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藩之乱他是叛清第一人,康熙赦免了他,为什么他还是畏罪自杀?

 浩然文史 2021-07-04

影视剧中的王辅臣(左)

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朋友们,肯定对吴三桂反清以及青年康熙平叛吴三桂的故事十分了解,剧中有一位在吴三桂反清后第一个投向三藩势力的大清官员王辅臣,但电视剧没有演出的是王辅臣在战败后再度归顺大清,并被康熙赦免。即使如此,王辅臣还是喝毒药自杀了,这就给后人留下许多疑问,康熙都赦免了他,王辅臣为何还要自杀呢?

一、多次改换门庭

论起王辅臣的出身与早年经历,其实是十分复杂的一个故事。正如同历代王朝末年农民军起义的故事一样,明末各地农民军揭竿而起,向明王朝发起最后的冲击。王辅臣亦与千万个农民军一样,跟随李自成的大顺军南征北战,并在1644年成功攻克北京城。但与历代农民起义都不同的是,此时身处关外的女真人对中原虎视眈眈,眼见北京被农民军攻克,清军顺势入关并迅速击败大顺军。

很快,王辅臣跟随的姜瓖率军投降了大清,但旋即姜瓖就因清军对其待遇糟糕,而联络一批明将反清,王辅臣亦跟随他的老领导开始反击清军。姜瓖势单力薄,很快就被清军击败而死。清朝英亲王阿济格本想对这批叛军全数处死,但他突然想起来在姜瓖麾下有一员猛将,即使面对八旗军也丝毫不减威风,这个人就是王辅臣。王辅臣于是再度被纳入清军,并被派往云南吴三桂麾下,为吴三桂平定西南立下汗马功劳,也与吴建立起十分亲密的关系。王辅臣高大威猛,加上面容白皙,与三国猛将吕布相似,因此得到了“活吕布”的称号。

二、再叛大清

王辅臣在吴三桂手下征战多年,骁勇善战,且不贪功、不贪财,包括吴三桂在内的平西王府内外以及军队上下无不对王辅臣竖大拇指,王辅臣的功绩更是引起朝廷的赏识,之后他就被朝廷任命为平凉提督,成为执掌一方兵马的将领。但好景不长,1673年,吴三桂联合另外两位藩王发动反清战争,史称“三藩之乱”。吴三桂对反清早有谋划,其手下精兵强将如云,此时担任平凉提督的王辅臣正率兵驻扎陕西。熟悉中国古代史的朋友应该知道,陕西一向是扼守中国西部与中原的关键地带,像刘邦即从四川东出,先控关中,随后一统天下,陕西一旦失守,那么吴三桂则可以率兵从西南东出,直插北京。因此吴三桂十分希望他的这位老部下能够跟他从事到反清战争中去。

影视剧中的吴三桂

此时的王辅臣十分矛盾,中央和云南都对他有知遇之恩,尤其是吴三桂,更是提携他的关键人物。但一旦跟随吴三桂反清,那么朝廷必然不容于他,这就意味着他辛苦奋斗多年的事业将付之一炬。考虑到这些,王辅臣一开始拒绝了吴三桂的邀请,并表达了对朝廷的赤胆忠心。问题在于,朝廷对王辅臣与吴三桂之间的关系本就十分怀疑,此时吴三桂又多次派人前往王辅臣大营里劝降,吴三桂很聪明地利用人心多疑的弱点,以加剧朝廷对王辅臣的怀疑。此时负责西北军事的经略使莫洛与王辅臣一直有矛盾,他上任后对王辅臣表现出很不友好的态度,在王辅臣军队的后勤给养上偷工减料,王辅臣的副将一气之下率军冲击莫洛的军营,并在混乱中误杀莫洛。此事一出,王辅臣算是被逼上梁山了,他本就多次倒戈,现在又背上了谋杀朝廷大臣的污点,因此王辅臣很快就率兵叛清,投向了吴三桂一方。

影视剧中的莫洛和康熙

王辅臣本就在西北经略多年,此时又将莫洛手中的兵进行大规模收编,他率重兵屯于陕西,可以说是将企图西进南下进攻吴三桂的清军阻挡在陕西的一道道险峻关卡之外。清军在短短几个月里接连战败,西北无数城市被王辅臣攻陷,吴三桂更是企图以西南为后勤基地,以西北为进攻前线,先北上、后东出,从陕西一举夺取北京。但吴三桂的对手康熙并不是一位昏庸无能的君主,年富力强的康熙对战垂垂老矣的吴三桂,精锐强劲的八旗军对战处于绝对劣势的反清军,拥有绝大部分土地的中央对战偏居西南的藩王,结果只能是吴三桂丢盔弃甲,可以说吴三桂的过于保守使他完全丧失了起兵初期的优势,反而被缓过劲来的清军反败为胜。王辅臣在清军威势下再度降清,很快吴三桂兵败自杀,三藩之乱得以平定。

平定三藩图

三、自杀谢世

王辅臣此时已是第三次降清,康熙并未追究他的过错,反而继续任命他为平凉提督,并加上了太子太保的头衔。王辅臣投降后转而对吴三桂穷追猛打,加剧了吴三桂的败亡。一切平定之后,王辅臣本该感谢朝廷,继续为朝廷效力,但谁都没有想到,被赦免的王辅臣突然与部下一醉方休,并说了大量诀别的话,酒醒后王辅臣令亲兵亲手将他毒死。

问题来了,为什么王辅臣都被赦免了,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这条路呢?

其实这与王辅臣的多次倒戈经历有密切联系。王辅臣第一次降清的时候,顺治皇帝念其英勇故未追责,并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待遇与赏赐。康熙即位后亦是如此,王辅臣一来到北京,便会被康熙要求留在北京住一段时间,以便少年皇帝与这位“活吕布”交谈。康熙更是在王辅臣离开北京时送给他一杆枪,以表示对他的信任。可以说王辅臣已经享受到了作为一名汉臣的最高待遇。但王辅臣依旧在吴三桂反清时选择投向吴三桂一方,尽管康熙赦免了他,王辅臣知道康熙未来总会和他算这笔旧账的,到时候牵涉到的就绝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他的家人与好友。因此王辅臣在死前还特意叮嘱亲兵一定要对外说他是暴毙而死,以免他的死连累自己的恩人与家人。康熙在听闻王辅臣死讯后,果然没有对他的家人朋友进行追责,王辅臣算是用一死保全了他们。

王辅臣被乾隆放入《逆臣传》

文史君说

王辅臣一生多次倒戈,他生逢乱世,在战场官场浮沉多年。无论是按今日的道德标准还是按古代社会中的“忠君”观念,王辅臣真如吕布那般是“三姓家奴”。王辅臣立场不定,或许是出于自保而反复摇摆,但说到底他身为臣子还是缺少了一种坚韧的品行,多了一些狡诈与自私自利,这使他总是跟随时势的变化而变,无法坚守自己的本心,进而犯下无可挽回的错误。这也是他在乾隆朝落得一个“逆臣”评价的最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谢斯涵:《王辅臣在三藩之乱中的政治选择》,《长江文艺》2019年第22期。

芦婷婷:《王辅臣之乱新论》,《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