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方物流选择的4个常见误区

 采购与供应链 2021-06-29

供应商管理是指对供应商的开发、评估、筛选、绩效以及关系管理等综合性工作,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资源是企业战略资源,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管理也是企业供应链战略的重要内容。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都热衷于庞大的供应商数量,但其最终效果却是物流成本的长期居高不下,这又是为什么呢?

经过调研发现,其背后的逻辑惊人的相似:如果企业能够同时在多家供应商中进行选择,就能够保证供应的连续性,还能在供应商的相互竞争中获得价格好处。此时,企业甚至可以通过分配物流资源,对供应商加以控制。

然而,这种做法完全忽略企业战略竞争需求的长期利益,纯粹基于当前需求进行买卖的方式,只顾及了眼前利益,自然谈不上整体成本规划与策略布局,更不谈上下游供应逻辑设计与交易流程优化,最终使得供应链失去价值整合力。

正是因此,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管理中,我们必须重视供应商关系管理(SRM),从单纯的物流管理中挣脱出来,尝试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持长久、紧密的伙伴关系,共同开拓市场,提升供应链价值。

在维系供应商关系时,企业必然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而成本的支出就必然需要带来效益。——这是所有企业的共识。但对于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却容易陷入各种误区,而无法实现有效管理,也就难以实现供应商关系管理应有的效用。

第三位物流供应商关系管理涉及各个方面,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对于企业运营而言,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并不弱于客户关系管理、经销商关系管理或公共关系管理。而在明确了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意义之后,在实操层面,企业也需要避免一些误解:

误区一:供应商关系管理只是物流部门的事

国内很多企业对供应商关系管理都有这样的误解:“这只是物流部门的事情。”但事实上,如果没有其他部门的需求汇总和业务协助,供应商关系管理也就难以有序进行,比如生产部门对交期的需求、研发部门与创新供应商的对接、售后服务等部门的信息反馈。

误区二:一刀切的供应商关系管理方法

供应商管理必须切合实际,无论是绩效管理,还是关系管理都是如此。虽然供应商减少或优胜劣汰是绩效管理必要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遇到问题就一刀切。这样做尽管简化了关系管理,但却容易在实际中造成适得其反。

例如,供应商因为不可抗力或初次产生问题,并且愿意积极主动进行协调,愿意配合企业给予赔偿,而企业如果此时一味实施超额惩罚,乃至解除合作关系,则容易对企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损害其他供应商的合作意愿。

供应商关系管理应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非死板生硬地“按章办事”,这样的管理方法,也难以与优秀供应商建立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

误区三:压缩供应商利润就是为企业谋利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趋激烈,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数产品的成本价格已经几近透明,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悉供应商的生产成本。这也使得不少企业得以据此不断压缩供应商利润,以此降低自身成本,有的甚至凭借各种手段,将供应商利润压缩至负数。在供应商处于弱势地位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供应商也因此苦不堪言。

正是在这样的误解下,企业与供应商都很容易陷入对立关系。在物流与供应商关系中,双方都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此不惜牺牲对方利益。

在这一关系下,企业将风险管理局限于价格、质量、数量、交期等基本元素,一旦供应商违约,则要求赔偿,甚至逼迫对方签订严苛的条款;反之,供应商的一切行为也都“按章办事”,合同约定以外的服务一律不提供,即使出现潜在风险,也不愿主动沟通。

当企业不惜压缩供应商利润为自己谋利时,就很容易形成对立关系,最终也必然出现各种问题,而在缺乏供应商配合的情况下,企业的最终成本其实不降反增。

误区四:只需维持基本的合作关系即可

很多企业将第三方供应商管理比作菜场买菜:“买哪家都是买,能买到就行了,何必管那么多?”这些企业只是将供应商看作货源,因此,也只愿意与其维持一种松散型的合作关系。

所谓松散型关系,指的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合作的次数不多、数量不大,或没有建立更紧密关系的需要。

在这一关系下,供需双方均将业务看作暂时的,二者关系也只到协议约定为止。此时,企业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却希望供应商在未来随时可用;但供应商却会保留信息,只在需要时提供,不会给予充分的预警信息。

松散型关系虽然能够形成一定的合作关系,但一切以协议为准的合作机制,也使得企业难以获得协议之外的收益,采购战略的达成也将因此受限。

其实,第三方物流也是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重要一环,因此,企业同样应当将第三方物流看作战略合作伙伴,在协同共进中实现双赢。

基于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可以与第三方物流深入探讨精益物流的改进方向,增强双方的协同能力,进而提升双方乃至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管理第三方物流时,有两个底线必须强调:

底线一:物料安全。第三方物流必须确保物料安全,也即物料按质、按量地送达目的地,避免物料在第三方物流过程中出现损耗。

底线二:服务稳定。第三方物流必须保证服务稳定,确保在任何时期都能按约提供物流服务,尤其要规避高峰期调度失序的情况。

因此,在管理第三方物流时,企业可以引入绩效管理等各种管理方法,根据第三方物流关键指标和企业需求,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提升改进,以符合供应链发展需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