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阳玢子‖商洛小孩的玩具吱喽趣谈

 陕南野山菌文集 2021-06-28

      自从一九五零年代毛泽东主席批示商洛专区每家每户种一升核桃后,商洛人家家户户种核桃核桃也成了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就连小孩的玩具也被大人们和核桃挂上了钩。吱喽就是其中之一。

       商洛老作家田家声在《转雌噜子》一文中,记载了这一玩具的做法:取一枚核桃,将火筷子烧红,给核桃钻几个窟窿眼,再把一个按有木板的丁字竹棍儿从核桃顶端的窟窿眼穿入,直线从下端穿出,偏眼穿了丝线系在竹棍上,一拉哗啦啦转。老田同志写的很生动,不过他把这个玩具的字写成了“雌噜”是别字。“雌噜”是没有意思的,商洛人把高声喊叫,大声说话,训斥人叫“吱喽”。我在《商洛方言拾趣》一文中专门写了吱喽一词。还运用张飞大战长坂坡这一经典战例对“吱喽”进行解读。张飞的声音非常洪亮所以他一“吱喽”把夏侯惇吓的滚下马。

       商洛人把小孩的这个玩具叫做“吱喽”是科学的,因为它转动时发出的声音分贝比较大,聒噪人,所以叫做“吱喽”,这和人大声喊叫有相似的地方,所以叫做吱喽而不是,老田写的“雌噜”,难道吱喽是女性吗?还是雌的?

      商洛方言中发音经常有念转音的现象,不能按照发音写字,要考虑转音,走音甚至“蛮子音”也就是湖南一带下湖人的发音。商洛人的祖辈许多是从两湖(湖南湖北)迁移过来的,所以念转音的较多。“吱喽”一词我在和福建一带人交谈中他们也说。可见“吱喽”一词大概是从南方移民中口口相传过来的。给小孩做玩具也就形象的取名“吱喽”。常常儿化音读作“吱喽儿”,商洛人也把蝉叫做“吱喽”。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经常在村子里的杨树和柳树上逮吱喽,拾吱喽壳卖钱。吱喽壳是一味中药,所以中药铺子都收吱喽壳,我上小学时学费只有1.5元,我和小伙伴们在村里拾一个暑假的吱喽壳就够报名了,也是我们勤工俭学的一大主要经济来源。

      有的女孩眼睛尖,拾吱喽壳卖的钱还能给自己扯布做一件开学穿的花花上衣呢。

     我们那个时候拾吱喽壳不争不抢,你发现这个树上有,我立马就会发现那个树上有,有时还专门等在吱喽叫的欢实的树下等着,他不叫的时候就在树上蜕吱喽壳呢。我们就像等母鸡下蛋一样,一眼一眼的盯着它蜕壳。刚蜕下来的壳拾到手上还热乎乎的呢。一个吱喽壳卖一毛钱,在70年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我们可以买4颗水果糖,或者买一个铅笔刀,买一个大大的红苹果……积沙成丘,我们一个夏季拾吱喽咳能攒十几块哩,这钱属于我们的私房钱,父母不管,够我们兴奋一阵子呢。晚上睡觉压在枕头下,谋划着过年买鞭炮,买麻花,买一只英雄钢笔,心里可美适了……。

 作者简介:丰阳玢子,原名陈斌,陕西山阳人,商洛市某政法机关工作,业余爱好写作。在《延河》《陕西日报》《商洛日报》等报刊媒体发表文章30余万字。由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题写书名的文集《大墙红尘》正拟出版。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 南    东 篱    丹竹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

大 乾 州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新新文学        松风阁语

往事余味         陕西文谭

平台往期作品阅读:

丰阳玢子‖相信你看到的就是你眼中的冠军

丰阳玢子‖贾宝玉如果活在当下,应选商洛静泉山出家

丰阳玢子‖写作是一件危险的事

丰阳玢子‖有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