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起了荨麻疹,快按摩这些穴位!(附:药方)

 儿推论坛 2021-06-30

夏天气温炎热,自然之气升浮,体内的阳气也开始升浮于肌肤,导致孩子多汗、多湿疹、多皮肤过敏。特别是得荨麻疹的孩子多起了。

下面丞林为大家聊一聊小儿常见的皮肤病——荨麻疹。

荨麻疹是个西医名词,类似于中医所载的“风疹块”,“游风”,“隐疹”

《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要诀》云: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邪风多中表虚之人。

由此可见,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风邪浸淫,郁于肌肤,病变多在表,但由于现在饮食过于肥甘,体内积热熏蒸于肌肤的患儿也比较多见。

症状如下:

1、突然发生,大小不等的皮丘疹,水肿,色白,界限清楚

2、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

3、部分患儿伴有腹痛腹泻,发热,过节痛,严重者呼吸困难或窒息

4、皮疹3个月以上不愈或反复发作称之为慢性隐疹

既然本病发于肌肤,所以与肺最为相关,因为中医认为肺主皮毛,主治节,通条水道。

但亦和脾胃有很大关系,因为脾主运化,脾胃不好的孩子,久而久之肺气不固,容易外感或者感受风邪。

如果在春天就多外感风寒,感冒流涕,如果在夏天就多发皮肤病比如湿疹、荨麻疹等。


 

本病的基本治则:疏风、解表、透达、固护脾胃。

基础方:

顺外八卦、二扇门、小天心、一窝风、清天河、关三腑一、分阴阳、清肺平肝,清补脾、搓小横纹,体穴可以加:正捏脊、拿肩井、搓擦膈俞(早晨),

兼有内热者,加清大小肠、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迁延日久,兼有五心烦热、舌红苔少等阴虚血虚之证者加揉二马、血海、三阴交。

方义:

顺外八卦可以顺风解表、二扇门透汗解表,小天心、一窝风为解表重要术对,清天河可以温阳解表,又可以兼有清心经之热的作用。

三关六腑、分手阴阳可以平衡阴阳,行气血

清肺平肝为主穴,清肺可以解表,平肝可以疏风,但对于反复发作的患儿建议用清补肺经。

以清补脾和搓小横纹来结尾主要是化湿、固护脾胃,增强抵抗力。

【饮食护理】

1、饮食有节,忌食辛辣、鱼虾等

2、多吃平行或应季水果、绿豆、冬瓜等

3、保持心情舒畅,增强体质


荨麻疹的用药
 

一、风寒束表证。

症见:风团色白,遇寒加重,得暖则减;寒热交作,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止痒。

方药推荐:麻桂各半汤。恶寒怕冷者,加炙黄芪、炒白术、防风。

麻桂各半汤:桂枝9克,甘草4.5克,杏仁15克,麻黄4.5克,白芍4.5克,生姜2片,大枣4枚(掰开),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二、风热犯表证。

症见: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得冷则减;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止痒

推荐方药:消风散。风团鲜红灼热者,加牡丹皮、赤芍;口渴者,加玄参、天花粉;瘙痒剧烈者,加刺蒺藜、珍珠母。

消风散: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6克,甘草、木通各3克,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三、胃肠湿热证。

症见:风团片大、色红、瘙痒剧烈;发疹的同时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推荐方药:防风通圣散。大便稀去大黄,加薏苡仁;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茯苓、竹茹。

防风通圣散: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
6克,生石膏、黄芩、桔梗各12克,滑石20克,甘草10克,荆芥、白术、栀子各3克。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四、血虚风燥证。

症见: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推荐方药:当归饮子。心烦失眠者,加炒枣仁、夜交藤;瘙痒较甚者,加白鲜皮。

当归饮子: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白蒺藜、防风、荆芥穗各9克,何首乌、黄芪各6克,炙甘草3克,生姜5片。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用药节选:《中医外科杂志》

本文为原创,穴位处方以张席珍流派小儿推拿配穴思路,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各位同道带来启发,能帮助更多妈妈,请多多转发,谢谢!

欢迎加入论坛“儿推学习交流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