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升学)人才培养方案12.25

 清风无尘 2021-06-28

2020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升学)人才培养方案12.25

沈阳市化工学校

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专业

(升学)

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

二〇二〇年六月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

二、入学要求............................................................................................................................ 1

三、修业年限............................................................................................................................ 1

四、 职业面向.......................................................................................................................... 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

(一)培养目标.............................................................................................................. 1

(二)培养规格.............................................................................................................. 2

1.素质要求.......................................................................................................... 2

2.知识要求.......................................................................................................... 2

3.能力要求.......................................................................................................... 2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3

(二) 专业(技能)课程.............................................................................................. 7

(三)综合实训............................................................................................................... 10

表6-3综合实训内容设置......................................................................................................... 10

(四) 顶岗实习.......................................................................................................... 11

表6-4顶岗实习内容设置......................................................................................................... 11

七、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3

(一)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13

(二)课时分配比例......................................................... 13

(三) 教学进程安排表...................................................... 14

八、实施保障.......................................................................................................................... 15

(一)师资队伍............................................................................................................ 15

(二)教学设施............................................................................................................ 15

1. 校内实训基地................................................................................................ 16

2. 校外实训基地................................................................................................ 16

(三) 教学资源..................................................................................................................... 18

表8-3 教材选用...................................................................................................................... 18

(四)教学方法............................................................................................................ 19

(五)学习评价............................................................................................................ 19

1.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9

2.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20

(六)质量管理............................................................................................................ 20

1.教学质量管理................................................................................................. 20

2.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21

九、毕业要求.......................................................................................................................... 21

(一)德育评价标准................................................................................................................ 21

(二)学业评价标准..................................................................................................... 22

表9-1 毕业要求...................................................................................................................... 22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 增材制造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05352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表4-1 职业面向岗位一览表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

主要岗位类别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加工制造类

0535

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广告、印刷、加工制造、影视后期

计算机操作员 

3D打印员 

广告设计人员 

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

数字成像及后期处理技术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

印前制作员

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操作员

平面设计师

美术设计师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计算机、传媒广告、3D打印等行业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爱岗敬业,从事3D产品设计和打印相关领域技术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综合应变及创新能力,能够从事3D产品设计和设备操作、平面设计、造型设计、影像后期、印刷设计等一线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具有科学、系统、辩证的人生观与社会观。

(2)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3)具有灵活的头脑和创造性的思维。

(4)具有敏锐的艺术鉴赏力、洞察力以及良好的艺术修养。

(5)具有商业经营意识和品牌营销理念。

(6)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与他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工作。

(7)具有良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公共关系处理的能力。

(8)具备独立制定工作计划、收集资料、采集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等工作方法能力。

2.知识要求

(1)掌握3D打印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知识。

(2)掌握增材制造的材料基础、高分子材料增材制造原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掌握计算机及主要外部设备的使用和简单维护知识。

(4)掌握产品设计中关于风格理念、创意表现、造型设计、场景设计、文字编排、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设计技巧和方法。

(5)掌握机械制图、立体造型设计基本知识。

(6)掌握招贴、字体、包装、品牌以及各种版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与行业规范。

(7)了解印刷材料、印刷设备与印刷工艺的基础知识。

3.能力要求

(1)通用能力

具有手绘造型的基本方法和表现能力;具有立体造型能力;能够制作设计效果图、模型和样稿,具有表达创意构思的能力。

(2)技术技能

①具有一定的美术绘画与美术设计能力。

②具有新型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文化创意设计、个性化设计与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③具有摄影、摄像、美化图像、视频编辑等能力。

④能够熟练运用Photoshop、Illustrator等主流设计软件进行项目创作。

⑤能够使用3D扫描仪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扫描,达到快速测量物体轮廓坐标;构建三维模型。 

⑥熟悉基础建模、材质与灯光、动画控制等三维设计方法,掌握运用三维制作工具进行三维模型的技能。

⑦具有3D打印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设计出具有一定水准的3D打印作品。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表6-1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时

01

职业生涯

本学科主要阐释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客观环境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认识个体的心理以及生理差异,学会情绪管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并能够针对本专业对应职业群,了解社会发展对学习提出的新要求,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贵在坚持,从而增强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驱动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观,养成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具有健全人格素养,能够提高应对挫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掌握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升职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34

02

职业道德与法律

本学科主要阐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性。明确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和常见法律法规,强调了我国宪法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以及作为公民如何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理解法治在维护社会秩序、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造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能够具备职业精神素养。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具备公共参与素养和法治意识素养。

36

03

经济政治与社会

本学科主要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清自己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目标中的历史机遇与使命担当,具有 政治认同素养和公共参与素养。

36

04

哲学与人生

本学科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36

0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主要内容包括语感与语言习得、中外文学作品选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古代诗文选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科普作品选读等。主要通过专题化学习和训练实施各项内容。通过听说结合、读写结合、勤记多背等各类途径和语文实践活动及指导诵读方法巩固和提高学生运用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的素养,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356

06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为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与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26个专题,学习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与脉络,认识中国及世界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从分散到整体、从孤立闭塞走向密切联系的发展历程,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特点及其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必备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设计有价值的思考题、组织学生开展史料研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70

07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学生修习,基础模块内容,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直线与圆的方程、简单几何体、概率与统计初步;拓展模块内容,包括充要条件、三角计算、数列、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复数、排列组合、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统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方法,发展数学运算的能力,能够基本形成基于几何直观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基本掌握逻辑推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命题,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基本活动经验。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56

08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必修基础模块与职业模块。基础模块包括自我与他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相关的八个主题,职业模块由求职与应聘、职场礼仪、职场安全、职业规划等与职业领域相关的八个主题构成。学生通过不同的主题,学习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的语篇类型,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发展语言策略。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思维差异,增强国际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356

09

信息技术

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能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应用上的问题。培养中职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学科综合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04

10

体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为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体能发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测量与评价体能的方法、体能锻炼制定步骤与方法、有效控制体重与改善体型的方法等内容,结合球类、田径、体操等运动技能训练,充分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提升专项运动体能及职业体能。通过学习健康、营养、安全等知识,掌握并能运用食品营养、健康、安全等知识,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和预防疾病的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竞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健康向上、公平竞争、合作友善的体育精神。

214

11

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艺术为必修课程。通过艺术鉴赏与实践培养中职学生的艺术感、审美感、创意感。主要内容音乐鉴赏与实践和美术鉴赏与实践。学生通过聆听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音乐的基本功能与作用,提高审美情趣与音乐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赏析、评判等活动,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欣赏美术作品,了解作品主题,感悟作品情感,理解作品内涵,认识美术的基本功能与作用,提高审美情趣和美术实践能力。

36

12

化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通过学习,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理解物质是不断运动的,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建立化学平衡思想,能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观察化学反应现象的方法,能分析化学反应现象,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增强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兴趣,能正确认识化学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的关系,形成节约环保安全的行动,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54

13

中华传统文化

本课程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为目的,以古诗文的学习和经典诵读为主,分为两个单元,古诗文单元学习以《论语》、《诗经》为主,选取经典篇章讲解,穿插跟这两部著作相关的古代礼仪、建筑等文化常识及神话传说、典故等。经典诵读单元选取能表现家国情怀、尊师敬长、陶冶性情等题材的内容,使学生能诵读传统文化中的名篇佳句。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8

14

劳动教育

本课程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指导,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分为理念模块、实践模块两部分,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将理论结合实践、校内结合校外, 组织学生积极实践,引导学生理解新时代劳动价值观,自觉养成工匠精神、致敬劳模精神,根植学生家国情怀。

通过丰富学生劳动体验,促使学生主动认识并理解劳动世界,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逐步形成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和各级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通过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17

15

职业素养

本课程由企业解读、求职技巧、法律法规、创业指导、实践学习五个模块构成。通过案例体验、法规学习、企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及就业现状进行精准定位,掌握求职技巧;培养学生学会多途径筛选所需就业创业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责任意识。

17

(二)专业(技能)课程

表6-2专业(技能)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

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绘画基础

了解素描、色彩、速写的概念、特点、意义、空间塑造及色彩表现;掌握绘画的工具材料及其技法应用;能组合与重构并设计造型。培养视觉的敏锐感受能力;培养体察入微的认识能力;培养艺术的想象、创造能力;培养对形式法则的把握能力;培养和开发艺术个性;培养扎实的艺术造型能力及色彩把控的能力,掌握构图、透视、明暗关系。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创作潜能,为将来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00

2

构成基础

(三大构成)

系统学习设计基础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利用形式要素及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对学生进行理念性训练,是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对构成设计中形式美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72

3

材料基础

本课程着眼于材料基本问题、主要讲解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性质特征,材料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能把握材料的共性,熟悉3D打印用材料的性能、特点。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理论,而且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144

4

图形创意

了解设计构成及图案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图形造型能力和图形设计能力,形成新颖、强烈的视觉效果和一定内涵的图形;掌握图形造型的形式美,能使用图形准确地传达信息。

72

5

3D打印技术

了解快速成型技术的材料开发、研究与应用。掌握快速成型技术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快速成型技术中的典型工艺,掌握各典型工艺的具体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各典型工艺的发展方向。掌握快速成型典型工艺影响成型精度的主要因素,能提出相应的对策。

108

专业课程

专业方向课(含选修)

1

广告创意与制作

了解广告传播方式以及制作与实施,能正确掌握平面广告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艺术法则,创造出新颖别致具有创造思维的方案与作品,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对广告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和创新的形象思维能力。

108

2

数码照片艺术处理

了解基础摄影知识;掌握市场上主要处理照片的种类、样式、过程及规范;掌握数字影像基础知识及设备使用能快速实现对数码照片各种要求的处理。

36

3

图形图像处理

软件基础

与应用

了解图像处理基础知识;掌握 Photoshop 的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掌握图层、通道、滤镜、动作、文字的应用;会综合运用知识与软件操作技能完成产品的制作(如海报、展板)。

144

4

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

讲述平面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和设计平面图形、标志以及广告、宣传品设计的能力,同时也是印前图像处理的重要课程。同学Photoshop\CoreDRAW二个平面设计软件,具体的讲述平面设计的方法、理论和操作技巧。提升学生平面创意技巧,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图形制作软件、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平面设计与制作,能够灵活掌握计算机平面设计与制作技术。

72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单位:周

学年

学期

教学

德育活动(含军训)

复习考试

实习

假 期

合 计

第一学期

17

1

2

0

6

26

第二学期

18

2

0

6

26

第三学期

18

2

0

6

26

第四学期

18

2

0

6

26

第五学期

18

2

0

6

26

第六学期

18

2

0

6

26

合计

107

1

12

0

36

156

(二)课时分配比例

单位:节

课程类别

课时数

占总课比例(%)

其中选修课时数

占总课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程(含必修、选修)

1740

58.08

360

12.02

专业技能课程(含必修、选修)

1256

41.88

顶岗实习

0

0

总 课 时

2996

100

(三)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评 价

方 式

教学时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总学时数

理论教学

实验实训


考试

E

考查

T


17/1

18

18

18

18

18


公共基础课程

010301060101

职业生涯

T

34

34

2


010301060102

职业道德与法律

T

36

36

2


010301060103

经济政治与社会

T

36

36

2


010301060104

哲学与人生

T

36

36

2


010301060105

语文

E

356

356

4

4

2

2

4

4


010301060106

历史

T

70

70

2

2


010301060107

数学

E

356

356

4

4

2

2

4

4


010301060108

英语

356

356

4

4

2

2

4

4


010301060109

信息技术

E

104

4

100

4

2


010301060110

体育

E

214

12

202

2

2

2

2

2

2


010301060111

艺术

T

36

36

2


010301060113

化学

T

54

48

6

3


010301060114

中华传统文化

T

18

12

6

1


010301060115

劳动教育

T

17

2

15

1


010301060116

职业素养

T

17

10

7

1


小    计

1740

1404

336

24

20

16

10

14

14


专业技能课

(核心课)

010301060201

绘画基础

E

500

20

480

4

4

4

4

6

6


010301060202

构成基础

E

72

18

54

4


010301060203

材料基础

E

144

144

4

4


010301060204

图形创意

T

72

18

54

4


010301060205

3D打印技术

T

108

18

90

6


小    计

896

218

678

4

8

8

8

10

12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评价方式

教学时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方 式

总学时数

理论教学

实验实训

考试

E

考查

T

17/1

18

18

18

18

18

专业技能课程

(方向课、含选修)

010301060301

广告创意与制作

T

108

30

78

2

4

010301060302

数码照片艺术处理

T

36

4

32

2

010301060305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基础与应用

T

144

8

136

4

4

010301060306

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

T

72

8

64

4

小    计

360

50

310

4

10

4

2

综合实训

小    计

实习

小    计

每学期开设课程数

10

9

12

10

7

7

每周总课时数

28

28

28

28

28

28

总   课   时  数

2996

1672

1324

476

504

504

504

504

504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专业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且专业对口。

2.专业教师需每年参加企业实践1个月以上。

3.专业教师应参加国家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与专业培训,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能按教学要求搜集并筛选教学资料,开发考核评价工具。

(二)教学设施

1.  校内实训基地

表8-1 校内实训基地

序号

名称

面积(m2

设施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等)

主要实践内容

1

设计实训室

60

计算机

41

设计、创意、编辑影音

图文制作类设备(绘图仪、复印机、装订机、切纸机、覆膜机等)

6

设计软件

40

2

摄影摄像实训室

60

数码相机

10

摄影、摄像、洗像

数码摄像机

10

灯光、背景布、静物台

1

数码照片洗印设备

1

投影仪

1

演示用计算机

1

3

3D打印实训室

200

桌面型3D 打印机

5

3D打印设计、加工

人体扫描仪、桌面扫描仪

各1

计算机

41

软件

40

4

绘图室

120

画板

50

素描、色彩设计

石膏静物等

20

画架

50

2.  校外实训基地

表8-2 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名称

主要实训内容

1

永安机械小镇

3D打印设计输出、逆向工程

2

沈阳三迪度维科技有限公司

3D打印设计输出、逆向工程

3

超凡蓝工厂

排版、打印输出、图文装订、裁切

4

沈阳乾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VI设计、广告设计

5

沈阳市昌达印刷有限公司

包装设计、书籍装帧、排版、制版、印刷、装订

6

沈阳云极装饰有限公司

客户洽谈、现场勘测、设计制图、施工

7

沈阳嘉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客户洽谈、现场勘测、设计制图、施工

(三)教学资源

表8-3 教材选用

序号

书    名

适用学期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编著者

1

职业生涯规划

1

高教出版社

2013.8

蒋乃平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2

高教出版社

2013.8

朱力宇、张伟

3

经济政治与社会

3

北师大出版社

2011.7

沈越、张可君

4

哲学与人生

4

高教出版社

2013.8

王霁、肖和平

5

语  文

1-6

语文出版社

2013.5

赵大鹏

6

数  学

1-6

语文出版社

2013.5

张景斌

7

英  语

1-6

语文出版社

2013.5

英语教材编写组

8

计算机应用基础

1、2

高教出版社

2014.3

周南岳

9

心理健康

2

高教出版社

2013.8

俞国良

10

体育与健康(北方版)

1-6

高教出版社

2014.7

郑厚成

11

公共艺术(美术篇)

5

高教出版社

2013.8

刘五华

12

化学(通用类)

(修订版)

3

高教出版社

2013.8

刘斌、张龙

13

历史

2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2017.9

王曦川

14

素描技法

1-2

高教出版社

2018.1

王光辉

15

素描静物技法

3-6

高教出版社

2018.1

郑蕾

16

色彩(第3版)

1-2

高教出版社

2018.1

叶小青

17

水粉静物技法

3-6

高教出版社

2018.1

张桂烨

18

速写

6

北师大版

2018.1

孟建军

19

图案基础

5

高教出版社

2016.9

郝大微

20

平面设计基础

6

高教出版社

2016.11

董嫣

21

三大构成

2

高教出版社

2017.8

龙燕

22

材料科学基础

3

上海交大出版社

2010.5

胡赓祥、蔡珣

23

3D打印技术

4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7.8

李博

25

Photoshop CC平面设计与制作

3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8

崔建成

26

边做边学-Photoshop CS6数码艺术照片后期处理教程

4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3

丛艺菲、李权

27

边做边学-广告创意与制作

5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3

糜淑娥、陈惠坤

28

边做边学-Photoshop CS6+CorelDRAW X6综合实训教程

4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6

陈茹、蔡晓霞

29

3ds Max 2016中文版案例教程(第2版)

4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7

何淼 陆天奕 朱丽敏

(四)教学方法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程含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等必修课程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公共基础课依据国家发布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定位,结合专业特点与思政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融入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其中专业核心课5-7门,专业方向课6-8门。专业技能课以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对接职业岗位(群),突出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以及职业资格考核要求。课程内容紧跟企业发展趋势,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特色。

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以“项目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灵活穿插“引导教学”、“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课型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让学生通过“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技能,习得知识。

同时,通过信息化教学实训平台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渠道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五)学习评价

1.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指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评价方案的集合。是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的重要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室、实验室、考试与考查、毕业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中心工作之一。开展教学评价应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采取教学督导及听课小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做好评教、评学工作:一是及时召开学生教学工作座谈会,听取、收集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教学质量、情况汇报;二是通过听课和各教研室教研活动开展评教、评学活动;三是教师开展评学活动,通过座谈会、教师对所授课班级的评价以及记“教室日志”等形式进行。

2.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学生成绩考核主要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的基础理论课堂和技能实训课堂中进行,它主要包括对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考核。考核采用观察记录、实际操作、项目完成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过程性考核(50%)和终结性考核(50%)。其中过程性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的考核(20%)和学习任务检测(30%),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可通过出勤、纪律、课堂表现、作业、团队精神等学校表现来体现。终结性考核主要是通过期末检测(50%)的形式来实施。

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过程性考核的具体考核内容可包括课堂出勤(5%)、课堂纪律(10%)、课堂任务(60%)、课后任务(25%),其中课堂任务的评价内容应该根据学科的不同灵活评价,各分值也可灵活调整。

专业技能课过程性考核内容主要是实训必备知识(20%)、技能操作(60%)、学生专业基本素养(20%)。其中学生专业基本素养包括安全文明操作和实训养成两方面的专业素养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对有无违反安全文明操作规程、有无损坏实训设备、着装是否符合要求、操作完成后器材是否摆放有序、实训台整理是否达到要求、实训室是否干净清洁进行评定,考核结果主要以等级和评语的方式呈现。

评定办法除传统形式,教师充分利用手机APP对学生完成课前任务、课上表现、课后作业等环节及时给予线上评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六)质量管理

1.教学质量管理

本专业加强质量管理,重视过程监控,逐步完善以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参与评价的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以此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为落实培养目标,构建了企业参与以岗位能力和素质为考核要点的人才评价模式,教学质量及评价管理实行一方督导、三级管理,分层把关。

一方督导是指在教学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教学督导处对教学实施进行督导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一级是由校长决策,教务处执行的校级指挥系统。具体制定学年、学期和专项性的教学规划,组织部署教学常规和实训实习等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指导、协调、检查和考核教学和教研工作。

二级是专业系主任负责的中层管理系统。负责落实学校的教学规划,具体制定本组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计划,进行教学研究,推广教学经验,传播教学信息。

三级是由专业带头人负责的基层管理系统,安排落实学校和专业组的教学计划,进行集体备课,解决本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中的问题,具体落实教学目标。

针对“理实一体化”等实践课程学生活动空间大、教师教学方式多、教学周期长等特点,学校重点采取听教师说课、巡查教学现场、听关键单元教学、随机访谈学生、考核学生成绩等方式,由学生、同行教师、督导进行独立测评,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晋级的主要依据。

2.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1)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重要文件。要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指导性方案,由主管教学校长,教务处组织协调各教学系组织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保证增材制造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应按照区域行业社会需求,结合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由专业带头人执笔,专业骨干教师团队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研究制定,由教务处、系会同审议后交校长签署,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执行。

(3)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每年可由系主任及专业带头人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调研进行修订,要保持相对稳定,在执行过程中,一般不能随意改变。特殊情况,由本系提出变动理由,填写变更单,经由教务处、主管校长批准后,方可变动。本系要做好教学计划变动的原始记录,变更单交教务处存档备案。

(4)每年7月份前修改完毕,由教务处、各系会同审议后交校长签署,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执行并上交学校教务处存档。

九、毕业要求

(一)德育评价标准

1.品德方面:为人诚实善良,有吃苦奉献精神,积极进取,言行一致。

2.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法校纪校规,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诚实守信。

3.职业道德:热爱所学专业,有正确的职业理想,注重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

4.文明礼仪: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有礼貌,有一定的礼仪常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穿戴整洁,符合学生身份。

(二)学业评价标准

为了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水平和学习热情,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求,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现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各项技能水平做出下列要求,作好在学校期间的职业规划。

表9-1 毕业要求

毕业专业

(代码)

毕业证书

主要岗位类别

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增材制造技术应用053521

沈阳市教育局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毕业证书

计算机操作员 

3D打印员 

广告设计师 

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

UI设计师

数字成像及后期处理技术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

印前制作员

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操作员

平面设计师

美术设计师

室内设计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