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漳州三宝”

 二闲居 2021-06-30

图片

水仙花、八宝印泥、片仔癀被公认为“漳州三宝”。认识漳州,许多人或许会先从了解“漳州三宝”开始。久而久之,它们也就成了漳州的物产名片,就像烤鸭之于北京,梨膏糖之于上海……一个有鲜明地域性特产的城市的幸运的,如同一株长得个性的树,在茂盛葳蕤植物园中容易被人惊喜地一眼认出。

图片

先说水仙花吧,区别于崇明水仙,漳州水仙花则以其球大、形美、花多见长。素有“天下水仙数漳州”的称誉。因为每年的中央台春节晚会演播现场,除了明星、笑声,总能看到漳州水仙娉婷袅娜入镜来。水仙花成了当仁不让的漳州市花,同时也是福建省省花,更入选中国十大名花。漳州人对水仙花的喜爱是和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庆日——春节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水培后大约近一个月就花开绽放,所以每年春节前,家中长辈总是掐着手指数着该雕刻水仙花球的日子,讲究花开富贵的闽南人对这点是极为重视的,如果“围炉”前第一片花瓣的如期舒展灿开,这定是节日里百谈不厌的话题,更是一年愿景的美好征兆。为讨吉祥,通常女主人还会剪两段红纸对称圈住水仙花叶。为了让水仙柔软身段更尽情展现,漳州花匠们独具了一门功夫——水仙花雕刻技艺,一颗花球在雕刻师手里可以变幻出孔雀、公鸡、大象或人物等惟妙惟肖的造型 ,再加上几粒备添妙趣玲珑的石子……

漳州人还把水仙花的题材融入了美术作品与城市雕塑中。漳州本地知名画家伉俪林俊龙、李淑华夫妇还创作了《水仙花的故事》、《凌波仙子》系列作品,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漳州五中美术老师杨波涛创作的城市组雕“凌波仙子”,被漳州市民直白地称为“四仙女”,这组雕塑作品以九龙戏珠大圆球为中心四位凌波仙子翩翩起舞,四仙女形态各异,或梳妆打扮、或倒弹琵琶、或仙女戏水、或割爱吐珠。从四仙女入住城市中心后,其地标意义甚至超越作品本身,水仙姑娘“四仙女”的形象进驻了漳州人的心坎里。此后因城市发展及市政改造,“四仙女”被移出城市交通核心区,但心仪于“花”的漳州市民常还念及“花姑娘”们,时有政协委员提议让“花姑娘”回家。为响应民意,市政部门又按原比例重塑了群雕,“四仙女”又回到它的“出生地”。

图片

八宝印泥的诞生有些“尴尬”,似如应验那句“无意插柳柳成荫”。它的创始人魏长安旧时在漳州城内经营着一家生意还算兴隆的“源丰药庄”。这是一家创制于清康熙十一年古城老店,而这家老店的主打产品原叫“八宝药膏”,专治刀伤、灼伤、疯犬咬伤。魏氏平素闲来喜好丹青,一次兴起,在刚完成的画作上用红色的药膏钤印,一钤便着色鲜艳非凡。灵机一动的魏长安便在制作药膏的基础上,研制了副产品——“八宝印泥”,顺带还克服了历代因以蜜敷朱盖章易脱落不耐藏的缺陷。用膏药钤印,这药味扑鼻的文房雅物恐怕多少也会让文人画士多了一层惊艳的联想。于是文人墨客惊呼为宝,源丰药庄生意顿时兴隆起来,只是专程赶来的顾主多是为了那盒能钤印的药膏。在讲究传承有序与血脉正统的旧时,这让魏长安在药业同行里多少有些难堪,这或许也是他后来专营八宝印泥,并改其店号易帜为“魏丽华斋”的主要原因吧。

图片

鼎盛时八宝印泥还曾被作为贡品。民国时期,有段时间不仅是军阀群起,连漳州印泥生产也是群雄各居。除“魏丽华斋”继续生产“八宝印泥”外,就连刚崭露头角的美术教师黄稷堂也配料秘制了“八宝印泥”。来漳弘法并稍作停留的弘一法师不仅留作自用,还对这个“慧庐”标的八宝印泥赞不绝口,并亲撰:“莹润、精妙”以资鼓励。此外还有“洛阳楼”、“藏晴阁”、“南升斋”、“乙庐”、“宝芳斋”、“丽星斋”、“图华斋”、“国华斋”、“成文斋”、“南阳银珠行”等数十家生产。为了协调这种混乱的销售局势,1935年,漳州成立印泥业同业公会,由“丽华斋”经理王钦明任主席委员,“图华斋”铺东张宜钦和“慧庐”号东黄稷堂任常务委员。统一使用“八宝印泥”这一品名,也规范了销售秩序,从此漳州八宝印泥行业走上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

如今漳州八宝印泥厂的厂长杨锡伟在八宝印泥的传统配方上,对主要原材料的配制进行了保密性微调,并根据天气温度、湿度的变化,调整熬油的工艺,彻底解决了印泥的固化、渗化难题。

图片

对于八宝印泥厂家而言,其实手中还握有另一“宝”。从1917年孙中山先生为八宝印泥留下“品重珍珠”的墨宝开始,一大批中国顶级书画名人、政治人物相后为八宝印泥挥毫泼墨、不吝赞辞。如刘海粟先生留下“漳州八宝印泥”的墨宝,方毅同志三次来厂并题词“八宝生辉”,彭冲同志还为该厂题写厂名。李可染、尹瘦石、秦岭云、王還举、沈鹏等太多的名家为厂家留下百余幅珍贵字画。如今这些名人字画时现展厅,并在前不久刚被结集成册。

图片

从清代开始,漳州城内便陆续出现了多家手握秘方的著名老字号药店。如生产乌鸡白凤丸的“同善堂”。而台湾路上的老字号店铺“天益寿药店”里的“天益寿米粉”,几乎是当年全城幼婴的“唯一”指定辅助食品。而古城内的馨苑茶庄对外虽称主营茶叶,但却兼卖专治跌打损伤、消炎止痛,一片即可退“癀”的药片。“癀”字这个本为牲畜之疫造的字,但在漳州方言就这样把一切炎症统用一“癀”盖之。又因只需一片即可消炎退癀,便被简便称为片仔癀。

据说片仔癀是原为明朝宫廷所用,后宫内御医或因战乱或不满朝廷专制,隐姓埋名在漳东郊璞山岩寺为僧。当时寺僧多多有练武习拳, ,舞刀弄枪难免伤及身骨,这位出身御医的寺僧按宫廷秘方,采用上等香、天然牛黄、田七、蛇胆等名贵中药炼制而成,因其专治跌打损伤、消炎止痛效果显著而声名远扬。最后一位继承药方的僧人叫释延侯,因与馨苑茶庄老板李珠的业务往来,一来二去并渐生感情,后来干脆还俗并娶李氏为妻。如果说“八宝印泥”让源丰药店出局药铺行当,而馨苑茶庄则是凭“片”让它跨界成功。

1956年馨苑茶庄与同善堂、天益寿等8家药店,组建公私合营同善堂联合制药厂,后又改名为公私合营漳州制药厂。合并后的制药厂掌握了片仔癀的处方和生产工艺, 片仔癀逐渐成为该厂主打产品。着手改变制作工艺和包装式样,把切片袋装改为整粒盒装。如今的“片仔癀”不仅是中国的驰名商标,更成了漳州这座千年古城的战略品牌。对于“片仔癀”药粒,越来越多的人们赋于了它更多的信任与希望。

苦心经营了两百多年善堂,它的拳头产品是乌鸡白凤丸,白绒乌鸡是制作乌鸡白凤丸的必备原料,但不是整只鸡入药,而是把鸡宰杀清洗干净后,切去“五尖”,即鸡头连同鸡脖子、鸡翅膀、鸡脚连同内脏去除,只取精华部分乌鸡经与中药材几十道工序反复舂、碾、筛成粉末,最后用熬成粘稠状蜂蜜把“粉末”包起来装入蜡壳,才做成乌鸡白凤丸。当然或许是由于炮制工艺繁复或其它原因,合营后的漳州制药厂后来竟停产“乌鸡白凤丸”了,这不能不说是感喟成绩之余的一种遗憾。

拥有了,那就该热烈地拥有;逝去的,我们也权靠记忆去珍存。一个城市如是,一个人亦当如是!(本文原载于《福建乡土》,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蔡刚华,作家,文化公众号《悦色书声》创办人,曾出版文集《寻找牧羊女》、《漳州古街》、《漳州印记》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