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之行(30)-2005自驾-重回鸭绿江断桥

 丁姐在旅途 2021-07-04


2005年10月9日,相隔五十二年,74岁的父亲在三个孩子的陪伴下重游了鸭绿江断桥,2015年的10月,---------

  隔江对面的朝鲜江岸边建起了好多的高楼大厦和港口,可以看到好多人在愉快的行走,车在不停的运行,船儿发出哒哒的声音,新建的中朝友谊大桥上,车辆在飞速穿过。中国断桥岸边的小镇,更是一派宁和,公园、江边的树下,有不少散步的人群和谈情说爱的情侣。

  断桥岸边修建有博物馆,记载着抗美援朝全过程的图片和实物,还有一些特别展现战斗英雄的事迹。


父亲站在断骄上面向对岸的朝鲜看过去,我想他一定是象放电影一样闪过在朝鲜的一幕一幕,他对这朝鲜的那边深深的躹了一个躬,他说,那是他在跟那些牺牲的战友,李指导员、栾班长、炊事员、押运员们在说话:战友们!我說话算数,今天来看你们了!

  父亲告诉我,1953年10月22号,当时自己所在的四连和全团全师分别从朝鲜驻地乘车出发,到临江渡口宿营,隔江对面就是祖国,当看着祖国的房子、马路上行走的人群、奔跑的汽车,听到祖国的鸡叫声时,父亲忍不住地流下了热泪,父亲说,自己幸存的回国了,上千万官兵的白骨长眠在朝鲜的山山水水之中,虽然为祖国为人民死得值得、死得光荣、伟大、重于泰山!但想着还是心疼、惋惜、怀念呀!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经父亲亲手安葬和牺牲的战友,就有140多人,回国时父亲手绘了一張安葬在何地,何名的草图,上报给志愿军和朝鲜军总部,但是不知道后来是不是都安葬在抗美援朝的烈士陵园

  父亲说这段历史的时候,我的眼中一直噙满了眼泪,在一边庆幸父亲命大福大的同时,也更加理解父辈们只要想到自己牺牲的战友就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足的状态,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浅薄的理解吧!

 在朝鲜的几年,父亲几乎中断了和家里人的联系,奶奶那时候几乎疯掉了,经常一个人在大街上喊着儿子的名字。


 刚去朝鲜的时候几乎天天在行军,天上有飞机在轰炸,司机要算着炮弹的声音开车,父亲的战友一个个的在离开,他多少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父亲说的那些,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我听到了父亲一声沉重的叹息:如果他们活着的话,也是我这把年纪,也该是儿孙满堂了。父亲的话让母亲的眼圈有些发红,她对我们说,你爸爸是想那些没有从朝鲜回来的战友们了……那一刻,我的心真能理解父亲的感受!

 现在我才理解为什么父辈们一直生活的简朴和满足,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活着已经是一种幸运。

 多少年来,父亲都会去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战友家庭去看看,母亲总说,仅仅这一点,就是父亲让她觉得最可贵的地方!

 我们兄妹三人陪着父亲走上了鸭绿江断桥,平常没有在意的脚步声都似乎在此时感觉有些沉重,而历史就在父亲的探询和追忆中慢慢的浮出水面。

 那是父亲一生中经历的最残酷的岁月,这些,对于在和平年代生长的我们,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从朝鲜回来后,28岁的父亲作为最可爱的人,认识了22岁的妈妈。

 再后来,就有了我的哥哥和我的姐姐。


再后来,就有了父母都无所谓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的我!


父亲,我一直是你最叛逆的孩子,从小我就不是乖乖女,长大了也没能像哥哥姐姐那样继承你的衣钵走你曾经走过的路,即使在今天我写这些你的经历的文字,我依然觉得自己好苍白,还是觉得写你的经历不应该是我写,应该由我那善于写军人的姐姐和通晓历史的哥哥来写,我毕竟境界够不到军人的世界。可是,我又是那么感谢这次写作的经历,如果不是这次重新梳理父亲的过去,我怎么可能像哥哥姐姐一样也觉得自己真的熟悉父亲的世界。

 哦,我的老爸——

 您是一种尊严横在那里,就像激情燃烧的火焰里的那个倔强的父亲,每次我都离不开那屏幕,因为他太像您!

 我最爱那在随县地里种地的父亲,拿着小镐头一点点地把一座废墟变成菜园子。

 我最爱那身你用你自己的军装换给我的的确良的军衣,你摸着我的头说,快点长大,我好送你去当兵。


我最爱那在电脑前和我语音打字的您,那些智慧勤奋让您的女儿多少次因此而炫耀和得意。

 我更爱那离开领导工作岗位的你推着三轮车卖冰棒都认真严谨甘于普通平凡的您


 我更爱那在1998年大雨中帮我把皮艇打气仓库弄的整整齐齐的您!

 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我面对感情背叛事业滑坡的站在江边想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电话里的那句话:孩子,回家吧!

 孩子,回家吧!


 此刻,我们全家站在鸭绿江边,耳边响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那首熟悉的歌曲,我因为受了爱国教育的冲击有些震撼,父亲望着缓缓流动的鸭绿江水有些无语。一边的母亲笑呵呵的打破了宁静:你爸爸在想着当年他拉手风琴人家跳舞的朝鲜姑娘呢

 哈哈,还是诙谐的老妈本领高强,那三年的经历里腥风雪雨的日子不容易,但美丽的朝鲜女人的歌舞,或许还真也会残存在老爸的记忆里,可惜我那从不爱笑的父亲,从没有跟我们提起。


----面对着鸭绿江,我第一次走进父亲的内心,我突然发现,或许是那个年代造就了严厉的父亲,而我们兄妹三人面对工作的那种状态,原来都来源于父亲!

父亲出生-参军-参加朝鲜战争文章系列相关链接:

东北之行2005自驾-父亲的出生地

东北之行2005自驾:父亲与满族历史

东北之行-父亲的童年和少年

东北之行-北甸子

东北之行2005自驾-宁安是父亲走上革命道路的摇篮

东北之行-父亲告别亲人去参军

东北之行-牡丹江谢家沟,父亲当兵的地方

东北之行-牡丹江

东北之行-进驻北大营

东北之行2005自驾-沈阳

东北之行--父亲的1949和1950

东北之行-2005自驾--鸭绿江边

东北之行-父亲初到朝鲜

东北之行--抗美援朝回忆篇-云台山战役

东北之行-抗美援朝回忆篇-不当俘虏的范教员

东北之行-抗美援朝回忆篇--”血粮的故事“

东北之行-抗美援朝回忆篇-在朝鲜的三个春节是怎么过的

东北之行-抗美援朝回忆篇-怀念战友李文华

东北之行-抗美援朝回忆篇-父亲参加在朝鲜的第5次战役

东北之行-抗美援朝回忆篇-父亲在朝鲜入党

东北之行-抗美援朝回忆篇-上甘岭战役

东北之行-抗美援朝回忆篇-父亲在朝鲜负伤

东北之行(28)-抗美援朝回忆篇-金城反击战

东北之行(29)--抗美援朝回忆篇-发生在朝鲜的几件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