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04-12】千年之城“大通州”

 林子漫笔 2021-07-01

  “北京,一座不朽之城,在新的时代迎来了新的历史使命。”今天借着参观见学的东风,我们前往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展厅,在副中心沙盘模型前观看《打造无愧于时代的千年之城》的宣传片,窥探了一把神秘的“千年之城”。

  犹记得前年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曾鲜明提出: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将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成为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奠定新时代千年之城的坚实基础。其中,以东六环为创新发展轴、以大运河为生态文明带的X型布局,必将为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画上漂亮的一笔。

  建设千年之城,当属千年大计。副中心的规划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三大主导功能,依托水网、绿网、路网,致力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致力建设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致力就近就便满足居民的居住、就业、医疗、休闲等综合需求。

  曾几何时,通州被称作“睡城”。如今,运河蜿蜒流淌,古城伴水而生,森林无处不在,绿心强劲脉动,以“一带、一轴”为统领深化城市空间结构,打造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底蕴特色,一幅端正大气、古今同辉、人文荟萃的理想画卷正徐徐展开,描绘美好家园。特别是副中心的规划提出的“六元平衡”,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通过大数据模拟,把职、住、医、教、休、商业服务这六元,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进行最大可能的提供,必将明显缓解拥堵症,有效根治城市病。这才是真正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造福于民。

  其实,千年之城有两座:一个是2012年首提的紧邻天津的首都副中心,另一个是2017年正式提出的地处河北的雄安新区。这副新的两翼,俨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孕育着无限生机。无论是哪个,我们都需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才能在千年之城的建设上乘风破浪、大有作为。加油,祖国!加油,CHIN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