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医生爱丽丝米勒说:要想彻底消灭邪恶,就必须从每一个婴儿一出生时开始,因为只有一开始就能体验过爱和尊重的生命,才知道如何去尊重其他生命,也才不会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满足自己。 一般来说,正常的自恋是一种防卫现象,它是保持自我,不受勤劳的本能,所以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自恋倾向。不过,正常的自恋并不是抱着固有的自我不放,而是能够不断的突破自我的界限,获得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但恶性的自恋则与之相反,他不愿意放弃固有的自我,宁愿牺牲孩子也不愿意改变自己。 如果一个家长过度自恋,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为了维持病态的自我,就会去控制干涉批判自己的孩子,他不会把孩子看成独立的。正常的家长关心孩子,给予孩子的爱,是为了孩子能够独立成长。病态的爱一定是希望孩子依赖自己,我们会看到很多孩子考上大学。如果一个家长哭几次想孩子是正常的,如果一个家长半年到一年还那样的哭泣。那么在妈妈的心中,他是不希望孩子走的。所以控制的妈妈也变成了依赖的妈妈,你不能抛下我,这是软弱妈妈的另一个表现。 一、过度保护就会让孩子失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干涉容易放手难 关心保护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和职责,可是如果过度保护孩子,那么对孩子就不是爱,而是害。过度保护,包括衣食住行,所有的问题父母都包办了。更可怕的是父母把孩子的思想都包办了,你就应该做一个道德的高尚的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信心的人,一个乐观热情的人,一个宽容大方的人。 那么他就根本不能表达自己本能的部分,根本就形成不了自我,形成自我的人一定是有弹性的。他既可以坚强,也可以脆弱。该有责任感的时候需要承担,该退缩的时候就需要退缩。可以表现出自己的信心,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恐慌。既能表达积极向上,也允许自己消极颓废。既可以让自己宽容大方,也可以让自己表现斤斤计较,小气。否则任何一个方面的自己都是僵化的,这种思想在孩子高中大学和同学处事上就会出问题。 因为对过度保护孩子的家长来说,所有的东西我们都包了,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好。家长会和老师搞好关系,所有的路都给孩子铺好。可是孩子根本没有学会和别人互动,遇到问题自己不会处理,就会习惯性求助于自己的妈妈。当有一天妈妈不在身边,自己上大学的时候。这个时候问题就会爆发出来,她发现自己融入不了别人的圈子,自己除了学习之外没有别的爱好。更可怕的是自己习惯性听从父母的,自己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遇到事情不敢判断,总会纠结,总是害怕自己做错了。 二、一切都是你的错,父母永远是对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咨询中遇到一个抑郁症患者,是个高三女孩,妈妈是个老师,孩子一岁的时候就和爸爸离婚了,女孩儿一直和妈妈在一起。女孩儿非常弱小,咨询中一面说,一面流泪。实际上,妈妈根本不允许她有自己的思想,不允许她是一个活灵活现的人。她只能变成妈妈的一个玩偶,思想必须和妈妈一致,稍有不一致,就会得到严厉的批判。 心理学家说一个神经症患者根本没有爱的能力,所以,一个神经症患者如果有孩子,她根本不会给孩子爱,因为她自己总是擅长于伪装,隐藏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的一定是虚情假意的爱。伪装自己有爱心有责任感,是一个关心孩子的好父母。可实际情况就不是这样,咨询结束,妈妈进入咨询室看到孩子面前有一堆擦眼泪的卫生纸。妈妈当时就愤怒了,谁对你咋滴了,看你哭这样。 然后妈妈当着我的面,贬低孩子多么不好,考上的学校多么不好,学生们都谈恋爱。但是自己不担心自己的女儿,因为自己的女人即使想谈恋爱也没人喜欢。然后夸夸自己这些年多么努力,多么优秀,自己带孩子多么不易,最后走的时候和孩子说,别说我没领你看心理咨询师。这回我领你来了,再有啥问题就怨不着我了。所以这样的妈妈根本不是来解决问题的,而是来推卸责任的。所有的犯错都是你的,我根本没有错。 三、讲道理的妈妈实际上是不会变通的妈妈,她会忽略孩子的感受,总是要保存自己完美的形象。 当孩子出现问题,我建议父母做心理咨询时,很多父母会反复推诿,我想让孩子爸爸一起来做。我现在非常忙,没有时间。我现在也知道我自己有问题,我一直在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现在主要是孩子的问题,老师的建议我心领了。还有一种家长更是建议不要让我家孩子释放情绪,上次有个咨询师让我家孩子释放去。 我家孩子回来心情就不好,甚至对我也不满意。我们原来关系和谐,咨询完关系变不好了,这是你们咨询师要注意的。多给我孩子讲点儿正能量,不让我家孩子有那么多的负能量。让我家孩子乐起来,有吃有喝,为啥每天愁眉苦脸,我们这么辛苦,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很多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见识过很多狠心的父母,而这些父母大多数都是伪装出充满爱的样子。 有的父母总是给孩子贴上不同的标签,老师,我家孩子有没有精神分裂,有没有双向情感障碍,是不是抑郁症,有没有人格障碍,偏执人格,边缘性人格,或者反社会人格。我看我家孩子像这个病,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把孩子当替罪羊。因为把孩子定个人格问题,自己就不用承担责任了。 咨询中遇到一个这样的妈妈,当孩子咨询几次之后,孩子的问题解决了。然后我和妈妈说孩子根本没问题,那是孩子的特质。孩子非常聪明,有深度高智商,所以他才没朋友,因为他会看到所有人的肤浅和无聊,当然别人也不会理解他。如果从现在开始,你改变自己,不再把孩子贴成问题标签,不再去改变孩子,而去尊重他的不同和不一样,你看看孩子会不会有变化。 当妈妈咨询几次之后,妈妈就看到孩子变化了。这个孩子能够关心妈妈,也能够跟妈妈交流了。所以问题不在于孩子,如果我们父母总带着有色眼镜去批评他,去干涉他,去纠正他,那么母子关系就会越走越远,就会越来越隔阂。因为孩子觉得父母都不理解我,更不要指望别人理解我了。当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不同,用欣赏和允许的眼光看待孩子,同样的孩子,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和改变,不要认为当父母之后我们就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了。我们需要一直学习,我们才能改变。否则我们抱着教条的知识,从书本上偷来的知识,那些都不是知识。你经历到的你能悟透的,那才能叫知识。 然后我们才是一个有弹性的父母,我们才会抛开固执的自己,我们才能互动,我们才能倾听,而不是简单的去给别人讲。讲一些人人都知道的大废话,不只是孩子烦,可能讲完之后自己都觉得很无聊。为了唠叨而唠叨,还不如闭上嘴反思为什么出现问题,所以说,父母改变,孩子就会改变。当你不给别人贴标签儿的时候,事物才有变化的可能,否则永远是对错,永远是黑白,他们是不会转化的。 三清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催眠师,今日头条签约作者,老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心中,没有谁是不正常的,没有谁是病的,心变世界就变。喜欢老师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