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写过一篇推文:我若是能感知到对方需要什么,若我拥有,若我愿意,那我就可以给予。之后我也迅速地把这个方法运用到了生活中,而惊喜的是,有了收获。之前我并没有把他们表现出来的定义为需要,而是定义为短板。我会感觉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卡在那里,提供了方法却还是找不到出路,我会觉得想要远离,会不由自主的想,这样和他们耗着是不是在浪费时间。一提到浪费两字,我就浑身难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已经沸腾了起来。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这样的情况有些束手无策。转头离开不适合所有的情况,塌心下来帮忙沟通,又觉得是不是不划算,总是会怀疑,是不是能真正的帮到别人。但当我重新定义,那是需求时,我眼前瞬间豁然开朗了,这帮我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这引申到了我自己更深的一层,即能力的概念上。其次,需求也更准确的打动了我,我们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都会有无助的时候,每个人都有短板,或许看起来出乎意料,但就是真实存在着。思及此,我释然了,随之而来的是心态的转变,我明白了我能给予的是什么,也开始理解我所做的事情意义在何处。我有了什么样的收获呢?是在我意想不到的时刻,获得了别人的善意。在我给予时,得到了回应。前提我没把这件事情看作是双方的互动,我的设定就是从我出发,让自己不后悔。这本来就是,自己不断想到地,一个目前最适合的解决办法。但这样的意料收获,让我体会到了幸福,是自己带给自己的幸福感。那一瞬间我也更加坚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很多事情在开始做时,我们都不知道结果。我们对于结果的疑惑,比如,可以套入到: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的所有情况中。这同一种类型的疑问,都能产生两种做法:第一种,因为不知道结果,所以我不做;第二种,因为不知道结果,所以我选择去做。两种做法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第一种看重结果,第二种表面上也是结果导向,但仔细一想,其实是已经解决了结果的问题,立即着手,先朝着眼前的过程去做了。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不是从结果出发的,只是这件事情你认为是对的,是应该的,那就去做吧,至于收获的结果是什么,其实是下一个问题。有意外之喜,那是幸福,何为意外?就是不在计划中,但我想在计划中的,我们就已经能心旷神怡了。所以,就做好手头的,意外之喜,还是风雨,就到时候再说吧。
|