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顾与前瞻——云南书法教育改革研究

 滇史 2021-07-05

回顾与前瞻——云南书法教育改革研究

杨澍

摘要:本文立足于云南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从国家文化战略的背景出发,针对云南当代书法教育教学变革,对云南书法的教育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建立书法学科,建设有云南特色的书法教育体系,培养师资及艺术人才;中小学、各高校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及育人功能,开发具有云南特色的书法课程,编写云南地域性书法教材,大力发展云南社会书法事业,对云南少数民族书法进行有效的传承保护等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文化战略;云南书法艺术;书法教育;学科建设

作者简介:杨澍,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务处、副教授。

一、云南书法艺术资源的优势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是以文字为载体,抒发主体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将民族语言的视觉形式发展成为一种装饰艺术,不过,其他民族的美化书写都往装饰性方向发展,最后形成美术字体,只有中华民族利用独特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利用汉语言的视觉形式创造了书法艺术,包括民族大家庭的彝文、东巴文书法艺术,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的影响,近及日本、朝鲜、韩国等汉文化影响深远的亚洲国家,远的漂洋过海,影响了欧洲、美洲诸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学习中国书法的热潮。

云南是一块美丽神奇的土地,众多土著民族与来自东西南北的各民族相互交融,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云南书法历史悠久,各民族书法艺术异源同流,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从秦汉到现在,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及繁荣四个阶段,创造出了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历代成就斐然。云南书法资源的优势在中国的各地区是突出的,在西南地区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丰厚的书法历史积淀及少数民族书法艺术的突出地位,这些宝贵财富为云南书法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云南书法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积淀丰厚,对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云南的碑刻摩崖、墨迹刻本、写经手卷、器物砖瓦印记铭文及名家书法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应用价值,在全国具有独特的地位。云南书法发展经过了几千年,传承有序,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精品,足以称秀书林。《汉封地刻石》、《孟孝据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王仁求碑》、《南诏德化碑》、《袁滋题记摩崖石刻》、《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元世祖平云南碑》、《云南会城护国门碑记》等可誉为云南的十大名碑,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及书法价值。特别是被誉为“神品”的《爨宝子碑》、《爨龙颜碑》,更受到国内外书法家的顶礼膜拜。

图1滇王之印          图2爨宝子碑

古代的云南,与佛教渊源深厚。南诏建国前,已有佛教经西南丝绸之路传入云南,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佛教三大部派即汉传、藏传和南传在云南都有传播。为了宣扬佛法,佛教徒虔诚的手抄,或由专门书写佛经的经生抄写了大量的佛教典籍。作为云南民间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量的佛教写经的书法研究才刚刚开始。费孝通先生于1956年在大理凤仪法藏寺发现的南诏、大理国写经(计有3000多卷藏经),经卷迄今终于公布于世,这些经文的文本资料研究还在初级阶段,书法领域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图3护国司南抄

明清以前,《孟孝琚碑》、“二爨”的作者不可考,但可见书法家的足迹已经遍布滇中。唐《王仁求碑》书丹者王善宝可以说是云南可考的最早书家。云南明清二代,名家辈出,书家之多,难以尽数,是云南书法史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碑刻达1200多块,书法之繁盛,可见一斑。云南名家书法可分帖学、碑学两大体系,帖学以“王系书风”与“颜系书风”影响为最;乾嘉以后,碑学渐兴,成为一代风尚。云南书法家中不乏担当、阚祯兆、钱沣、赵藩、陈荣昌、楚图南等大家,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4彝文古籍

其次,云南少数民族书法是中国书法园地中的奇葩。云南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云南本土民族文化与东西南北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汇、与周边东南亚、南亚国家交流融汇,形成绚丽多彩、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彝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东巴文创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彝族、纳西族等云南少数民族都发展出了本民族的书法艺术,其中,彝文及东巴文书法成就最高。

图5东巴文经卷

云南书法的发展,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书法无论从源头、阶段及特征,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云南当代书法教育者及研究者深入思考,并立足云南书法艺术的发展,进行传承与保护。

二、云南书法艺术的特征

云南文化作为一种地域和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局面。云南书法艺术由于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宗教等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和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

云南书法艺术呈现多元性。云南处于东南亚、南亚国家和我国中原文化的交汇点,云南本土民族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积淀。自秦汉以来中原汉字及书法艺术不断传入,汉文书法与云南彝文、东巴文等本土民族书法艺术长期交流、渗透和影响,不断碰撞,互相作用和交融,使云南书法文化艺术出现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蓬勃发展的局面。云南多元性的书法艺术,是巨大的精神财富,书法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开发云南书法艺术资源,进行课程开发,既能拓展地域性课程,又能丰富文化艺术市场,促进云南书法艺术的迅速发展。

云南书法艺术呈现兼容性。云南各民族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和长期的文化交流中,吸收外来文化,兼容并蓄。云南富有民族特色的书法艺术,既是活的象形文字,又是古老的文字遗存,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当代的彝文及东巴文书法艺术,无论是结构、线条、章法及印章,还是横幅、直副、中堂及扇面等书法样式,都深受汉字书法的影响。当代教育者要充分认识云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积极传承保护少数民族书法艺术。

云南书法发展呈现多层次性。云南书法艺术长期以来在云南形成了以汉字书法为主,辅以彝文、东巴文等少数民族书法艺术的发展态势。汉字书法艺术居于主导地位,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多层次性,使得各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书法艺术形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直到现在,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云南书法艺术发展的多层次性。书法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汉文化在各民族间的传播带来的影响,随着汉文化及汉文字书法的普及,增强了各少数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了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了民族团结。发展云南书法教育事业,对于建设和谐云南具有重大意义。

云南书法教育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落后性。云南现代书法学科尚未确立,书法教育观念落后,被动地执行着国家教育部开展书法教育的文件,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云南书法资源没有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与教育教学方法还远没有确立。这些都是云南书法家及书法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云南书法资源的丰富性与发展的落后性是云南书法的总特征。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切实把握住云南书法的特征,开展书法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书法教育工作。

三、云南当代书法教育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至今,云南当代书法教育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发展的主线是中华文化的复兴,每个阶段都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一是恢复期,时间上从云南和平解放至六十年代中期。1949年12月9日,云南和平解放,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昆明,成立“军管会”,建立市、区政权进行管理,当然包括对教育的管理。当时的云南文盲比例大,书法教育活动是伴随着文化复兴的道路共同开展起来的。云南解放结束了旧社会私塾传授书法的形式,学校旧有的书法课程也增添了时代的内容,教育办学层次由于人民的需要逐渐丰富起来,有国家建设急需的新兴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20世纪50年代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昆明开办了书画班,大力普及民间书法活动;1959年云南艺术学院成立,在中国画专业开设了书法课作为基础课,深受学生喜爱。

二是发展期,时间上为1966年至1976。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百花凋零,书法学制教育停滞。明清书家的字帖被当做毒草焚毁,但是民间由于毛泽东、鲁迅、郭沫若等手迹字帖流行,大字报等书写形式保证了书法的血脉。群众将书法活动当作了唯一的艺术活动,但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教育资源匮乏,书法教育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三是繁荣期,时间上从改革开放至今。70年代末,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复课,恢复了书法课程;1980年云南艺术学院复课,美术系恢复了书法课程;云南大学、昆明大学、各地师范专科院校相继开设了书法选修课、写字课及书法艺术专题讲座,各地书法学会、大学生书社纷纷建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在云南不少地方开办了分校,省及一些地、州、市老年大学也开设了书法班,一些业余补习学校中增设了书法班或学习小组,云南各地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举办书法讲习班或书法现场比赛、展览、新春笔会等,书法教育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

1984年5月云南省书法家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云南书法艺术事业走上规范、系统发展之路。1987年云南省书法教育研究会成立,也积极地推动了云南省各地中、小学写字课教学工作及青少年书法业余创作活动。云南当代书家李群杰、高治国、孙太初、尚文、解德厚、周善甫、段雪峰、赵浩如、赵翼荣、李华君、徐长荣、李坚冰、王敏、杨修品、郭伟等影响较大,书迹遍布云南。改革开放以来,彝文、东巴文书法艺术也有发展,少数民族书法影响力不断加大。

纵观云南当代书法教育的发展道路,是沿着中华文化复兴的道路走过来的。国运兴,文化兴;文化兴,书法兴。中华文化将各民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虽然云南地处边疆,但是和中国书法大潮一起构建起了的书法各教育层次,基本普及了义务阶段的书法教育课程。但与内陆相比,云南书法教育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来看,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

首先,要从文化战略的高度看待云南书法教育,发展云南书法教育事业。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纵观历史发展,云南虽曾经历了南诏、大理国800余年的分裂时期,但最终云南没被从中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根源应归功于汉文化的共同影响。是汉文化、汉字的影响,书法在其中功不可没。发展云南书法教育事业,可深化汉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团结各族人民,为云南文化强省战略,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巨大贡献。

其次,发展云南书法教育事业迫切需要建立书法学科,云南没有形成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硕士生教育及博士生教育的书法教育体系,书法历史、书法艺术学及书法批评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再次,亟待解决书法教育基础薄弱的局面。云南书法文化落后,没有对云南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序传承、保护、开发,书法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实践性课程远没有形成。楚雄彝族自治州没有彝文地方性书法课程,丽江纳西族自治州也没有东巴文地方性书法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法课程在省内也只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开设,很多老、少、边、穷地区根本无条件开设书法课程。

第四,亟待解决云南书法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云南毕业于书法专业的教师团队远没有形成,少数民族书法教育传承人的地位、待遇、问题没有解决,教师教学发展问题迫待解决。

四、对云南当代书法教育变革的思考

云南书法发展到今天,与内陆的书法教育一样,形成了边疆与内陆同步发展的格局:书法培训与书法业余函授机构遍布社会,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书法教育课程正在逐步推行。然而,中国教育发展中先天不足的问题在书法教育中体现最明显:缺乏一个以“儿童”(学生)为中心的阶段,缺乏对教育中“人”(教师、学生)的关注;地区发展不平衡,发达与老少边穷地区的书法教育水平差别巨大;书法教育被“边缘化”,中小学的写字课程几乎形同虚设,有的学校干脆与语文课合并,挤占书法课程学时,书法课堂名存实亡;师资力量千差万别,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云南很多院校,特别是中小学的书法教师根本没有受过任何培训;古代社会书法教育实用、功利、怡情的观念根深蒂固,还在影响当代书法教育,应试教育代替了书法素质教育;“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还在普遍存在;书法教育没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考核的教学状态,甚至以一两种碑帖的临习为全部教学内容的散漫状态;书法教材的不配套。

目前书法教育的种种落后现象,与当代教育研究的迅猛发展不相符,对书法人才的培养,书法观念的普及,已经成为迫切的问题。日本的书法艺术,不论从教育、人数、规模、普及程度、装裱质量等都在赶超中国,归根结底,与日本人重视书法教育以及着重培养日本青年的书法兴趣不无关系。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除了学校的书法基础教育,日本遍布各地的书法教室也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云南书法教育环境及书法教育体系的建立,还需要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工作者加倍努力。

(一)建设书法学科

云南省委“两强一堡”的新目标,即“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来开展各项工作。云南书法教育必须加快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现代书法教育与古代书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古代是被动的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则是主动的人才培养。书法学的现代化、体系化和结构化是当代书法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首要是建立云南的书法学科。

云南高校确立书法学科,将加强书法教育和现代生产生活的联系,改革课程和教材,加强教学内容的适切性。书法学科的确立,将推动中小学、高校的书法教育,用现代书法观念指引发展云南书法教育,培养书法师资队伍,开发具有云南特色的书法课程,传承发展云南书法艺术,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书法学科建设并不是书法学习、创作、展览等书法活动,也不仅仅是高等学校的从大专、本科、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各种书法教育层次,而是将书法建设成如美术学、艺术学、教育学、汉语言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同等地位的学科,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陈振濂先生在1991年编著《书法学》时,对书法学科建设提出过批判性的宏大构想。刘正成先生1996年曾经发表文章,谈书法学科建设三大结构,即中国书法史料学、中国书法艺术学、中国书法批评学。书法学是研究书法现象及书法规律的科学,书法学科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数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

学科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艰巨的、非功利的工作。目前,社会上书法教育乱象丛生,教育基础薄弱,课程建设混乱,教材选用不当,因人设课,几个人就办书法本科,无成果问世就招书法研究生等等;教学资料严重缺乏,教学条件较差,授课、实践、指导论文所需要的学术规范尚未建立;教学水平和质量还没有通过行业协会的展览与学术活动来参照确认等等。大学书法教育应该立足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几个基本功能,踏踏实实搞好学科建设,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书法教育开创美好明天。

为适应书法教育的要求,云南师范院校应大力进行书法学科建设,确立书法教育目标,开设书法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的各级书法教师。艺术院校和高校艺术系的书法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也应在统筹规划之下充分发挥各校专家、学者的优势,培养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的学者型书法艺术家、书法教育家。

01
 确立教育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目的显然有别于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后者必须根据其教育的性质、任务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

书法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人人都成为书法家,而在于既要关注基础教育的普遍性,培养具有书法意识的学生,又要提升书法教育的质量,最终走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书法教育的专业化需要根据教育的性质、任务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中国书法教育的目的是复兴中华文化,继承传统发展书法艺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与人文精神,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书法教育的目的确立后,需要从情感领域、技能领域、认识领域、思想领域分解教育目的,确立教育目标。其一,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以及健康的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其二,掌握必要的技能;其三,掌握必要的知识;其四,培养学生现代书法艺术的观念。书法学科建设需要从教育目标出发,确定各门书法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结构、课程的评价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云南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更需要书法教育工作者因地制宜,深化汉文化的影响,制定利于云南地域特征的教育目标,促进各民族书法艺术共同发展。

02
确立书法教学内容

书法教育的教学内容

需要解决的问题

初级书法教育

教学内容(幼儿、小学习字教育)

中级书法教育

教学内容(中学、大学及函授书法教育)

高级书法教育教学内容

(书法专业教育)

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

思想意识提高

点画

点画、结构、章法

文字学

语言学

外语

书法概论

技法概论

书法美学

金石学

基本技能与实践

“手”的操作练习

执笔

用笔、用墨

临摹创作

欣赏内容

观念的形成

楷书“四家”

历代名迹

日本韩国书迹

少数民族书法

佛教经卷

拓展知识

思想认识的拓展

字体流变

中国书法史

中国文化史

教育学

心理学

书法断代史

书法区域研究

设计与表现

绘画

建筑雕塑

篆刻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确定书法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及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教育。进行书法教育,不是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而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及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了与文化认同感,这是书法教育的灵魂。

(2)书法史教育。中国书法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书法继承与革新的历史。学习中国书法史,引导学生研究历代书风、书家、书法作品、书学理论,继承中国书法艺术的优秀传统,这是书法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

(3)书法艺术规律的教育。中国书法艺术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规律,这些规律通过书法概论、技法概论及书法美学等课程帮助学生认识书法规律,把握书法规律。

(4)书法实践教育。书法实践与创作是书法教育的主要内容。书法教育在初级阶段主要是技法的教育,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书法的笔法、字结构、章法、墨法。书法教育的成才率不高,主要是很多初学者过不了枯燥的技巧积累的难关。

(5)书法文化的教育。东亚、东南亚的许多亚洲国家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受中国书法洗礼最深的是日本、朝鲜及韩国。通过对日本韩国书迹课程的学习,研究日本、韩国的各个书法流派,乃至研究西方人的书法意识,对照我国的书法传统与现实,发扬中国书法艺术。

(6)相关学科的教育。中国书法是代表中华文化的基础学科,他根植于中华大文化背景之下,与许多国学基础学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没有其他学科作基础,书法就会成为十分惨白的纯写字的游戏了。通过文学、诗词、金石学、文字学、建筑、设计、绘画、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研究与之相关的学科,使书法学习更富于中华文化内涵,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有利于书法教育的普及。

03
 明确书法教育课程计划

书法教育需要课程计划,需要改革无质量标准的教育乱象。课程计划是对各层次书法学习科目的项目和范围的规定,完成书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各种辅助教学的课程结构与时间分配,并规定教学方法与课程考核方式,同时提出学年安排、编制、各单元周期安排等方面的问题。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的具体体现,最终完成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任务。

制定云南区域性书法课程教学计划,应包含教学计划结构、原则、课程设置与安排等基本内容。首先,云南高校将应形势发展开设书法专业,设计具有云南特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及课程考核方式。书法专业要进行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可以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在学习中后期建立工作室制度,学生可以在学习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送到书法家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处加强技能训练,深度学习临摹及创作。其次,很多综合性大学虽然没有书法专业,但是可以开设《云南书法》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云南学生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云南文化的认识,更好地为云南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再次,云南教育界可组织专家制定小学、中学、普通高校书法教学的整体规划与各阶段书法教学大纲,建立书法课程质量标准,根据大纲,组织人力编写系列教材。在全日制学校教育中统筹规划小学、中学、普通高校书法教育每个阶段的目的、任务、内容,使之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完整的书法教育体系。从课程设置上小学、中学的书法应不再附属于语文教学,应将书法课像美术课一样独立开设,成为美育教育的支柱课程之一。

04
 改进书法教学方法

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开展教学。当前的学生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传统的教学方法,书法教育是技能培养占重大比例的教育活动,更不能采用僵化的教学方法。

书法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理论知识,包括书法史、书法理论史、书法理论研究、书法美学、书法批评、书法欣赏、书法比较研究等书法理论知识;二是经验性知识,包括书法技法、书法临摹、书法创作等书法知识,是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到的书法知识。其一以分析思维为主,其二以直觉思维为主,二者需要根据知识与思维的不同考虑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培养人才。根据书法知识的基本要求,书法教育必须坚持“新三中心”教学模式,即:以学生、情景、经验为中心开展教学。

书法理论知识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等,目的是系统地将书法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书法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将书法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云南的书法教师还要讲授彝文、东巴文等民族语言及文字,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本民族文字创作书法作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法经验性知识常用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目的是通过大量的临摹与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积累经验,最终能够独立创作。书法是技进乎道的艺术,初期需要大量实践锻炼,大量的临摹与创作练习,才能培养出书法家所要具备的能力。通过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书法表现形式的专题认识。现代书法,非常重视形式的表达,古人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清人尚质”,当代书法,非常重视作品的设计,可以说是“今人尚式”,式即书法的形式,包括章法问题、题款问题、作品样式问题、装裱问题等,这些可以通过大量的书法临摹创作联系解决;其次培养学生对书法技法的整体认识,包括执笔的方法,结构的变化,章法运用,不同书体的不同技法表达,用笔的角度、速度、方向、力度等用笔要素,平动、绞转、提按等运笔技巧,浓淡干湿焦等用墨技巧,创作过程与观念的积累,不一而足,需要长期的、大量的书法练习进行培养。三是培养学生对创作过程程序化的处理能力。书法创作一般分为临摹性创作阶段、依托性创作阶段、吸收性创作阶段、创造性创作阶段四个分期,最终才能培养出具有风格特点的书法家。明代书法家王铎“一日临摹,一日应索请”,至死不变,说明书法的临摹与创作,既是起点,也是终点,循环反复,逐渐提高。

对于书法教育的教学改革,迫切需建立书法工作室制度。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可以在名师的指导下,在工作室开始学习。工作室以案例、项目带动教学,也可以是创作为目的的教学,可以是研究为目的的教学。学生在工作室里的学习与课程学习相结合,项目学习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可以到课程那里寻求解决,反之,课程学习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保障了项目教学的高质量完成。工作室制度是一种深度的学习制度,工作室可以设在高校,也可以设在民间,民间名师或传承人都可以与高校联合建立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工作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又快又好培养人才。

05
 书法教材建设规范化、系统化

云南省教育界可统编若干套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书法教材。要有组织、有系统、有层次地在云南现有的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将书法教育开展起来,要把教材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并且分专业、分层次编写,以保证其严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建立书法质量标准。

高校书法专业的系列教材中应该包括文字学、书法史、书法名作赏析、历代书论通读、书法美学研究、书写技法讲解、书法创作示范、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单本教程,重在全面系统,专门为培养书法专业人才和书法师资而编纂。云南可以开发有地域性特征的书法教材,彰显云南书法教育的特色。比如有计划的编写出版《云南书法史略》、《云南书法名迹选》、《孟孝琚碑书法教程》、《爨宝子碑书法教程》、《爨龙颜碑书法教程》、《云南民间书法写经集萃》、《阚祯兆书法教程》、《钱南园书法教程》、《陈荣昌书法教程》、《袁嘉谷书法》等云南地方书法教材。

云南师范院校一般专业的书法课程重在书法实践,其教材可参照专业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若干章节编写一部实用型的教材,重在楷书和行书的书写技法、间架结构、章法布局,旨在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以应对未来教师岗位上的课堂板书和作业批改。

云南其他如交通、财经、旅游、医学、文秘等专业的书法选修课重在提高书写能力,以应对未来各领域工作中的文案书写,可参照师范院校一般专业的书法教材更简约地编写。

云南作为中、小学生及幼儿启蒙用的基础书法教材,更要确立基本内容,编得浅显易懂,便于入门,范字选用不仅要规范,更要趣味盎然,图文并茂且美观大方。

(二)云南少数民族书法的传承保护与教育


2009年,书法与篆刻、安徽宣纸一起进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少数民族书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彝文、东巴文等依靠口传心授方式加以承传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大量彝文经典及东巴经遗失或留存海外。

其次,少数民族书法传承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的进程不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相适应。云南还没有传承少数民族书法的教育文件和教育机构,少数民族文字的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应用、人员培训等工作相对薄弱,保护管理资金和人员不足的困难普遍存在。

第三,云南一些地方保护意识淡薄,甚至借继承创新之名随意篡改少数民族书法艺术,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甚至出现了建设性破坏及保护性破坏的负面问题。

第四,适合保护少数民族书法的工作实际、整体性有效性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在不少地区政府主导的有效性难以体现。特别是教育界还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形成共识,没有意识到通过教育活动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现状;没有充分发挥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社会功能。抢救和保护处于生存困境中的少数民族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非常紧迫的历史使命。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少数民族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自觉参与保护的意识,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教育活动,逐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云南少数民族书法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建立云南少数民族书法艺术博物馆,让群众了解云南少数民族书法,了解云南彝文、东巴文书法奇葩,培养书法人群,为书法教育营造潜性课堂。楚雄、丽江等彝族、纳西族聚居的可大力开发彝文及东巴文书法雕刻、刺绣、印刷、篆刻等少数民族书法工艺品,宣传云南少数民族书法文化,扩大全国知名度级影响力。针对云南广袤的少数民族书法资源,可以进行专题纪录片的拍摄,摄制《秘境云南彝文》、《秘境云南东巴文》等专题纪录片,扩大影响,深入挖掘这些书法资源的历史价值、书法价值、实用价值,培养书法观众,唤醒群众保护少数民族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其次,让各类高校参与到少数民族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中来,以科学的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充分发挥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少数民族书法作为有区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自治区应该开始地方性课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教育活动,将毕摩、东巴经师等传承人请进课堂,传授书写技艺,传授民族文字,传承文化遗产。楚雄、丽江等地方高校成立少数民族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及传承基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等方式,科学、全面、系统地抢救和保护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同时,传承保护少数民族书法艺术。建立云南少数民族书法艺术信息库,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经费,着手开展云南少数民族书法专项普查登记、资料收集、专题材料录制等基础保护工作。

再次,积极保护彝文、东巴文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科学、全面、系统地抢救和保护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文、东巴文有着独特的教育机制,依靠毕摩、东巴经师等传承人来传承书法艺术。目前传承人的毕摩和东巴教徒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传承人面临着断代的危机。彝文、东巴文书法传承人的培养受制于生源、社会需求等条件的限制,大规模的院校培养很难做到,以优秀的民间传承人为基础,建设彝文、东巴文民间书法传承工作室,传承书法遗产,是一条可行之路。

(三)普及发展云南书法社会教育事业


书法教育有两个类型:一是学校教育,包括普及教育,涵盖大中小学、成人教育各个层面,还包括高校专业教育,培养书法艺术专门人才。二是社会教育,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全社会人人了解书法,知道中国有这门艺术,其影响力是巨大的。社会上业余书法爱好者远远超过了全日制正规学校教育的学生,这是宝贵的财富。发展社会书法事业,将夯实书法教育的基础,将书法密切联系中国文化,与文化同步发展。

云南书法协会兴办各类书法学习班、书法函授院校、书法研修班,培养书法群众,形成书法教育的金字塔基础。许多书法家都是业余书法教育培养出来的,业余书法教育弥补了正规学校书法教育之不足,是我国书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书法协会开展业余书法等级考试。中国文联进行业余书画定级考试,其中就有书法,云南文联可大力仿效,制定各级书法考级教学大纲,编写系列考级教材,培训教师,轰轰烈烈开展社会书法教育活动。

云南书法协会与学校合作,全省范围内举办“中小学生书法节”,评选书法教学示范学校,开展各类书法竞赛及“从小学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等活动,普及书法教育、弘扬书法艺术。

云南书法协会依托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活动,来推动书法教育的发展。举办书法展,开展书法下乡活动,开展创建书法之乡活动,创建书法园林,像曲靖陆良等有文化底蕴的地州创建书法创作培训基地,可以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繁荣社会书法事业。

五、结论

在云南建设文化强省战略背景下,汉文化与书法教育活动是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民族众多,汉文化及其以汉字为基础的书法艺术在加强各民族文化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中意义重大,具有特殊的地位。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书法艺术是云南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书法宝库,汉文书法需要发扬光大,彝文、东巴文等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研究保护,尽快建立云南书法教育体系,确立书法学科,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开展云南社会书法事业,发展少数民族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云南中小学书法教育断代了30余年,文化较发达的城市中小学书法课近年才有所恢复,广大的农村书法教育还处在停滞状态。可喜的是云南师范大学2012年9月首次招收书法本科学生,培养掌握书法艺术与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艺术实践能力、继承发扬书法传统及创新精神,具备能够胜任书法临摹与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学等基础教育师资人才和实用型艺术专门人才。作为云南首屈一指的教育大学,云南书法学科的初步确立,是云南教育史上的大事,对促进民族团结,传承云南书法艺术,培养书法艺术教育工作者,保护云南少数民族书法艺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海涛.云南佛教史[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
[2]张诚.书法散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3]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志(卷七十三)[C].文化艺术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4]陈振濂.书法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5]杨世钰,赵寅松.大理丛书(大藏经篇1-5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6]周家模.纳西东巴文书法艺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S].2011.
[8]陈振濂.现代日本书法大典[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
[9]邱振中.书法七个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0]邱振中.中国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11]马文斗,任治忠,彭晓,周文林.云南传世书法[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
[12]杨世钰,赵寅松.大理丛书(金石篇篇1-5卷)[M].昆明:民族出版社,2008.
[13]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14]刘光智.云南教育简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原载于《民族艺术研究》2012年第6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