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相玉》第2560期 我们的玉文化有8000年的历史,这个时间坐标是基于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一对玉玦(附图)。 玉玦是一种古代玉配饰,玦也就是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器,《广韵》释:“佩如环而有缺”。玉玦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出土于墓葬中人的耳部,可以是耳饰,属于良渚文化的玉玦多光素无纹,属于红山文化的玉玦较笨重,形似屈身之螭,头较大,用粗线雕出眉、眼、嘴、身为光素而屈,尾与嘴相连,红山文化玉玦对商代玉器影响较大,商代的玉玦也多为为屈身兽头形,春秋战国时玉玦为圆形片状,常饰兽面或勾云纹。 古人使用玉玦有两个含义:一是能够决断事物,《白虎通》载有“君子能决断则佩玦”,这是佩玦的条件;二是表示断绝之意,《史记》、《项羽本纪》中有“鸿门宴”,是以玉玦传递信息的最著名的故事,它记载楚汉相争时,鸿门宴上“范曾以手循玦示项羽”,暗示项羽当机立断杀死刘邦。 玉玦用途,古今说法甚多,概括起来有五种:一作佩饰;二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三寓意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四刑罚的标志;犯法者待于境或一定地方,见玦则不许还;五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