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详情

 念华Dorji 2021-07-03

墨竹,是我国绘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竹在传统文化中,

始终是一个被歌咏不尽的艺术主题,

它伟岸高拔、清尚坚韧、虚心自持,

故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

如何才能画好墨竹?这其中有什么诀窍?

其实前辈们早已把实践经验,

浓缩总结成了经典口诀。

相信看过本文之后,

你一定会有“成竹在胸”的感觉!

画竿口诀

画墨竹,先立竿。使中锋,如写篆。

中间提,两头按。节节出,断中连。

两节处,留节眼。中渐长,根梢短。

只弯节,不弯竿。逆锋上,势冲天。

两竹立,分浓淡。三竿竹,交擦安。

勿对节,莫排竿。忌均长,忌匀短。

间粗细,不成竿。似鼓架,最难看。

画节口诀

竿立定,墨半干。以隶法,把节点。

醮浓墨,写弧线。两头重,当中弯。

勿太直,直则板。勿太弯,弯则软。

忌节大,似套环。忌节小,似勒线。

画枝口诀

点完节,把枝添。似草书,势连绵。

行笔疾,运笔端。中锋枝,劲且圆。

拖笔枝,更挺健。墨色润,不宜干。

比竿浓,比叶淡。叶着枝,枝着竿。

叶少仰,叶多弯。老枝瘦,新枝圆。

内画出,名併跳,枝梢尖。外画入,

叫垛叠,枝梢圆。

画叶口诀

墨竹叶,最为难。墨宜饱,勿滞粘。

近者浓,远则淡。运指力,腕臂悬。

下笔快,莫迟缓。起笔圆,收笔尖。

用力处,叶中间。用中锋,叶浑厚。

用侧锋,叶劲险。忌柳长,忌桃短。

一叶仰,如弯月。二叶仰,鱼尾般。

三叶仰,如飞雁。相交错,成一片。

画偃叶,三笔个。四笔分,五笔破。

疏不空,密不乱。两片叶,勿并联。

三四叶,忌井川。多种竹,四时观。

风竹口诀

画风竹,贵势动。微风吹,凉意生。

竿轻摇,枝叶动。狂来风,叶翻舞。

枝竿倾,叶枝拢。枝叶间,似有声。

动不乱,层次清。

晴竹口诀

凡画竹,多为晴。画偃叶,要生动。

竿明朗,叶清净。画仰叶,意向上。

笔半干,墨半浓。枝竿直,叶舒挺。

结顶处,大叶封。

雨竹口诀

雨中竹,别有趣。枝竿斜,叶低垂。

饱醮墨,多醮水。淋漓处,见雄厚。

大雨注,风必随。竿交互,叶乱飞。

雪竹口诀

雪中竹,姿态寒。将熟宣,揉作团。

成折皱,再铺展。墨要浓,笔要干。

叶下压,空顶端。大竿斜,空上边。

枝叶破,竿不全。以淡墨,染空间。

雪空出,白团团。雪正飞,将粉弹。

画竹先立竿,一竿之出基本决定了画面的布局,粗竿多用淡墨,用笔要挺拨,一竿直上干净利落,不可呆滞停顿。先出主竿控制好画面,再用稍微浓点的墨画出分枝,小枝能决定竹叶的位置,虽然很多小枝稍最后盖都被竹叶所覆盖,但是出小枝也不能马虎。竹叶的表现多以“个”“介”字为基础,运用这个程式不能过分刻板,既要有排列,也要有长短变化进行打破,这样一组叶子才能生动。

写竿法

墨竹写竿,要选较硬的兰竹笔为宜。运笔要有起、行、收的过程。行笔不可太慢,亦不可太快。中锋行笔,可先下而上,亦可先上而下,初短后长,节节相承,笔意贯通,至稍渐短渐细。

画两竿竹或两竿以上时要注意:一是忌平行,竹节要错开;二是交叉忌垂直,更忌多竿交于一点;三是一般情况下画竹要求弯节不弯竿,但亦不可太直,太直则僵,要有一定弧度,才能表现出竹竿的弹性;四是多竿竹时要注意浓淡虚实的变化。

写节法

画节法古人分类归结起来,不外乎“上弯型”与“下弯型”两类,亦古人所讲八字法与乙字法。作者在画2米以上高度的竹竿时多在竹竿顶部用上弯法,底部用下弯法,以符合透视规律。

中国画重在笔墨气韵,特别是小幅画于透视并不深究,故一幅画中常只用一种画法,以使画面统一。节与节之间要有大小、详略之变化,不可面面俱到、雷同呆板。竹节用墨浓于竹竿。

写枝法

一般情况下,竿离地五节始生枝,竹枝为互生,画时须注意出枝的长度、方向。画枝要挺拔劲健,行笔要快,笔意连绵。枝上又生小枝,自内向外画的小枝,古人名之“迸跳”;自外向内画的小枝,古人名之“垛叠”。画时要兼而有之。竹节生枝不必节节出之,根据画面章法可省略。

写叶法

写叶以中锋为主,中侧互用,要有起、行、收的过程。起笔宜轻,行笔爽利,实按虚出,不可稍有迟滞。古人总结写叶法不少,人字、个字、介字、分字的组合重叠以及鱼尾、惊鸦、落雁等,虽分类繁多,但都以个字为基础。

写叶要有大小、长短、肥瘦、正侧、俯仰、浓淡等变化。老叶、枯枝多下垂,用宜枯;新叶、嫩叶多上扬,用笔宜湿;正叶宜画宽,侧叶宜画窄,前叶宜浓,后叶宜淡。

天气不同,叶的姿态亦不同。晴天之叶劲拔爽利,四面生发;风起之时则临风飘举,因风取势;下雨时虚心低首,苍翠欲滴;雪压时则拥雪摇曳,欲扬先抑。

写叶之最要紧处在疏密变化,古人总结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画者要多到竹丛前观察,特别是逆光时观察,最易体会竹叶的疏密变化。

写叶常见弊病有:交叉如“义”、如“井”、如手掌等。画叶不可太宽,太宽则如桃;不可太细,太细则如柳。

写笋法

竹笋用笔要按箨片的结构,侧锋用笔,一左一右,交互写下来。所有竹笋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笋中有节,节外有竹箨包着。由于竹子种类不同,其竹笋外部形状也各有不同。

画竹实例(斗方绿竹)

1、用花青与藤黄调出绿色,用大笔先蘸绿色,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粗竿,顺势中锋画出细竿。

2、换较小笔画枝,墨色要比竿稍浓。

3、先浓后淡画出叶子,要注意枝叶的S形构图。

4、再用大笔先蘸绿色,笔尖蘸浓墨,侧锋由上而下画出竹笋。

5、整体观察画面,做最后调整后落款盖章,作品完成。

画竹实例(竖幅风竹)

1、用狼毫笔由下而上画出底部前面的小风枝。用笔宜稍快,笔意相连,不可迟滞。

2、顺势画出后面枝干。风竹的竿要稍有点弯度以显其弹性,但不可过。

3、涮干净笔后,蘸适量清水,再蘸淡墨,笔尖饱蘸浓墨,尽量使笔上墨色由下至上为浓、淡、清,快速写风竹叶,直到一笔颜色全部用完再画下一笔。叶子墨色会出现自然的浓淡干湿变化。

4、画出逆风叶,逆风叶不可过多,但不可无,以求画面丰富。

5、整体观察画面,做最后调整后落款盖章,作品完成。

画竹实例(竖幅晴竹)

1、用狼毫笔由下而上画出主竿,由粗及细,至稍渐短,注意小枝之间的呼应。

2、用淡墨画出左边次竿,注意枝干间的开合、收放、虚实、疏密关系处理。

3、按竹枝结构顺竹枝走势画出竹叶。画叶宜先浓后淡,注意分组以及各组间大小、浓淡、虚实、疏密的变化。

4、用大笔侧锋画石。石可在竹前,可在竹后,以画面效果决定。

5、整体观察画面,做最后调整后落款盖章,作品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