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老示蒿芩清胆汤临床所验

 九不同 2021-07-03

图片

蒿芩清胆汤是治疗少阳三焦湿热或痰热的有效方,由于三焦联系最广,外通皮毛,内连肝胆,上系心肺,中近胃肠,下出肾系,表里上下,无所不包,湿热或痰热每随气机之升降出入而无所不达,下述各种用法,是余临床所验,笔之于书,供通道参考。

1、湿热留恋三焦 每以寒热如疟,胸胁胀痛为主证,多由邪在少阳,影响气与津液流通使然。审属湿热机理,投此可谓合拍。

2、呕吐 湿热或痰热所致胆胃不和,常兼口苦胁痛,呕吐黄涎而粘,苔黄而腻,热象明显者,用此方效佳。可加代赭石增强清热降逆功效。体现了胆胃同治法则。若吐苦水,食管有灼热感,此为胆汁反流,应加重枳实剂量为20g,增强幽门收缩,阻止胆汁反流。

3、眩晕 素问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是颅内心包膜病变,当属肝经,盖肝主身之筋膜故也。引起眩晕原因虽多,总与津液盈虚有关。眩晕实证,多因痰热循三焦上攻,蒙扰清空所致。此为治疗少阳痰热之方,恰合眩晕实证机理。

4、急性黄疸 黄疸有阴黄、阳黄之分,阳黄有热盛、湿盛之别。热偏盛者用茵陈蒿汤,湿偏盛者用茵陈五苓散,古有成法。若中焦湿浊阻滞征象明显者,可用本方加茵陈、栀子、大黄,共呈利胆退黄之效。

5、湿热盗汗 盗汗一证,古人多从阴虚论治,临床所见,因三焦湿热而致屡见不鲜。湿阻少阳半表半里,当其夜卧阳气内归阴分之际,不仅表卫因阳气内归而失去固护,其内入阳气与里热相合遂致里热蒸腾,湿从外泄而盗汗见矣!盗汗每见于凌晨四、五时,盖此时肝气萌动,阳气外达故也。可用本方加牡丹皮凉血,牡蛎敛汗潜阳,共呈清热利湿,敛汗潜阳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