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AA制,大家始终有着不同的看法。支持的人希望通过AA制,来达到感情中不掺杂更多杂质,获得一种爱情中的平等关系,亦或是单纯希望不要给彼此太大压力;而反对的人,则认为这是对方的自私和不负责,是不爱自己的表现。 图片来自搜狐号“漫画社” AA制破坏亲密关系? 网上大家津津乐道的天津夫妻,结婚三十年却一直AA制,冰箱里有对应双方使用的区域,食物贴上各自的标签,别人送的东西也绝不和对方分享,甚至一个人在煎鸡蛋,都不允许对方把鸡蛋放进来一起煎…… 这种将AA制“发挥到极致”的做法,即使最初他们是想利用AA制来实现某种“平等和稳定的爱情”,如今利用AA制来达到平等的这个初衷,也荡然无存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双方先没了情感,仅仅为了生计而采取不侵害对方利益的AA制,此处我们不过多做评论)。 《30年AA制老夫妻》视频截图 就像是纽约时报曾经发表的文章中所担心的:这(指AA制)会令夫妻双方忘记——家庭中的“伦理精神”和市场中“个体主义伦理精神”本就是有区别的。他认为,AA制会破坏亲密关系:伴侣或夫妻,本是基于爱而组成“一个整体”,但AA制让他们变成基于个人利益的“一种组合”,并不断思考各自的投入是否真正得到回报。 那些执行AA制的情侣或夫妻,似乎都不再关心彼此,只在意自己的利益?只有我们成为一个“整体”,才是处理亲密关系的正确方式?AA制,是否真的是破坏亲密关系的“恶魔“? 当然不是! 为什么AA制会令我们感觉不适? 谈到AA制,我们就不得不先聊一下在“亲密关系里谈钱”这件事。“戈夫曼拟剧论”曾经将日常生活比喻成一个舞台,我们每个人都是表演者,而那些参与互动的人就是观众。 我们期待按照我们的“剧本”来进行“演出”,并得到我们预想中的观众该有的反馈。戈夫曼将人们运用各种技巧和沟通方式,以在建立他人良好印象的过程称为“印象管理”。那么既然有了舞台,就一定会有“前台”和“后台”之分,哪里是我们的“前台”,哪里又是“后台”?作为“演员”的我们,在这两个位置所呈现的“印象”也一定是不同的。 电视剧《心灵猎人》 在“前台”,我们往往需要塑造一个足以被他人接受的,社会化的形象;而“后台”,则更多是“演员”为了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往往我们将不愿示人的一面留在“后台”,这里更是我们相对放松和弥补“前台”紧张感的地方。 戈夫曼认为,人们不能将“前台”行为用于“后台”,也不能将“后台”行为用于“前台”,而是应该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该场合应有的行为,而其标准是社会已有的“规范”,即社会对角色行为的规定。所以,当我们将“前台”社会化特征的分配规定AA制,使用到“后台”的家庭关系中时,就有可能引起很多人的不适。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男性都掌握着更多的权力和金钱,所以似乎在家庭或亲密关系中,男性付出更多钱是理所应当的。即使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工作,可以实现经济独立,但这种潜意识中的规则已经令我们将男性付出更多钱,与给予更多安全感画上了等号。 男女在亲密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往往就会发生——你请我吃一顿饭花了多少钱可以AA,而我生孩子承受了多少痛苦如何AA?的问题。 是的,房子、车子、电视的价值是容易被界定和AA制分割的,但是为家庭投入的精力、情感、时间,生儿育女消耗的岁月等等,这些是很难以被量化而平分的。这也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微博曾发起的关于AA制婚姻的调查中,80%的人不同意AA制,并以女人居多的原因。 《奇葩说》范湉湉 婚姻中金钱是容易算清的,但双方投入的情感多少,却是不可衡量的。所以重点可能不是你是否选择AA制,而是如何界定A的部分? 破坏婚姻的不是AA制,是虚假的亲密关系 让我们回看一下开篇那对30年AA制夫妻的故事。 在采访中奶奶说爷爷“他对我关心很少。我说家里排风扇坏了,他却说我要摔死他。”而爷爷评价奶奶“我在前面去厨房,她就在后面跟着,生怕我偷她的东西。” 并且,爷爷常年365天只能睡在地上,不被奶奶允许上床,冷了只好穿棉袄,他认为的理由是“奶奶嫌他脏”……不难看出他俩之间的问题,生活费AA不AA,鸡蛋是不是要写上自己名字,都不过是问题的外在表象,看似住在用一个房子里,但生活和情感上都已经毫无相互的链接和支持,而是被一种如同较量般的“胜负欲”所控制了。婚姻已经不过是一具空壳,看似“亲密”的两人也已经是这种虚假关系中的对立方。 《30年AA制老夫妻》视频截图 这样极端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也许并不多。但是,无论夫妻还是情侣相处的时间久了,产生越来越多不愿讨论的话题、不敢表达的情绪,以及难以掩饰的彼此间的不信任和不安感,却是非常常见的。 这种让人觉得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越来越陌生的感受,可能正是你们之间的“假性亲密关系”的体现。 两个人在一起,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里面描述的,可以安全地相互依靠的关系,关系中的两人都可以感到安心,信任,并且互动过程和情绪流动都是舒服和顺畅的。 图片来自搜狐号“漫画社” 但现实是,每个人个性里都会有“焦虑”或者“回避”的部分,两个独立的人格相处的过程中,也无可避免地会需要处理这些不信任、缺乏安全感的问题。 所以,如何处理这些情绪,是能否维持一种良性亲密关系的关键。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用,因而面对原始情绪(primary emotions)的恐怖或不安之后,产生的次生情绪(secondary emotions)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有些人用冷漠来掩饰伤心,有些人用愤怒来掩盖恐惧。这些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就导致了我们亲密关系中双方情绪和感受的不断叠加和演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