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所做的事情找到意义,这很有意义

 静听涛声依旧 2021-07-01

各位朋友,我是涛声依旧。

最近对于意义疗法有些感悟,希望能够和朋友们交流这方面的一些思考。

读高中的时候,学校距离我们村子有二十华里,那个时候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公交车,只能步行上学。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很热,我背着书包走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地上的热浪、满脸的汗水,还有身体的乏累(在家干完农活才走的),让我内心充满着烦躁,甚至烦躁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然而,突然间,我就想起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的那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于是,我边走边背诵着这千古名篇。这是绝对真实的一幕,时隔三十多年,我至今还能想起那个下午,一个身背书包的十七八岁的少年,走在烈日骄阳下,口中念念有词的样子。

背诵了这段古文后的我,竟然真的不那么烦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心的平静,还带着一丝丝的坚定。然后,调整好心态的我,不再烦躁,也不再消沉,而是迈着更加坚实有力地步伐向学校走去。

太阳还是那么炙热,路上也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我的内心。

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个就叫做“意义疗法”。

意义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创立的,这个曾经在纳粹集中营经历过死亡威胁与非人折磨的心理学家,就是靠着意义疗法在地狱般的集中营里活了下来。

在毫无人性的集中营里,有一次,弗兰克尔实在撑不住了,然而,他突然想到,如果自己将来有一天可以从这里出去,可以在一个学术报告厅里与研究心理学的同仁们分享在这里的一切(弗兰克尔二战前就是心理学家),那么,现在经历的一切岂不是非常好的素材?自己受的苦岂不是充满了意义?自己可以用这些经历来论证自己的心理学原理。

于是,弗兰克尔一下子感到身体里充满了力量,更重要的是,他对目前非人折磨的处境有了新的感受,这种感受不再是身体的煎熬,而是有了存在的价值。

正是自己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让弗兰克尔创立了意义疗法。

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认为,人对命运的选择完全取决于人的精神态度。

 即使面对无法抗拒的挫折和命运, 人仍然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可以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视角, 了解对于自己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从中获得新的认识。当人们面对苦难时, 重要的是人们对于苦难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用怎样的态度来承担苦难。弗兰克尔认为许多症状都是由不良的态度导致的, 通过改变态度可以使这些症状得到缓解。

高中上学路上经受烈日炙烤时,我把这种困苦的处境当作命运对自己的考验,我知道求学对我是重要的,从而让自己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不再烦躁,而是充满了力量。

这样的转变,就是因为我找到了经历磨难的意义——对我意志的考验。

虽然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主要是治疗心理出现问题的病人,但是,对于正常人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从挫折中走出来的办法?

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那些让我们沮丧郁闷的事情中蕴含的意义,我们就能更快地从消极中振作起来。

即使是一些小小的烦躁,意义疗法也能管用。那一次,我去进行一个重要的演讲,本来有些紧张,也有点烦躁,但是,我忽然想到,如果我教给学生消除演讲前紧张情绪的方法,这不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吗?

于是,我开始体验自己紧张的这种感觉,尝试着用深呼吸来调节,并且感受深呼吸带给自己的情绪变化。我还尝试着故意让嘴角浮现出微笑,想象着获奖之后的样子。

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的紧张情绪一下子减轻了不少,内心竟然对这次演讲前的紧张经历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是带着微笑走上演讲台的,内心充满着自信和勇气。

自然,这次演讲也自我感觉良好,并且幸运得获得了一等奖。

如果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认真读一下弗兰克尔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深入系统地学习一下意义疗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