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俗语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是在针灸治疗时,却有一种“头痛医脚”的取穴方法,通过人体下部的穴位治疗上半身的疾病,而且效果还很显著。今天,就带大家通过几则典型医案学习一下“上病下取”取穴方法。 《黄帝内经》云:“病在上,取之下。”也就是说,人体上部的疾病可以取下部的穴位进行治疗。反过来人体下部的疾病也可以取上部的穴位进行治疗,因为人体经脉是上下相通的。这种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 58岁的宋某年轻时家境不好,干活儿不惜力气,有一天他正患腹泻,粮站运来了一车大米,为挣5元钱的装卸费,他不顾腹泻腹痛的折磨,扛起100多斤的麻袋一气儿卸了10吨大米,累得浑身冒汗,气喘吁吁,头晕眼花,腰疼腿软。腹泻也更加严重了,那个年代人们有病都不注重治疗,而是采用一些偏方,他吃了几天马齿苋、烧大蒜,腹泻是好了,但落下来脱肛的毛病,干活儿稍一用力,直肠脱出来就回不去了,非常痛苦。2000年11月10日来找我治疗,望其面色晦暗无光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我认为患者系肾气不足、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加益肾固涩药治疗近一个月,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但脱肛毫无起色。我就教他用蓖麻子破皮捣烂贴百会穴,贴了一个半月后,几十年的脱肛霍然痊愈。 【按】百会穴位于头顶部位,又称三阳五会,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有升阳举陷之功;蓖麻子通络利窍,有温和而持久的热源作用。根据下病上取的原则,对百会穴进行温和而持久的刺激肯定会起到益气回阳、补肾固脱的作用。 8岁患儿崔某经常长口疮,口涎外流。为此家长没少花钱,找了不少医生,什么维生素B2、锌制剂、蛋白粉没少吃,就是没有疗效,1989年3月11日找我治疗。诊见患儿指纹鲜红,舌红少苔。我认为患儿系虚火上炎所致。根据上病下取的原则,让家长将蓖麻子剥皮捣烂贴于涌泉穴,不到10天,患儿口疮痊愈。 【按】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穴位,能滋阴补肾,加上蓖麻子的温和刺激,能使虚火降、阴津承、口疮愈。 62岁的刘大爷大便秘结四五年,久治不愈,1985年10月13日求治于余。患者除便秘外无其他病理征象,舌脉正常。我即针刺其双侧支沟穴,直刺1寸,得气后以平补平泻的手法反复捻转针柄约1分钟出针,每日1次。连续针灸15次,患者大便复常。 【按】便秘属大肠疾患,位在人体下部。支沟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位在腕横纹上3寸,举起来位在人体上部,能润肠通便。便秘取支沟穴,既有取其穴性的意思,又有下病上取的意思。 顾某头晕多日,1984年3月22日找我治疗。患者为年过五旬的中年汉子,体格健壮,自述头晕无定时,有时一日头晕两三次,有时一天都不头晕。无恶心呕吐,舌淡苔白,脉弦,血压160/96mmHg。 四诊合参,此证当属肝阳上亢,即针双侧太冲穴,针点向上斜刺0.5寸,得气后用强刺激手法捻转针柄约1分钟,留针15分钟出针,一日一次。治疗3次,头晕减轻,继续针灸3次,头晕消除,测量血压124/80mmHg。 【按】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腧穴,能平肝潜阳。头晕取太冲,有上病下取之妙,取效甚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