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细微处看到教育的意义

 老开的咖啡屋 2021-06-28

果然,需要适应。

他没有打头,没有撞头,连往我怀里扎的次数都少了。

所以,对上次他行为异常的判断是对的——他只是不适应我们要做的事情。

循序渐进,不仅是知识上的,也包括帮助孩子适应社会。

有两个小惊喜分享。

1.

我给他设置倒计时,每个活动之前有五分钟的时间,允许他做自己的事情,这五分钟他做什么,我都不会管。他开始坐在椅子上不动,我就让他出去,走,随意干什么,拍手,笑,我都不说他。五分钟结束的时候,他就要坐到椅子上。

第二个五分钟的时候。

他说:“五分钟结束了。”

我对这句话的解读是:他想知道五分钟是否结束了吗?

于是我说:“你是想问我五分钟结束了吗,那你说五分钟结束了吗?”

他重复:“五分钟结束了吗?”在最后一个“吗”字的时候,我特别大声地和他一起说。然后又让他重复了两次,每次我都拿出计时器让他看,时间还剩下多少。

觉得惊喜,是因为他在意这五分钟的时间,他在适应我的规则。他能否在下次就问出“五分钟时间到了吗?”我不在意,我在意的是他在关注五分钟的倒计时。

2.

每次活动开始的时候,也就是计时器想起来的时候,我都要提醒他坐好,我们要做下一个活动了。但是第三个五分钟结束的时候,他的反应让我很欣喜。

那个五分钟,他没有离开座位。而是一会儿躺下,一会儿拉着我的手,一会儿扎到我的怀里,一会儿碰桌子上的卡片和书。我都没有理会。

但五分钟结束的时候,他正躺着,我准备提醒他的时候,他自己坐起来了,眼睛盯着我的书,没有再乱动。

嗯,他已经熟悉了“五分钟”的规则。

我狠狠地表扬了他!

有两个发现分享。

1.

擦桌子的时候,他的眼睛透过窗子看向外面,我就停下来,也不提醒他看手上的动作,我发现,我一停下来,他最多三秒就会把头转向我,趁着这个注意力,我让他看着手上的动作擦桌子。一会儿他的眼神又飘走了,我再重复这个操作,让他的注意力在我这里,我再说,我再做。

2.

两次,他的反应有很大的不同。

我发现,并不是我们用了特定的方法让他坐在座位上,让他听我说,让他看我做。而是我们的关系。

我和阿姨说,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因为她的某个方法而做事情,与她的态度和言语的关系并不大,反而是他们之间的关系,让他遵从于阿姨的指令,没有威胁,没有恐惧,他可以安心地跟随。

就像他跟我一起读卡片,看绘本,擦桌子一样。

我在想,他们的世界里是不是有很多个小盒子,把我们放在了每一个小盒子里,包括我们的言行,也包括他们的应对。看到我们,也就是一个信号,他们就提取出这个小盒子里的东西。但如果信号是新的,他们就提取不出来,就会很紧张,不知道如何应对。

其实,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记忆盒子,只不过我们的盒子里储存的东西是相通的,这个盒子里的东西不够用,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去别的盒子里寻找。

他们或许缺少的是到其他盒子里找内容的灵活性和经验。

阿姨说,他不知道画√的概念。有一次阿姨给他设置好了,今天要做什么任务,做完任务后给他画√,一会儿就发现,他把所有√都画上了。

于是我们商议,每天都重复做一件事情,让他理解画√的概念。

很期待他的变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