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豆能用种子种?第一代基因组设计杂交马铃薯问世!

 风吟楼 2021-06-27

科技日报记者 瞿剑

马铃薯,俗称“土豆”,是世界最重要的块茎类粮食作物,全球有13亿人口以马铃薯为主食。但是千百年来,它的生产都依靠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导致繁殖系数低、储运成本高、易携带病虫害……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一举颠覆了这一现象,即应用“基因组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培育杂交马铃薯,用二倍体育种替代四倍体育种,并用杂交种子繁殖替代薯块繁殖。

这一马铃薯育种和繁殖的新底层技术,北京时间6月24日23时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这是“优薯计划”实施以来取得的里程碑式突破。

图片

第一代二倍体马铃薯杂交种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供图

据《杂交马铃薯的基因组设计》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所研究员张春芝介绍,与谷物类粮食作物不同,普通栽培马铃薯是依靠薯块进行无性繁殖的同源四倍体物种,但由于四倍体遗传的复杂性,致使马铃薯的遗传改良进程缓慢,一些上百年历史的马铃薯品种仍然在广泛种植。如美国的薯条加工型品种Russet Burbank,是1902年育成的,至今仍是美国的第一大品种。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克新1号”是1958年育成的,至今已经种植了60多年。

目前,二倍体育种已经成为全球马铃薯研究领域热点,荷兰、中国和美国等国科学家纷纷呼吁开展二倍体的研究和育种工作。但要实现二倍体杂交马铃薯育种,需克服两个关键障碍:自交不亲和与自交衰退。

张春芝解释,自交不亲和是指植物自花授粉后不会产生种子的现象。要培育自交系,首先需要解决自交不亲和问题。在前期研究中,黄三文团队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敲除了控制马铃薯自交不亲和的S-RNase基因,筛选到了S-RNase的天然突变体,并克隆了来自野生种的自交亲和基因,彻底解决了自交不亲和问题。

“自交衰退则是指生物在自交之后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生活力下降、抗性减弱、产量降低等”。张春芝表示,马铃薯作为异交作物,在长期的无性繁殖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隐性有害突变,一旦自交之后,有害突变的不良效应便会显现出来,导致自交衰退。与自交不亲和由少数几个基因控制不同,自交衰退涉及很多基因,也更难克服。荷兰科学家在2011年就公布了杂交马铃薯的进展,但是10年之后仍然面临自交系纯度较低的问题,限制了大规模商业化推广,“主要就是因为无法克服自交衰退的问题”。

图片

来源:论文插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