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客 | 让一个浪人成为匠人的漆器魂

 灯下悦读 2021-07-04

他出自漆器制作世家,20岁从京都前往轮岛学习漆器,至今已从业近40年。

曾经不羁的长发摩托少年,因为手艺安定下来。

年轻时曾有一个梦想,要娶一名莳绘师为妻,夫妻一同创作漆器,如今他已梦想成真。

每一次的涂刷过程,全靠经验拿捏因时间、温度、湿度而变化的比例。

这段与漆器相伴的人生,四十年始终如一,不离不弃。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自唐代而衰的漆器工艺,经历了由日常而入殿堂,盛极而遭禁的历史。东渡日本,它被发扬光大,至今活跃在日本国内的日常生活和各类庆典中。

轮岛涂,是日本漆器技艺中最华美精致的一支流派,经过600年历史的发展,不断改良,坚持精益,拥有独特的工序细分流程,以确保每一环节的精益求精。

坂本雅彦,专职漆器涂刷工序。他用一生的工作,将涂漆技艺推向极致。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时间的沉淀。于是他用一年时间,成就一只碗。遵循最基本的规律,不求速成,只求功到自然成。

漆:神的血液,亚洲的礼物

工艺美术的疆界之内,林林总总,博大精深,总览世界范围,都可以归为陶瓷、纤维、玻璃、金属四类。

但在东亚地区,却拥有出离于此四类之外的特有品类,那就是漆艺。在西方世界的眼中,漆艺古老而神秘。因为它的原料来源是东亚一种特有的树种——漆树。

漆树产出的汁液会让初次接触的人皮肤过敏、奇痒难耐,但用其制成的器物却可以盛装食物,且百年不腐。

不过,即使是在东亚,漆树也并不常见。漆树生长需要足够肥沃的土地,足够丰沛的水分,生长地点还要选在斜坡上,是很奢侈难得的树种。目前在全世界,95%的生漆产自中国。

漆的采集也有着仪式般的严格。每年三伏时节,漆农会在凌晨时分入山采漆,在漆树上割一浅口,以蚌壳或小桶采集流出的漆液,熟练者至日出时分可以割百余棵漆树,大约收集一公斤左右的生漆,弥足珍贵,被称为“百里千刀一斤漆”。

在中国,漆艺至少有八千年的历史了。汉字“漆”在古代并没有“三点水”的偏旁,而是上木下水,中为两撇,这形象地告诉我们:“漆”,就是割开树木流出的汁液。

但自唐代之后,漆艺发展在中国日益式微,在日本却是一枝独秀,继承了中国漆艺并不断探索、研究,最终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日本漆艺文化。

目前在日本,经过认证的传统漆艺地区已达22个之多,其中最具盛名的,是石川县的轮岛市,被称为“轮岛涂”。

坂本雅彦与轮岛:从摩托少年到活泼涂师

轮岛这个地方,对年轻的坂本雅彦来说是出乎意料的好。

当初会从京都来到这里,是家中长辈拜托了当地的师傅,让他来接受教导学习漆艺的。

彼时的他,长发披肩,乐于跟朋友们骑着摩托车出外游乐。

从学校毕业之后,他曾经做过一年“浪人”的生活,没有立即开始工作,也没有继续念书,但是出身漆艺世家的他,有一颗想要学习手艺的心。

他相信学习漆艺可以让自己安定下来。但是京都的漆器师傅并没有一人接受他,因为他没有大学文凭。

坂本雅彦正在沮丧之时,家里的长辈对他说:“去轮岛吧,那里有你想要的。”

来到能登半岛最北端的这个城市之初,坂本雅彦居然非常适应。他喜欢这里新鲜的海产,也喜欢这个常年吹着海风、人文气息浓重的小城市。

轮岛漆工房数以百计,遍布轮岛各处,街道上随处可见“漆の里”的标识。

长久以来的生活,使轮岛人几乎全民参与漆器的制作或生漆的采集,但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情况已不大一样。

日本漆树本就不多,再加上生漆引发过敏让人生畏,学习技艺的过程又太辛苦漫长,如今,轮岛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去了内陆的繁华城市打工,轮岛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老龄城市。

学徒的生涯是很难熬的。轮岛的漆工房称为“长屋”,人前匠后,前面布置为漆的生活空间,后面则为匠人的制作空间。

传统的拜师制度,让弟子们拥有强烈的信念:“我是工房的弟子,不能给师门带来耻辱。”

弟子的修行期是四年,最初从清洁工作做起,整理工具和材料,逐渐担任师傅的助手,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项技术,直至出师。

如果学艺第五年仍然没有成绩的话,就会被扫地出门。

学生时期逃学看电影的坂本雅彦,在学习漆艺上却很专注。尽管一生只做一道工序,但每个匠师都以此为傲,潜心投入。

如今,坂本雅彦已经从业近四十年了,同样的涂刷动作,他重复了不知多少次。在他手中制作出来的,仅漆碗就有十万余个。

但是现在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依然带着学成时的虔诚,技艺无止境,只有推向极致的努力。

跟坂本老师的朋友见面,他很神秘地告诉摄制组:“坂本老师以前是一头长发。”后来我们有幸在老照片上看到了这个造型,配上摩托,果然很有朋克少年的风采。

而现在的坂本,光头,精神,带着一个红色的漆面耳钉,前胸正中别着一只猫头鹰胸针——同样是他自己做的漆器。猫头鹰很传神,也隐约透露出面前这个正襟危坐的匠人内心活泼的一面。

做涂师的工作,每一天都是坐在同一个位置上重复着同样的涂刷动作。

对于其他人,很难说这样一做就做四十年会不会生厌,但是在轮岛做漆艺的匠人们好像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一旦开始做手艺,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学会了,然后一直探索,做到更好,没有止境不能达到的最好,这似乎是一条没有岔路的路。

有这样的信念很好,省却了很多彷徨中的游离,也不会在摇摆中浪费时间。

时间是很容易过的,看看轮岛上的匠人们,一辈子好像也没有什么变化,不过这其实是需要很大的镇定和坚持的。

其实匠人的世界之外,一样有很多现实的事务。

岛上从事漆器之外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但是匠人内心还是保持着安宁,这似乎是他们自己圈子里规定好的法则。

除了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之外,坂本雅彦在业余时间有他独特的活泼顽童般的心态。

他延续着年轻时的锻炼习惯,每天健走十公里,积极参加健走培训班,和朋友们开心聚会,热衷参加每一个节日。

他的朋友都说,他常常琢磨着自己制作各式小玩意儿,钥匙圈也好,胸针也好,都是漆器。他的莳绘师妻子也说,下了班回家,他有时候会跟她一起探讨某件漆艺作品的做法。

对于坂本雅彦来说,人生和漆艺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应该是不会改变了,而他也很乐于这样的联结。漆艺曾经是他向往的技艺,他投身其中,也收获了满意的人生。

这似乎是一个匠人最完美的生活方式了。

侧记漆器匠人

摄制组的日本之行中,公认最美的一站就是轮岛。在 lonely planet 日本篇的介绍里,它只占据了两页纸的内容。在国内的旅游网站上,更是见不到相关攻略。但当我们来到这里,马上就被它的美好打动了。美丽的海岸线、清澈的海水和透明的空气,城市有城市的整齐,乡村有乡村的安详。

轮岛之所以能够成为最著名漆器产地的几大要素:

首先,它位于能登半岛,隔着日本海与中国相望,年平均温度15℃,湿度75%,与大漆干固的最佳条件相近;

其次,轮岛拥有硅藻土,这是别处无法效仿的优势;

再次,轮岛地处岛内,交通相对不发达,冬日大雪又难以出行,岛民因此可以专注于漆艺的制作工艺中。

在工坊里以传统师徒的方式传承之外,其实,日本的多所高等院校也都开设了漆艺专业。国立东京艺术大学是日本最早设立漆艺专业的艺术院校,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

考艺大本科的竞争十分激烈,录取比例大约是36∶1。但是,艺大基本上是本硕连读,毕业生们经过若干年的不断努力,最终大都成为传承漆艺的优秀匠师或具有影响力的漆艺家。

有的由几人组合或独立创办漆艺工房,就职于地方的漆艺产地,还有的回到母校或其它大学担任漆艺专业的教职。在艺大,学习漆艺的第一课就是熟悉材料。

我国古时描写漆艺的书籍《髹饰录》,开篇讲的就是材料与工具。而今天,在日本的最高学府中仍保有这样古老的教学模式。

作为普通旅行者怎样体验漆艺?

在轮岛,欣赏轮岛涂的最好地方是石川县轮岛漆艺美术馆,它是世界唯一一座专业漆艺美术馆,也可以去轮岛涂会馆,更详细的了解轮岛涂,这里集中了多家工坊的产品,喜欢的话可以随时带回家。

如果想亲自体会它的魅力,就可以去轮岛工房长屋,预约一间喜欢的涂师屋,亲手体验传统工艺。

在轮岛,做技艺的匠人们并没有变着法子省工换料,而是真正有心有思地专注于手艺,没有速成之法,一切都要等待时间。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这样的心态,才是手艺得以深度传承的关键。

漆器是有灵魂的,在日本,没有任何其他类型的工艺会在制作时被倾注如此巨大的心力与时间。

匠人用其一生的时间制作漆器,不觉间对生死也产生了切实的觉悟。

手捧漆器,便可感受到柔和温润又坚定有力的质感,这正是漆器想要向我们传达的。

(图文来源于网络,由“视界Travel”整理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