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朋友失恋找你哭?关系再好,也不要安慰

 昭德心理官方 2021-07-06

奇葩说最近有一期辩题很有意思:

好朋友失恋了天天找你哭,我听累了,可以糊弄TA吗?

身为反方的傅首尔表示在好朋友失恋时,愿意一次又一次地去安慰对方,正如对方为自己做的一样。

但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安慰好别人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安慰地好皆大欢喜,安慰不好情绪更糟,单纯的安慰往往是最危险的。

单纯的安慰就是灌一碗没有营养的心灵鸡汤

朋友失恋了,如果是安慰,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你那么优秀,一定可以找到更好的,是他配不上你。”

“别想那么多了,为他难过不值得,别因为对方影响了自己的心情。”

图源:美剧《破产姐妹》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种安慰,比较露骨,破罐子破摔法,况且你可能都不知道她们之间事情的全貌,这都是带有评判性的安慰。

因为此时此刻她可能还没从失恋的后劲中走出来,虽然心里难受,虽然她的前任可能确实没她优秀,但是身上仍然有她看上的优点,此刻对对方的爱还没消失。

如果你指责的不是她,而是她所爱的人,看似和她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实则是适得其反的,过于理性会让对方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对方也想找一个新的,但当下并不一定想,或根本没那心情。

第二种安慰是典型地否认朋友痛苦的合理性,这更像是给对方硬塞一颗定心丸,潜台词就是在告诉对方这样的消极情绪不应该存在,应该赶紧好起来。

而难过恰恰是她此刻最真实的情绪体验,一旦被否认或压抑,就会容易把所有不好的情绪再憋回去。

图源:电视剧《无尽的爱》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对安慰存在着诸多的误解,不知不觉地就把自己变成了主角。

安慰地越强烈,其实对方越容易强化当下的情绪,想方设法想让当下的情绪表达出来。

为什么明明是你安慰她,最后自己变郁闷了?

当我们在听朋友哭诉的时候,实际上是和朋友构成了一个共同的场域。

在这个场域里,如果安慰不当会很容易引发情绪感染,心理学上也将其称为“共同反刍”,因为反复讨论情绪本身以及揪着问题不放,会导致对方的负性情绪体验增强,自我的情绪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当两个人都沉浸在负面情绪里时,就出现了共同反刍。

而且如果你是一个情绪易感性高的人,反刍发生的概率也会越大,因为这一类人通常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较为敏感。

当然很多时候也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一顿安慰后,朋友还是自说自话,既不能帮她看到新的希望,也不能让她跳出过往难过的经历,只能看着,无能为力,甚至有些人会觉得作为朋友无法帮到对方,因此出现挫败感,自己心里也会变得很压抑。

这其实是一种救世主心态,在我过往的咨询中,有遇到过失恋,身边朋友安慰无效而前来咨询的来访者;

她曾告诉我,在失恋的那种状态下,有时候自己很矛盾;

面对朋友的宽慰,不想面对当下的问题却又极度渴望安慰;

想听朋友的话又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在朋友面前加深了焦虑,又回头倾诉,又恶性循环;

最后反倒让朋友也觉得很无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所以,很多时候作为朋友,在安慰时出现的挫败只不过是对方把自己困住了,并不代表自己所做的事情毫无意义。

而在安慰朋友之前也应该抱着这样的信念:我只能做栏杆,而无法做拐杖。

如何正确陪伴一个失恋后不开心的人?

其实,当她们向你倾诉的时候,多半是内心的需求在另一半身上没有得到满足。

以前也总觉得在情感上变得不如意需要朋友的安慰,殊不知后来才发现原来想要的那种感觉不是安慰,而是内心的需求被满足,情绪被看见,无助被疗愈。

第一步,与她这个人在一起。

给足对方宣泄情绪的空间,不论是哭,还是和你倾吐所有的不快,我们只需要展现自己的同理心,避免过于着急回应而打断对方的倾诉。

“你要是想哭的话就痛痛快快地哭一会,我陪着你呢。你要是想说点什么,我也在听,等你说完,我一直都在。”

英国公益组织RSA曾拍过一部短片《同理心的力量》,其中有一个比喻就特别好:

就好比某人掉进洞里,他们在底下大声喊我被困住了,好黑啊,我快受不了了。

我们看到后只说了句嘿,然后爬下去说:我知道这下面什么样子,你并不孤单。

图源:短片 《同理心的力量》

第二步,与她的悲伤和痛苦在一起。

接纳对方的情绪和内心感受,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让对方意识到当下负面情绪的出现是合理的,避免对方的过度自责。

在对方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时不时地表示共情,如果是面对面,还可以配合肢体语言,譬如点头回应,握住对方的双手,目光的对视。

“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我感受到你现在非常痛苦。”

克里希那穆提曾言:

“不带评判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

这一步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要放下任何主观的价值评判,因为很多时候很容易陷入根据自己的过往感情经验展开好恶评价的困境。

认为朋友的行为是对的,或者说提出分开的一方是错的,然而我们只需要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或感受到的对方此时此刻的情绪状态。

图源:美剧《破产姐妹》

第三步,与她可能有的困境在一起。

通过进一步发问建立共同目标,共同探讨如何解决问题。

待对方情绪较为平稳,分享地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询问对方:

现在感觉好些了吗?

你觉得现在做点什么会让自己感觉好一些呢?

或者你希望我帮你做点什么呢?

我会一直陪着你。

如果对方表示暂时什么都不想做,那我们可以回到第一步和第二步,继续耐心地倾听和共情;

如果对方开启自我否定的模式:我真的就这么差劲吗?那我们可以帮她一起找到她内心的资源和优势,让她更好地看到自己的价值。

通过倾听+共情+共创的方式,能让对方变得更加明朗,情绪也会变得更加平稳,真正接纳自己的不安。

图源:电影《闺蜜》

和安慰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不掺杂任何以个体经验为中心的主观评价,清空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沉溺在问题本身。

因为死盯着出现问题的结果不放,是在给安慰者和被安慰者同时设下的圈套。

所以,在开导之前,我们先要评估一下自己是否有这个开导的能力,作为朋友或闺蜜而言,如果你觉得你只能停留在安慰的层面,那么不要轻易地重复一些安慰的话。

你所谓的怜爱,心疼,很可能就像一把刀一样刺痛她的内心,虽然你不会觉得,虽然她也感受不到这不是你带来的,但是拨开安慰这层面纱,看到的正是两个最好的闺蜜赤裸裸的语言厮杀之战。

此时静静地陪伴比说上一大堆看似暖心的话要有意义得多,至少这是一个让她自主降火的过程,可以让她把情绪的矛盾点降到最低。

我们无法充当她们的救世主,而作为她们的闺蜜或是朋友,更像是一个引导师的角色,让安慰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去陪伴她们走过最难熬的那段情绪,陪伴她人,就是陪伴自己。

参考文献:

[1]赖丽足,任志洪,陶嵘.过度“分享”负性事件与性别、心理健康和关系质量:对共同反刍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8, 26(1):42-55.

[2]Teresa Wiseman:《同理心的力量》

[3]如果人类生来就没有同理心会怎么样?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9031797?from=search&seid=197791673714051304

[4]布琳.布朗博士,TED演讲《脆弱的力量》,2010

作者:蝎子的瞳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