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姓趣事典故——程姓

 闫乾易 2021-06-30

家谱传记




一、程门立雪

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乎!”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隋朝末年,政治腐败,天下大乱。有一个强盗名叫尤俊达,他想抢夺隋炀帝的皇杠,就在全国物色胆略过人、武艺高强的人做助手。最后,他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名叫程咬金。

当时程咬金家很穷,老母亲体弱多病,全家全靠他在市场上卖竹筢子维持生活。尤俊达把程母接到自己的庄园里奉养,和程咬金两个人抢劫皇杠,结果满载而归。

隋炀帝的皇杠有三次都是在押运途中被他们抢劫而光。不管押运皇杠的官兵有多少人、本领有多么高强,都被从半路上杀出来的程咬金用斧头杀的大败而去。程咬金因为帮助尤俊达抢劫了许多皇杠,从此威名大震。

三、祝融氏后人故事

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程氏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曾经出任火官“祝融氏”的重黎,是最为道地的黄帝子孙。

关于程氏的来源,有关古籍的记载很多,包括《姓纂》所记载的:“颛顼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其后也”;《万姓统谱》所说的:“程伯休父入为大司马,封于程,后遂为氏,与司马氏同,望出广平、安定”;以及《广韵》上所记述的:“商封重黎之后于程,因以为氏”等等。

综合以上的文述,程氏的先祖应该是“祝融氏”重黎的后代子孙。由于在商朝时有一位程伯休父在朝廷上贵为大司马,并且被封食采于一个叫作程的地方而得姓。依此推算,程氏之得姓,大约已经有了4000年的历史,真可以说是一个既古老又光辉的大家族。

另外,根据《左传》的杜注,在春秋时代的晋国,除了上述源自重黎的程氏之外,还出现了第二支以程为姓的家族,那就是荀氏后裔改以程为姓。《左传》的那段注解是这样说的:“晋荀氏支子食采于程,以邑为氏。

春秋时代晋国的荀氏,是一个著名而尊贵的家族,世代都很显达。依照《姓纂》的记载,荀氏是“周文王第十七子郇侯之后以国为氏”,其后并分为旬氏、程氏、知氏、辅氏。换言之,出现于春秋时代的第二支程氏,应该也是周文王的后裔,而周文王则是黄帝的姬姓子孙,因此两支程氏的得姓尽管有先后之别,但认真的追溯起来,实际上根本都是一父所生,仅仅是殊途而同归罢了。

程氏老早便称盛于北方,还可以从历史上找到许多具体的证据,其中,最为明显的可以说莫过于秦始皇时创造隶书的程邈的现身说法。因为,这位对精美奥妙的中国文字有不朽贡献的历史人物,正是当时的下杜人,也就是现在陕西省长安县人。程邈的创造隶书,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之大,已经是有目共睹的。根据史载,当初他并没有十分响亮的地位和名气,仅仅是一名小小的县吏而已,而且,不久之后还因得罪人而被关在云阳的牢狱里,没想到漫漫无期的铁窗岁月,却给他带来了傲视人寰的辉煌成就。他以10年时间构思,把大小篆蜕变而成隶书3000字。当时不但在秦始皇的激赏之下被赦出狱,还被封为御史的高官,而且使得中国文字自此定型,丰功伟迹堪称与日月同光。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服务电话:010—68920114       8841 5586

参观咨询: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海淀图书城)25号楼家谱传记文化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