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镜365】父母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异常行为?

 明镜365 2021-07-06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孩子16岁上高一,现在厌学,在家也不与家长沟通,他也没什么朋友,和他说话总是要问好几遍才回答,回家后就玩手机,问他了,他说自己经常会突然胸疼胸闷特别烦躁,时不时地挠头,不知道我这个做家长的现在应该怎么办?

明镜解析……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一旦身体出现疼痛反应,一定是有哪个身体部位淤堵滞缓导致的,同时,也能反应出来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比如,总是闷闷不乐,无所事事,心情郁闷,情志低下,烦躁无奈等,一般导致身体出现的各种反应,和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情绪方面为主,其次还有认知理解方面的原因,这和原生家庭的教育分不开,因为,从孩子一开始出现行为偏差时没有及时的处理,或者用偏激、简单、粗暴、无视的态度对待,所以,就会造成孩子从一开始就认为父母对于自己的状况不能理解,也不能真正的帮助自己什么,只是一味的控制自己,让自己听话。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又是在青春期,本身就是独立性格养成的转折点,父母越是控制,越会失控,对于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当孩子开始厌学,玩手机,与家人交流沟通的频率少等等的情况时,父母最先处理的不是让孩子继续听从自己的安排,而是先观察孩子的行为规律,找出可以解决的方向,这才是有效处理,比起陈旧和冲动的做法要柔软的多,孩子也更能接受这种方式。

关于孩子的反馈情况,需要关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是不是命令式的?是不是要求式的?是不是威胁式的?又或者是不是审问式的?只要不是温和式的,就一定会遭到孩子的拒绝、排斥、应付和沉默,因为他觉得这是无意义的,至少比起玩手机、打游戏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平等和平和的互动方式才会让孩子与我们相互交流沟通,其次,才是要思考交流沟通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既然孩子有明确的沟通目的和内容,父母需要按照孩子所表述的这些症状给出自己的反馈,以及可以协助孩子共同找到解决这些症状的方式和方法,而在做这个行为之前需要父母心理的态度是相信!完全相信!毫无条件的相信孩子说的这些症状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没有信任做基础,后面任何的行为都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实际有效的意义不大,还可能反向发展。因此,当父母全然地相信孩子就是这样子的(如果孩子说谎,就更需要深入探索说谎背后的成因了,因为一旦有说谎的现象发生,说明与父母的信任关系破裂了,此时父母一定要重视,需要寻找心理师帮助)时候,孩子才有机会把真实情况全部说清楚,对于症状的疗愈会有很大的促进和改善的作用,也算是及时预防了继续发展成神经症的可能性。所以,提前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只不过是如何干预的问题了。

当孩子开始厌学、玩手机的时候,也可能是在逃避生活中某个事件,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超过了自己能够解决的能力范畴,这时就需要一种可以让自己隔离的方式来处理,孩子选择了离开学校和玩手机的方式来处理,已经是孩子目前能做到较好的程度了,也可以理解为是当下孩子觉得最安全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所以,这个行为的背后可以看到孩子其实不知道怎么面对和解决那件事,同时,孩子觉得也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解决,这就谈到了上面说的信任关系了。而真实情况是孩子暂时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安静下来,具体什么时候能够找到解决的方式和方法,他自己也不知道。而此时,父母能做的就是陪伴和引导孩子,但也要给孩子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和精力,父母只做提醒(不是指责和啰嗦)的事情,其他的都需要孩子去经历,之后才能总结,总结完了就是成长经验,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只要没有出现生命安全的威胁,尽量陪着孩子完成这个过程。

总结,孩子出现的任何对于父母来说异常的行为,都是对父母的需求的一份提醒和自己能力不足的表现信号,父母需要耐心而细心的去发现和探索前因后果,如果盲目的或者是简单粗暴的处理了这种异常行为,对于孩子的表面情况可能不会造成很大的反应,但是心理一定是形成了创伤经验,也会因此刷新孩子的信念和价值观。所以,父母想要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前提是了解孩子本来是什么样子的,才好有效地支持和陪伴,也才能更好的引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