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枯草属植物

 植物游记樊蓉 2021-07-02
写在前面

验收夏枯草的时候,

会将夏枯草果穗在耳边摇晃,

听声音,判断里面是否有种子,

种子越多,含量越容易合格。

紫苏也是测的迷迭香酸,

关于紫苏的数据,

紫苏梗含量远低于紫苏子。

有小伙伴分享,

夏枯草果穗比较贵,

有些商贩为了划算,

会购买别人把夏枯草果穗剪掉之后的叶子和柄。

夏枯草野生状态下果穗长度一般是2-4CM,

目前市场上晒干的夏枯草果穗可以长达10CM,

可能是选育出来的。

2020班药典上的夏枯草

【基源】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的干燥果穗。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扁,长1.5~8cm,直径0.8~1.5cm;淡棕色至棕红色。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迷迭香酸不得少于0.20%

【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用法与用量】 9~15g。

【贮藏】 置干燥处。

夏枯草属
01
硬毛夏枯草

硬毛夏枯草(Prunella hispida )来自于唇形科 ,夏枯草属。

轮伞花序通常6花,多数密集组成顶生长2-3厘米,宽2厘米的穗状花序。

02
夏枯草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来自于唇形科,夏枯草属。

俗名铁色草、燕面、麦穗夏枯草。

轮伞花序密集组成顶生长2-4厘米的穗状花序,每一轮伞花序下承以苞片。

全株入药,据《滇南本草》记载:“味苦,微辛,性微温,入肝经,祛肝风,行经络。

治口眼歪斜,止筋骨疼,舒肝气,开肝郁。治目珠夜(胀)痛,消散瘰疬(周身结核),手足周身节骨酸疼。

03
山菠菜

山菠菜( Prunella asiatica)来自于唇形科 ,夏枯草属。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及江西。

轮伞花序6花,聚集于枝顶组成长3-5厘米的穗状花序。

生于路旁、山坡草地、灌丛及潮湿地上,海拔可达1700米。日本,朝鲜也有。

全草入药,江苏民间用作利尿,降血压,治淋病及瘰病,又可当茶饮。

夏枯草功效考证
01
《本草从新》

辛、苦,微寒。缓肝火,散结气。

辛能散结、苦能燥湿、寒能清热。

为此夏枯草能清肝经之内热,补肝气,开肝郁。

能治一切热郁肝经之证。

02
《神农本草经疏》

夏枯草得连翘、忍冬藤、贝母、玄参、薄荷、栝楼根、紫背天葵、蓖麻子仁、甘草,治一切瘰疬有效。

夏枯草得蒲公英,治一切乳痈。

夏枯草得生甘菊、紫花地丁、忍冬藤、连翘、白及、白敛、甘草、生地黄、白艾、半枝莲,消一切痈疽肿毒,止痛有神。

03
《本经逢原》

解内热,缓肝火。治痘后余毒。久服亦防伤胃。

04
《本草纲目》

禀纯阳之气,善补厥阴血脉,以阳治阴,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

以此区别其他苦寒之药。

夏枯草入药部位考证

《图经本草》:“至五月枯,四月采之。”

《本草品汇精要》:“四月取茎叶,日干(晒干)。”

《本草纲目》:“花开时采。”

《食物本草》:“治女人崩漏不止,用夏枯草日干(晒干)为末;治女人赤白带下,夏枯草阴干为末。”

《本草述》:“夏枯草用茎叶……苦胜于辛,茎之苦辛不及叶,似宜多用叶”。

《中国药物大辞典》:“取茎叶用,亦有用其花者(花穗)。”

传统夏枯草药用部位是带穗全草,

民国以后花穗亦可单独入药。

1963年后历版《中国药典》均以半枯或成熟果穗作为夏枯草药用部位,

采收期延迟到夏至前后(即农历5月),加工方法仅采用晒干。

民国中期国内医药学家开始尝试单独运用果穗入药,

并证实其临床疗效与全草相似。

历版《中国药典》采收期均延迟到夏至前后(即农历5月),

加工方式也仅采用晒干。

究其原因,

认为采收期延后,与药用部位转向果穗有关。

迷迭香酸

迷迭香酸是一种重要的由咖啡酸和3,4-二羟基苯乳酸构造的酚类化合物,迷迭香酸普遍存在于唇形科和紫草科等植物中。

迷迭香酸可快速与病毒外壳蛋白反应而使其失活,从而被用来对抗单纯疱疹病毒。

作为重要的酚类化合物,迷迭香酸具有抗氧化性能,且其酚基对人类的变异和致癌有抑制作用。

作为一种天然多酚,迷迭香酸在功能食品和化妆品添加剂等方面扮演着活跃的角色。

这提高了人类的健康,也显示了其有效的抗氧化能力,还包括一些有益活性如抗老化、抗癌、抗心血管病等。

迷迭香酸存在于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的唇形科迷迭香中,并因此由名而来。

在古代,人们将含有迷迭香酸的植物作为食材、香囊以及药材,但却未曾被发现其中真正奥妙。

在古代,人们常用这些植物来消炎、止痛和止血等。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迷迭香酸的提纯及其在食用油中的应用 谢芳芳
(2)夏枯草本草及其入药部位变化的考证 陈宇航 郭巧生 王澄亚 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 江苏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