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宋词】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第1109期)

 陈德功 2021-06-27

图片

生查子·诉别

【北宋】苏轼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
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
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图片

注释

1、生查子: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其句法整饬,因而音韵颇为铿锵。又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更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因此《生查子》调最易于抒发怨抑之情。

2、诉别:元本词题作“送苏伯固”,可从改。苏伯固:即苏坚,字伯固,泉州人,居丹阳。博学能诗,对人有风义。为钱塘丞,督开西湖,与苏轼唱和甚多。

3、三度别君来:谓三次与苏伯固作别。迟暮:比喻晚年,衰老。

4、髭(zī)须:胡须。

5、淮(huái)南:路名。宋太宗至道年间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这里指扬州。

6、花如雾:谓老年头发花白,有如雾中看花。

7、逐:随。

译文

从前曾几度和你离别,这一次分手我们都已在暮年。你的胡须已经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动身去淮南。

饮罢酒往回走时明月跟随着我,泪眼看花犹如迷蒙的云雾。盼望着他日明月也随你一同归来,想你的梦萦绕在这湖边的小路。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词人在汴京任兵部尚书时。这是词人第三次送别友人苏伯固后,离别之情骤然涌上心头,便写下了这首送别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词的上阕写三度别君,说明苏轼与友人友谊深长;下阕写别时情景,栩栩如生。全词紧扣一个“惜”字:惜之因,惜之状,惜之深,真情喷泻,哀怨递进,结构严紧,回环曲致,语浅意深,虚实互补。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格律对照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

中中中仄平平

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

中中中,中仄平平

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仄仄平平,中仄平

说明:中为可平可仄,押为平声韵,韵为仄声韵。

图片

明日词牌
霜天晓角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等。以林逋《霜天晓角·冰清霜洁》为正体,双调四十三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