是不需要还息的负债。

划分的标准跟经营性负债和金融性负债有本质的不同。

但实际操作中,金融性负债因为通常都是需要还息的,所以基本上可以和有息负债划等号,经营性负债因为通常都是不需要还息的,所以基本上可以和无息负债划等号。

这样的等号不是太精确,我们知道其中的细微差别就行了。

不知不觉,今天已经讲了这么多,通过企业的这些负债区分、计算、分析,我们究竟可以得到些什么呢?

不要小看负债哦,通过企业的负债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企业很多很多重要的讯息。

第一,分析企业的财务稳定性

如上所述,通过区分企业的经营性负债和金融性负债,可以推算出企业的真实负债率水平。

所谓“真实负债率水平”,指的是企业担负的较大风险的负债对总资产的占比。

这个数据越小,代表着企业的债务水平越安全。

上边关于格力电器和保利地产真实的负债率分析,实际上就是两个生动的展示。

这点不再多说。

第二,分析企业的经营战略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在统计数据时,本文所有的表格中,都同时列注了“合并”和“母公司”两项数据。

以前我们在学习阅读财务报表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只要看合并报表的数据就行了,母公司的数据看不看无所谓。

理由是:合并报表体现了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果,它是母公司与控股、联营子公司、孙公司的综合,股票代表的是整体、综合,所以我们只要看整体、综合数据就OK了。

我告诉你,这个观点,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我们买一只股票,就得研究股票背后的这家企业;我们研究这家企业,至少就得搞清楚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战略什么的。

你连它的商业模式、经营战略什么的都没搞清,怎么可能研究透这家企业呢?

看财务报表,尤其是通过母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对照着看,我们可以分析出企业的经营战略。

我以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的负债报表数据为例,来给大家具体演示一下分析的全过程——

图片

格力电器2019年应付票据250亿,母公司230亿,说明什么?

说明合并报表中的应付票据主要是产生于母公司的。

格力电器2019年应付账款416亿,母公司450亿,说明什么?

说明合并报表中的应付账款全部是产生于母公司的。

格力电器2019年预收款项(包括合同负债)82亿,母公司118亿,说明什么?

说明合并报表的预收款项全部是产生于母公司的。

以此类推,我们发现合并报表中的其他应付款、其他流动负债,也都是主要或全部产生于母公司。

综合起来,我们发现格力电器合并报表中的经营性负债,小于母公司的经营性负债,也就是说格力电器2019年的经营性负债几乎全部产生于母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格力电器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母公司进行的。

那些子公司、孙公司,都是围绕着母公司来帮下手、打杂工的。

我们再来分析下格力电器的金融性负债,看能发现什么?

图片

大家看,格力电器2019年合并报表上的金融性负债总共才160亿,母公司110亿。

也就是说,格力电器的金融性负债,主要发生在母公司身上。

经营活动主要发生在母公司身上,筹资活动也主要发生在母公司身上,这说明什么?

说明格力电器的母公司在企业的正常运转中,占据在着绝对主导的地位,它采取的是一种集中管理模式

我们再来看看美的集团——

图片

美的集团2019年合并报表中应付票据高达240亿,母公司0亿,说明什么?

说明合并报表中的应付票据全部发生在子公司孙公司等分公司中。

美的集团2019年合并报表中的应付账款高达425亿,母公司0亿,说明什么?

说明合并报表中的应付账款全部发生在子公司孙公司等分公司中。

以此类推,预收款项、其他应付款,都是如此。

需要说明的是,美的集团2019年合并报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只有38亿,而母公司的其他流动负债则高达1000余亿。

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账户中的数据,主要是销售返利。

也就是说,美的集团所有的基本经营活动都发生在分公司,只有销售返利的权利,被母公司牢牢地掌握着。

大家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呢?

先别急下结论,我们再来看看它的金融性负债——

图片

大家看,美的集团2019年合并报表上的金融性负债总计480余亿,而母公司只有金融性负债85亿。

也就是说,美的集团的对外筹资活动,主要发生在分公司身上。

基本经营活动和对外筹资活动主要发生在分公司身上,而母公司只牢牢地控制着销售反利这个关键账户。

这不就是典型的分权管理模式了吗?

现代企业,尤其是上市的企业,很少有个体公司独力经营的,通常都会有一个母体公司,然后下设若干子公司、孙公司,形成集团化经营。

所以财务报表上,就会有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之分。

但是集团化经营,并不代表管理模式就是统一的。

如上所述,格力就是集中管理模式,而美的就是分权管理模式,当然还有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集中与分权并重的综合平衡管理模式”。

在集中管理模式下,生产经营、对外筹资,都主要发生在母公司内。

这样的公司,通常对集团内的现金,也是集中统一管理的。

好处是:统一借钱,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效率高,漏损少。

坏处是:分公司独立发展受限。

就像一个大家庭,老家长很牛掰很强势,都四世同堂了还不分家。

好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花钱节省,抱团取暖。

坏处是,儿子们孙子们没有一点自主权,可能会发展成一个比一个窝囊废。

在分权管理模式下,生产经营、对外筹资,都主要发生在分公司内。

这样的公司,通常对集团内的现金,也是分散管理的。

坏处是:有的分公司钱很多,有的分公司钱不够用;但是各玩各的,钱不够用的公司必须自己想办法对外筹资;这样就会降低整个集团的现金使用效率。

好处是:分公司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独立经营权,个体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年成吉思汗有八个儿子,他一个儿子给一万兵马,然后让他们往八个不同的方向进发,谁打的天下就是谁的。

结果蒙古大军几乎打下了大半个世界。

很多朋友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发现企业的货币资金很多,但是对金融机构的负债也很多,大叫“这不就是典型的'债币双高’吗”,马上把它列入财务造假的行列。

这样做是草率的——今天看完我文章的朋友,不要再这样做了。

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你应该像腾腾爸这样,先通过债务分析,看一下公司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管理模式。

如果是分权管理模式,因为各分公司是独立运营的,的确可能出现合并报表中现金很多,但对金融机构的负债也很多的情况。

至少可以给“债币双高”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

如果是集中管理模式,因为现金和债务通常都是由母公司统一管理的,再出现债币双高,才是真正可予怀疑的。

你看腾腾爸牛吧?

在给你讲解企业负债时,顺带着普及了多少财务基础知识啊。

而且,这些基础知识都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直击很多热点、要点、痛点。

那些一看是讲财报就吓跑的人,是非常傻的。

如果你已经坚持到现在并且看到这段话了,那就捂着嘴偷偷地乐吧——如果有心情,文末下边有打赏按钮哦。

第三,考察上下游的竞争关系

这一点的功能,主要体现于企业的经营性负债分析。

只有牛的企业,在上下游的竞争中才能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

只有处于强势地位的企业,才能欠人家的钱、人家还不烦。

为什么?

因为你赊给我账,可以拉着我继续跟你做生意。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

我们以前也讲过很多了,所以这里只点下题,不多述。

第四,考察融资能力

这一点的功能,主要体现于企业的金融性负债分析。

简单地说,你金融性负债少,一方面说明企业可能不差钱,一方面也说明企业万一要是想借钱的话,借钱的空间就会很大。

以格力电器为例,2019年底2000多亿的总资产,不到200亿的金融性负债,其中的长期借款近乎于零。

这样的企业,如果它想借钱,银行不会贷给它吗?

估计挤破门、抢破头也得争这桩生意吧?

想想,董大姐多么牛?

知道她的底气在哪里了吧?

人家不差钱!

第五,指明考察分析的重点

在企业财务数据分析中,如果我们碰到金融性负债多的,那就得格外重视起来。

金融负债多,不一定就代表着企业的财务风险高。

只要企业的还债能力足够强,负债多也不一定就是多大的坏事。

所以,对这类企业,我们要重点考察它的还债能力。

主要使用的工具,我推荐资本负债比率、动态资本负债比率这两个指标。

嘿嘿,关于这两个指标,前两周我已经撰文表述了。

有兴趣、没看过的朋友,自己往前翻翻哦。

这里特别申明一下:当初介绍上述比率时,我用了最简化的模型进行了介绍。

比如其中的有息负债,我就只选择了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还债券三个账户的数据。

一年内到期的非常流动负债和其他应付款、其他流动负债,都没详细介绍。

包括今天的文章,我主要讲的是基本逻辑、基本道理,有细微的遗漏、瑕疵是很正常的。

我们讲到哪一节,再详述哪一节,这样才能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啊。

第六,分析未来经营业绩保障

分析企业的负债,能分析出企业未来的业绩保障?

很多朋友看到这个问题,可能会产生很多疑问。

我告诉你:可以的。

比如我前番分析万科时,重点就提到了它的“合同负债”——合同负债其实就是预收款项的意思。

万科这个账户里的钱,几乎全是“已售未结”项目。

房子卖出去了、钱收到了,但是还没有进行结算,没有归入营收和利润。

所以这类负债,实际上储存的就是未来的业绩保障。

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雅戈尔身上。

前番我分析雅戈尔的财报时,也几次三番地提到“预收款项”这个账户,因为雅戈尔地产板块的“已售未结”主要就放在这个账户里。

雅戈尔这个账户里有100多亿的预收款项,隐藏了大约20余亿的利润,所以我才敢大胆地判断:未来三五年,雅戈尔的总体业绩是有保障的。

当服装和投资业务不好的时候,它就可以释放这个蓄水池里的隐藏利润,以平滑财报。

你可以去看看今年雅戈尔的三季报,服装业绩下滑后,是不是地产板块的利润就往外释放了很多?

关于企业的负债,写到这里,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在思考和写作本文时,我对财报阅读与分析又有几点特殊的感受,这里再着重说明和强调一下。

首先,我最想说的是——财报上的数字是活的,不是死的。

财报上的数据,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

归根结底,它反应的是企业的经营。

企业有什么样的经营,就会有什么样的财务特征。

正如上边我们讲到的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权管理模式下,企业负债表现出的特征会完全的不同。

尤其是在母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的对比中,我们能够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因此,在进行企业财务数据分析时,一定得结合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战略、管理模式,来进行分析研究。

财务数据和商业模式的结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初次接触某个企业时,我们可以通过财务数据,来认识和分析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然后通过对这家企业商业模式的了解和熟悉,再反过来进一步深化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理解。

经过这样一个相互促进和提升的过程,我们所作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才可能更接近于完美。

其次,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分析财报,不要拘泥于比率,更不要拘泥于某个单项的比率。

财务报表数据虽多,但每一条每一项都有它内在的含意。

财务报表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分析财报,最重要的是分清、搞懂财务数据间的勾稽关系。

不要做呆会计。

比如今天我们讲的负债率,如果只看教科书里的公式进行计算,然后再按教科书里给定的比率设定来进行分析,很容易就得出格力、美的、保利这些大白马负债率太高、财务风险太大这样错误的结论。

而我们分清内在逻辑了,知道债务和债务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债务来源代表着不同的债务风险,我们就很容易区分出真正的风险或安全了。

另外,某项比率,只是对企业某一个方面的陈述和衡量。

负债比率好,并不一定代表着企业就可以长投不放。

假如,我爹像国民老公王公子的爹一样有钱,给了我十个亿进行创业,我一年亏一个亿,没有任何负债。

你在我亏完这十个亿之前的任何一年来考察我的负债率,都会得出相当乐观的结论。

但是,有个屁用?

我就是个只会花不会用的败家子。

你投资我?

你有病啊!

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就是想告诉你,比率很重要,但再重要的比率,它只反应了企业的某一个方面。

我告诉你某个寡居的老太婆,她眼睛长得很漂亮——你不会就颠颠地跑过去娶她吧?

当然,女拳主义者别生气,我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上边的这个举例,换成一个年老体弱的鳏夫,也是一样的。

最后,再给大家解释一下资产负债比率和资本负债比率的区别。

今天讲的负债率,全称实际上叫“资产负债比率”。

文首提到,有朋友没搞清什么是资产负债比率和资本负债比率、动态资本负债比率的差别。

资产负债比率的分母是资产,资本负债比率的分母是资本,动态资本负债比率的分母是自由现金流。

那位朋友搞混了,根本原因是没搞清资产和资本的区别。

不要什么都问腾腾爸。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你百度一下,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资本,不就完了?

最后给大家出两道思考题:

1、用文中演示的方法,计算一下美的集团真实的负债率水平;

2、用文中演示的方法,对比保利地产母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的债务状况,分析保利地产的经营管理模式。

好了,今天讲了这么多,我好累。

你慢慢看,我休息去了。

看完别忘了点赞、点在看!

看完了,还不点赞不点在看的,是小狗!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我是腾腾爸,畅销书《投资大白话》与《生活中的投资学》作者。

擅长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阐述最深刻复杂的道理。

擅长做市场判断、估值判断和企业分析。

擅长撒泼、打滚、灌水、吹牛、聊天——喜欢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思考人生和投资中的大事。

并且喜欢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操作,让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投资成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