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第五周过去了。 这一周有喜出望外的瞬间,也有黯然神伤的时刻。 1.管用的“制表法” “马老师,今天金珠长笛课表现特别好,你的'制表法’管用。” 金珠妈妈在群里发了这样一条信息,我赶紧回复,却忘了“制表法”是怎么用在长笛上面的了。 后来和金珠妈妈交流的时候,才想起来,原来是这样。 “马老师,金珠上长笛课特别不好,我今天打她了,我一边打她一边说妈妈打我不对,我还挺难受的。” 有一次讨论我们说到了这个问题,妈妈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责。 我一边劝说妈妈一边在想,可以怎么办? “她是觉得难吗?总是感觉自己做不好?” “嗯,老是不好好吹,老师很辛苦地给我们上课,她还老这样,浪费时间。” 我想起之前有志愿者来的时候,正好是周三,他们有长笛课,我们就让金珠给吹一首。我本以为要费很多口舌才能劝她吹,没想到我们一说,她就很痛快地去拿长笛了,很大方地吹了一曲,那是我第一次听她吹,就给录下来了。我赶紧从手机里找,终于找出来了,我拿给金珠妈妈看,“虽然只有10几秒,但她吹得特别好。”我跟金珠妈妈说。 由此我想到妈妈可以做这样的尝试。 我让妈妈把上课的内容写下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做完一件就画一个“√”。这也是源于妈妈说金珠很喜欢在每天的日程表上每项任务完成后画“√”。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妈妈说几周以来这是第一次上课特别积极,状态特别好,效率也随之高了。 看到孩子的进步和家长的欣喜,我也觉得无比欣慰。 2.习惯成自然 “昨天我买回来早餐,是牛肉饼。我说宝宝把牛肉饼放在桌子上。宝宝就跟着说'牛肉饼’,我都没想到他会说,我还没来得及准备教他,他就自己说出来了。” 哈哈,习惯成自然。我和彧宝宝妈妈说,看到什么就带着他说,牛奶、面包、饼干等等,先从食物着手。妈妈也是很认真地做,彧宝宝的进步很明显。 还有穿衣服的事儿,每天我都发信息询问。有一天妈妈的回复是:我觉得只要我们坚持要求,他应该会穿的。从这几个字来看,妈妈的语气很坚定。第二天我们通话时妈妈的反馈才让我知道为什么语气坚定。妈妈说现在他要是不穿衣服就会自己觉得不好意思。我也由此相信妈妈说的,只要坚持要求,孩子是可以养成习惯的。 养成习惯的不仅是彧宝宝,还有妈妈和姐姐。 “昨天宝儿趁我们都没在,自己拉着米米(他家的狗)的爪子要和他跳舞,这是姐姐看到的,姐姐说得和老师说。” “昨天宝儿把姐姐的书扔到外面去了,姐姐让我跟您反馈一下这个事情。” 我们的讨论已经不是从疑问开始了,而是从这些细节的描述。妈妈说:“宝儿把手机架扔到了米米的窝里,他可能是嫌弃桌子上太乱了,但是我和他说了这个支架的作用之后他昨天一天都没扔。” “他总是扔书是不是不知道书应该放在哪里或者他看不惯姐姐的书桌太多的书?”顺着这个思路,妈妈和姐姐开始了探索,又是一个新的发现,又是一个新的探索。 3.给我一个信号 信号宝宝的信号感还是那么强。 妈妈说信号宝宝每次饭后必须要去卫生间,每次都是爸爸妈妈或者奶奶叫他,他才出来。 我们试图不让他饭后去卫生间。怎么想也觉得有点侵犯人权,使用了一些二选一的方法之后依旧无用。我们又把目标放在了减少去卫生间的时长上。 让妈妈观察信号宝宝去一次卫生间,如果不叫他的话,多久他才出来。妈妈显得有些犹豫,我知道妈妈担心时间太长,五十分钟、六十分钟都有可能。我随即加了一句:如果三十分钟之后还不自己出来就叫他。 妈妈试了几次,多是三十分钟之后被叫出来的,有一次二十几分钟了自己出来。 “您每次给他计时,10分钟,如果10分钟不出来,就叫他,之前不要叫他,他去卫生间之前告诉他10分钟,闹钟一响你就得出来。如果没有叫他他就出来了,一定要表扬他速度很快。”他一天去几次卫生间,我就问几次,妈妈反馈还不错,有时候需要叫,有时候不到10分钟就出来了。 这个信号在慢慢地发挥作用。 这些是让我喜出望外的,而孩子们没有进步的时候,我也会黯然神伤。 遥遥爷爷说遥遥没有进步。 一句话否定了我们之前做的所有事情。我觉得憋屈,很久都转不过弯儿来。 一边觉得憋屈,一边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一,家长的原因。 如果我什么都没做,孩子没有进步,我认了。 每天询问有无需求,家长不说。 每天给出的建议,家长不做。 如果太难,爷爷奶奶精力有限我可以理解,但是我让家长做的就是在我们互动完给孩子一点食物奖励,家长答应的好好的,结果没按照做。 然后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心理焦虑。 目前这个阶段,家长是否采取行动,采取多少行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发展。 原因二:老师的问题。 从一开始我们的指导策略就是——家长说出疑问,我们来解决。 之前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一开始,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和我们一起做,是看到我们解决的问题并不局限在孩子的学习上时,家长们才陆陆续续开始提出关于孩子的语言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这也强化了我不再主动去关注家长可能存在的疑问。 但这件事情发生后,我开始反思,有的家长知道自己的困惑,有的家长不知道,有的家长愿意和别人讨论,有的家长不愿意。 就像我们对于口语能力比较差的自闭症孩子一样,不能总等着他们说出自己的需求,要去探知他们的需求。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我们和家长开诚布公地聊了聊,探究家长目前最忧虑的是什么,在不断地追问中,我们知道了遥遥家里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爷爷说孩子不认识爷爷奶奶了。 我给爷爷分析原因,并给出实施策略。今天已经试了一天,爷爷发来了视频,他们真的很认真在练。我想“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也会用在遥遥爷爷奶奶身上的! 希望下周的《奔跑的蜗牛0329》我可以讲一讲遥遥进步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